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地区和学校相继发生了一些波及面广、危害性大的突发事件,有的事件还造成了重大的人身伤害。如2011年11月16日9时40分许,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下沟砖厂门口,一辆大翻斗运煤货车与正宁县榆林子小博士幼儿园学生接送面包车迎面相撞,校车司机与4名幼儿当场死亡,多名幼儿重伤,15人在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至此,事故遇难人数达20人,其中包括18名幼儿以及校车司机和1名教师。[1]
2011年9月26日6时50分左右,山西灵石县冷泉村一辆接送学生的微型面包车在108国道介休段与一辆大货车相撞。7名初中生死亡,2人重伤、3人轻伤。[2]
虽然不断发生的学生安全事故反映出校车运营混乱、农村学校和幼儿园布局不合理、监管不力以及校车立法空白、制度缺位等表层问题,更重要的是折射出学校管理者危机意识淡薄、危机管理制度不健全、危机预警机制长期缺乏等深层问题。加大对学校管理者危机管理意识的教育,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已经刻不容缓。
一、 危机管理与学校危机管理内涵
危机理论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传统课题,主要分析政权与政府的变更、政治冲突和战争等,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政治危机的根源,寻求处理和应对政治危机、维护政治稳定的方法。关于危机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潘光认为,危机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因若干方面激化而导致的一种打破常规的恶性状态”。[3]美国学者奥兰·扬将国际危机定义为“一系列迅速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使不稳定因素对国际体系的影响或任何体系的影响超出正常水平,增加了体系内暴力发生的可能性”[4]。其中美国知名学者罗森塔尔的定义最具代表性,他认为:所谓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5]。
学校危机管理从属于公共危机管理,可以借鉴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学校危机管理指的是学校主要领导(通常是校长)组织相关人员组建危机管理小组、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对学校可能的和现实的危机进行预防、处理和评价的系统化的应对过程。[6]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危机事件:一是与生命和身体安全直接相关的事件;二是破坏学校运转秩序,使学校工作无法开展的事件;三是对师生和学校形象与声誉有负面影响的事件。
二、 学校危机事件的新特点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变化,尤其是互联网的事件放大功能和迅速传播功能的凸显,给当前的学校危机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不确定性增强
学校危机事件主要包括人身危机事件:危及生命安全或伤害生命,如因地震、洪水、台风、火灾、楼舍倒塌等造成的伤害事故,社会动乱、中毒、校园暴力、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等;信誉危机:对师生或学校形象和声誉有负面影响的事件,如教师对学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以及严重的人格侮辱、学校办学质量滑坡、教师对学生及家长的有偿家教等;学校发展危机:如资金问题、师资问题、生源问题等。这些危机事件,有的属于突发性的,但也有属于渐变性的。总体发展是渐变性危机事件逐渐减少,突发性危机事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2.危机事件传播速度加快
由于通讯的快速发展和新闻媒体的敏感关注,尤其是互联网微博的快速发展,在今天,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如何在最短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者降低危机事件给学校带来的负面效应成为所有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如:如何预防和及时阻止谣言在网络间迅速传播,做到第一时间澄清事实,将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摆在学校危机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
3.危机事件独特性凸显
学校危机事件中的学校信誉危机和学校发展危机事件,一般都具有普遍性和多发性,因此有一定的借鉴性和参考性,如校园踩踏事件、教师惩罚学生事件、学生打架斗殴事件等。如何预防和处理该类事件都有成功的案例可作参考。但是,由于上述不确定危机事件的增多,致使学校危机事件的趋同性降低,学校管理者根据以往经验或者别的学校相同事件化解危机事件的可能性在减小。
4.“报复社会”危机事件呈上升趋势
复旦大学社会学者滕五晓看来,当前国内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现状,增加了某些底层民众的不平衡感和自卑感,如果再加上受到某些不公正待遇,长期压抑的他们很可能因为某一个小事或者突发事件,而最终因“个人仇恨”去“报复社会”。如2010年3月23日早上7点24分,南平实验小学门口发生一起重大凶杀案,当场死亡3人,送院救治10人,抢救无效后又死亡5人,嫌犯郑民生当场被抓;2010年4月12日下午,合浦县西场镇一男子持刀追砍路人,造成1名二年级学生和1名老人死亡,包括两名小学生、1名学龄前儿童在内共5人受伤;2010年4月28日15时左右,广东省湛江市下辖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发生凶杀案,一名男子冲进校园,持刀砍伤16名学生和1名教师。
三、 学校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
1.强化危机管理意识,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首先要持续不断地强化学校管理者的危机意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危机事件应对力的培训,做好学校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
根据国际经验,当代的公共危机管理应该是一个由危机预防、危机准备、危机回应与危机恢复四部分组成的循环过程;危机预防与危机准备意味着采取前瞻性措施,预先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与降低危机的可能危害。当代危机管理的实践也证明,随着危机可能危害性的日益膨胀,危机预防与危机准备已经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增强危机意识,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建立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部门,制定权责明晰的危机反应机制,是达成危机事件最优化处理的首选。此外,还要重视和关注学生灾害时的逃生演练及自救教育,诸如地震、火灾、大面积食物中毒、爆炸、恐吓、室外活动中意外伤害等,应制定具体的应对预案。
2.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加大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极大丰富,真假信息难辨,并且传播速度迅速。个别学生由于对学校或者某个教师的怨恨,为了达到报复学校或者教师的目的,故意捏造事实在网络上大肆传播,给学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首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妥善地解决,避免造成网络失控的后果。其次,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再次,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对一些谣言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澄清、及时制止。
3.强化对学校管理者关于危机事件处置的培训,提高危机事件应对力
由于突发性和独特性危机事件不断上升,在没有任何参考或者经验的情况下,如何化解危机事件越来越成为考验学校管理者能力的重要指标。学校管理者仅仅有预警机制是远远不够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强化对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培训,提高其危机事件的应对力和处置力。
4.建立严密的校园安保系统,加强学校与警局间的密切联系
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而言,除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外,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贫富差距加大、部分人心理失衡等问题,预防和防止该类人员制造“报复社会”式的校园惨剧,学校必须建立严密的校园安保系统,制定严格的校外人员出入校园制度,配备必要的警用防护器械。同时,还应加强学校与警局间的密切联系,做到当危机事件发生时,警察能够第一时间赶到并协助处置事