在当今教育环境里。北京十五中在致力于“人有尊严的成长”这个根本任务和提升学校品质的现实目标下,建立了充满人文精神的课程体系。
一、确立课程体系的内涵特色
我们推崇的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共同信奉的符合人性根本价值的真理性精神,是在文明发展进程中不断建立的有利于人的幸福与社会进步的精神原则与准则。学校建设充满人文精神的课程体系,就是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培养教师与学生注重生命的品质与精神的格调。北京十五中确立人文精神课程体系内涵特色,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教育世俗化吞噬了人文精神。
在高度市场化和商业化的今天,学校也面临功利化的巨大挑战。升学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学生最为重要的使命,教师在工作中则把提高分数作为至上的目标,学校顺势而为把地位和名声当作动力来源。这种状况就是教育的世俗化,而这种世俗化的趋势基本上会吞噬保有人性尊严的人文精神。
第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决定学校的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教师与学生共同、和谐成长。立足人的差异,努力激发人的成就感并促使其获得幸福体验,寻找人性的尊严。”这是北京十五中的办学理念。我们坚信,每一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价值,人生的幸福在于在各自的生命道路上找到自我。所以基于我们的办学理念确定了这样的办学目标:培养优雅、宁静、从容的文化气质,闪耀青春的精神,做有品质、饱满的人。
在这个办学理念和目标的驱使下,我们期望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在学生身上能更多地看到主动、热情、浓厚的兴趣、意志力和内驱力。
第三,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为课程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学校致力于建设有文化气质,有生命意义的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质。
学校是理想孕育的重要场所,它的外显特征应该是有序的、宁静的、文质彬彬的。学校建设的高品位博物馆就很好地契合了学校这种文化气质,博物馆给十五中师生带来了文化信心。之所以把学校的博物馆定位于高端展览,是因为顶尖艺术品的神秘,给观众带来过大的审美距离,目前很多文化疏离现象均由此产生。把大师的作品切实摆在学生与教师面前。用亲切的形式、零距离的观看,让大师作品真正走近师生,这既是美的盛筵,更是一个寻找自信的过程。高端艺术品平民化之后,扫除顶礼膜拜的心理定势,就能具有更平和、更敏锐的眼光。学校还建有“听香”教师餐厅、“意叶”学生餐厅、“微语”西餐厅,这些地方不仅为师生提供精美的食物,同时以其优雅的环境吸引师生们到这里休息、研讨,也成了学校举办文化沙龙、学术交流的理想场所。
在文化建设有了精准和优雅表达的基础上,学校一系列活动有力促进了精神的自由生长。如果一所中学不能在学生的青年时代激起年轻人诗心的回荡,唤起他们对美、对善、对真理的执著的精神,那么这所学校缺乏感染力是不容置疑的。音乐、诗歌、运动都是很好的中介,热爱他们,才能让学生生活得有文化。午间音乐会和学生讲坛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文化品牌,让许许多多孩子的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二、北京十五中课程体系结构的基本框架
为使学校课程体系充满人文精神的内涵特色得到更好地实现,学校致力于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整合,形成“基础课程+人文核心课程+自由选修课程+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所谓“基础课程”就是对国家必修必选课程进行整合实施的课程。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多方面素质提供的基础性课程,这类课程保证每个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基础发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特别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注意把知识看做一个综合事实、概念、方法、价值多层面的整体,在其中自然地渗透课程的人文精神。部分学科实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难易度调整或内容重组,是一种重新建构后的国家与地方课程。
所谓“人文核心课程”就是立足学校的文化实际,对国本课程及校本课程进行归纳总结后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始终以最大的热情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这个课程体系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绝不仅仅是诗意的表露,人们在心灵丰富的基础上,能够体验到事物不同的幽微之处。这样,这种能力不断扩展。在某种程度上能帮助人们发展一种批判的能力。
第二,自然科学。在提高逻辑思维水平的基础上,能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方法。
第三,社会科学。如果说思考是一个孤独的过程,那么生活则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教育实践中,要通过不同学科的学习了解到观察社会的方法,提升社会认知水平。了解世界的复杂性,培养系统性的思考能力。
第四。语言文化。旨在扩张师生的文化经验,提供新鲜的观点。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思维的灵活以及博爱精神的培养,要依托语言这个有效的载体,把了解和欣赏外国文化作为起点。
第五,体育与健康。体育虽然是一门具体的学科,但代表的是更大的健康理念。即便我们看到有一些身体罹患重病依然在精神上有所创建的人,但这也不能削减体育的重要性,因为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体现大脑的意志。我们强调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锻炼身体,更要让他们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人文核心课程多数应具有跨界课程的特性。所谓跨界课程,就是指冲破现有学科设置的界限,在不同学科之间思维自由穿插建立起来的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跨界课程不把课程本能、习惯性地归为某个绝对的类别,摆脱原有课程强大的思维惯性的束缚,走出被演绎思维统治的困境。跨界的另外含义就是一种不同于以往模式的知识获取方式。打破学科藩篱,最大化接触鲜活的一手资料。然后提炼出聚合概念,对课程建设进行减法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深度理解能力。
学生在以上五个方面的校本核心课程中要选择一定数量的课程进行学习,以保证学生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
所谓“自由选修课程”。是为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结合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而形成的特色个性类课程,学生纯粹按照兴趣。根据个人意愿选择适当模块学习。
所谓“实践活动课程”指的是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素质的课程。学生只有在真正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把课堂上传授的抽象思维和现实行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素质。这类课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校本化实施的国本综合实践课程,一是校本的德育活动课程,
五类课程功能和特点各不相同,但相互整合、交融。在这个基本框架基础上。学校还设有一些特选课程,如为“筑真”文科实验班、国际班、科技创新人才等有针对性开设的课程。
(责任编辑 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