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式导练:低段言语训练的重要内容

2012-12-29 00:00:00王萍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2年12期


  构词成句、组句成段是写作的基本规律,是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通常轨迹。这其中,句式训练既是巩固学生所学字词、实现语词运用的基本途径,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表达能力,走向篇章段落的重要环节。句式训练应成为低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和重要内容。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体验、参与句式练写,走向语汇运用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阐述一二。
  一、梯度设计,降低句式练写难度
  学习首先是一个过程,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不能到能的过程。学生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中间环节的铺垫和辅助,往往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抵达掌握知识的一面。因此,在日常的句式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梯度设计,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提升能力。
  1.扩充词语,分步练写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经常能碰到一些意思深奥、意义抽象、感情色彩复杂的词语,即使教师已经把词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浅出地作了讲解,学生运用起来也还是难以得心应手。相比句子,单个词语的张力往往更大,这是由词语意义的多样性、模糊性决定的。此时若能适当在词语与句子之间搭建一个平台,设置一个梯度,往往能使词语意义的指向更清晰、更单纯些,也就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运用。
  如指导学生用“发扬”一词写句子。“发扬”一词词义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笔者引导学生先把“发扬”扩成短语“发扬___”,如“发扬精神”,继而形成简单的句式结构“___发扬___的精神”,再顺势推导出相对复杂一点的句式样式“___在___(什么情况下),要发扬___的精神。”如此步步深入,循序渐进,化抽象的词语为形象的短语,既缩减了词语的指向范围,也点明了词语的运用路径,在降低难度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练写句子的兴趣和信心。事实上很多词语都有其约定俗成的固定搭配对象,在练写句子时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从一个词语出发,扩展成一个固定短语,再顺利成句,在化解难度的同时,掌握构词成句的能力。
  2.提供范例,分层仿写
  模仿是低年级学生最擅长的能力之一,也是知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低段教材编写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关注了学生的模仿能力。在要求学生练写句子时,文本总会先安排一个例句给予参照。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例句的导引作用,引导孩子充分体悟例句,准确把握句子的行走路径,领悟语词的运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往往能降低练写的难度,更易于学生掌握句型,形成能力。
  如指导学生用“那么……那么……”写句子,老师首先出示例句:“天那么蓝,那么宽。”引导学生发现“蓝”和“宽”是“天空”两个方面的特点,作者用“那么……那么……”前后串联起来,句式的关键是“某一事物”具有“两个不同特点”。理解了例句,再引导学生分层进行仿写,分别出示第一梯度“天上的月亮那么明亮,那么___。”第二梯度“公园的鲜花那么___,那么___。”第三梯度“___那么___,那么___。”三个句式练写形态的呈现,既体现了句式练写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特点,也同步照顾了学生的学习差异,使学生在富有层次的训练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句式特点,形成表达能力。
  3.创设情境,分级创写
  语言是对生活的创造性反映,是基于学生既有生活经历、生活阅历的文字化表达。置身生活,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流畅灵动,甚至字字珠玑;而置身课堂,却往往是另一番景象。究其原因,除了语言训练本身的规范化要求制约之外,训练过程的程式化、模式化也是原因之一。教学时,教师若能积极为学生提供情境素材,通过创设灵活多变、恰到好处的生活情境,学生的生活积淀往往容易被激活,进而“情动辞发”,写出灵动的语句。
  就情境创设而言,可以是一幅课文插图,使学生在与生活场景的对接中,唤醒表达诉求;也可以是一个贴切的现场表演,使学生在亲眼目睹感受中,激起表达的欲望。还可以创设一个模拟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在切身体察中,活跃表达的情绪。如笔者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引导学生用“神气极了”写句子,笔者先邀请一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在观察后自然而然地迸发出“他的样子神气极了!”“他的表情神气极了!”……笔者并没有局限于学生如此套式化、“有骨无肉”“大同小异”的语言表达,紧接着出示了课文“猫头鹰当大王”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猫头鹰的样子神气极了?”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猫头鹰两眼睁得圆圆的,看上去神气极了。”“猫头鹰翅膀向两边展开,好像指挥小动物们,样子神气极了。”“猫头鹰的胸脯挺得高高的,真是神气极了!”……语言一下子丰满起来、形象起来、灵动起来了。教学过程中,笔者巧妙地把一个表演、一幅画融成一个立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在比较中感悟。当学生的思维有了具体直观的感知基础,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对场景的理解也变得丰富起来,于是句式训练融汇在观察、感悟、表达之中,句式训练的目标无形中就达成了。
  二、丰富路径,提升句式练写质量
  1.化简为繁
  在学生练写句子时,教师往往会提出要求:“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达成。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学生的生活阅历、语言积淀,决定了他们无法写出相对生动、活泼的语句;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固有的思维惰性、应付心态,使得他们不愿写出相对复杂、较难的语句。当然部分教师从应试的角度出发,认为只要句子成分齐全、越简单反而越保险的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学生语言模式简单、内容干瘪、文采匮乏。事实上,教师若能鼓励学生多说复句,少说单句,尽量把句子说具体、说生动,学生也能写就精彩。
  如笔者指导学生用“喜欢”一词写句子,第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小猫。”于是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我喜欢小狗。”“我喜欢小鸡。”成了后来者的惯有发言。如何让后发言的学生跳出前面学生的固有话语模式呢?笔者灵机一动,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喜欢”,并分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意在引导学生思考“我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学生一点就通,语言丰富起来了。紧接着我又顺水推舟:“老师也来说一句,‘我喜欢小猫,因为它有尖尖的爪子和亮亮的眼睛,能帮助我们抓老鼠。我可喜欢它了!’”一句感叹,又传递了“喜欢到什么程度”的意图,学生的发言也被彻底带动,话语表达显得丰满、有味多了。可见,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加强引导,通过巧妙的方式方法,敞开学生的表达心门,点燃学生的表达激情,学生也能“化简为繁”,创造出文采斐然的句子来。但若一味停留在简单的话语层次,而不作深入引导,学生便会形成固化的言语模式,影响后续的写段、写篇的能力培养。
  2.标点导航
  标点符号是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表示句子结构的完整性,也隐含着句子想要表达的语气、语调。从一年级开始,学生便陆续接触了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然而日常练写中,学生受惯性思维影响,惯用陈述语气,惯写陈述句,导致语气语调相对单一、缺少变化,从而忽视了其他句式的练写。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体会不同句式的特点,感受不同的语气语调所能产生的话语效应。
  如笔者指导学生用“称赞”一词写句子。为了打开学生的思维定势,笔者在大屏幕上分别出示了以句号、问号、感叹号三个不同的标点符号结尾的句子形态,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句练写。学生的知识经验被唤醒,他们对不同句式的理解得到了激活,于是不同的句式呈现在学生的笔下:“老师称赞我的字写得端正又清楚。”这是陈述句的形态;“你为什么能得到同学们的称赞呢?”这是疑问句的形态;“他学习那么用功,难道不应该得到大家的称赞吗?”这是反问句的形态;“他热心帮助同学,难怪老师会称赞他呀!”这是感叹句的形态。
  事实上如果教师能够适当予以拓展引领,还能写出不同关联模式的句子来。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心中要有言语训练意识,要善于根据语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知识点进行链接,引导学生写出不同风格、不同意味、不同结构的句式来。如此方能避免句式练写的单调重复,帮助学生积累表达方式,变单调为多姿,提升表达能力。
  3.移位比较
  比较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特点、体悟语言风格、把握语言特性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有意识地改变原有句式的语素位置,调整原有内容的表达顺序,往往能使学生在比对中洞悉语言构成上的秘妙,理解表达运用中的道理,进而意识到有针对性表达的重要性。
  笔者教学《称赞》一文时,抓住一处独特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感悟。笔者先出示“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一关键语句,引导学生体会句子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紧接着出示改变后的句子:“他做得很认真。但是看得出,板凳做得很粗糙。”引导学生比较:两句话前后调换了位置之后,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但是”一词在语意表达上的转折意味,懂得可以将想要表达的重点意思置放于“但是”后面的语言规律。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屏幕出示:当你想要表达赞美意思的时候,你可以怎么说?当你想要提出批评意见的时候,你会怎么说?)用上“但是”一词练写句子。学生很快便掌握了语言运用的要领,懂得“同样的句式结构,置换前后的内容,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语言功效”,也为进一步学习具有关联性质的句子铺垫了基础。
  同理,也可引导学生关注“同一词语出现在句子中不同位置的表达效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句式练写时,根据表达需要懂得灵活安放词语,以避免语言表达的千篇一律,达到活用词汇的目的。
  4.造境还原
  一词多义是汉语言的特点之一,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如“锐利”一词,在字典中有如下解释:(1)尖而快,指刀刃锋利等。(2)尖锐(多指目光、言论、文笔等)。可在作业中笔者发现,学生普遍用第二种意思练写句子。如:“妈妈的眼光很锐利。”“我有一双锐利的眼睛。”等等。而用第一种意思写句子的几乎没有。细探原因,文中例句的导向导致学生发散性思维受阻,再加上自身视野的狭窄、思路不够活跃,导致表达相对单一。基于此,笔者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理解词语多种常用的含义后,引导他们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这个词语,以此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如此一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透彻,语言表达也更丰富,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朝着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眷顾评价,指引句式练写航向
  1.即时评价关注言语表达
  在引导学生进行句式练说时,既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即与范写句式在结构上、形式上的吻合度;也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即学生所说之言必须是正确的,符合语言逻辑的,没有明显语病的;还要关注学生表达内容的灵动性,即学生的句式练写是纯粹的模板复制式的,还是蕴含了个人的独特创造、灵性思维的。教师的即时评价在学生的言语训练中往往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考虑到即时评价的瞬时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言敏感度,善于捕捉学生语言表达时的状态,把握学生语言表达时的动态,有针对性地即时予以指正、引导,从而呈现学生从仿写到创写的发展过程,确保导练取得实效。
  2.作业评价关注言语质量
  相比口头练说“不着痕迹、稍纵即逝”的话语特点,书面作业更有利于教师“仔细欣赏、细品慢琢”,更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语言表达上的独特之处、精妙所在。教师要改变“单纯评估正误”的单一标准,更多关注学生言语表达的质量:句式结构的灵动性、语言内容的灵活性、言语形式的创新性……对符合要求却又不局限于格式的句式练写,要及时在批改时用特殊的符号予以标示,并在讲评时予以特别讲述,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
  练句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有强烈的语言训练意识,顺应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掘句式练写的资源,积极创设句式练习的载体,引导学生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言语训练中,掌握构词成句的规律,提升言语表达的能力。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镜湖小学 3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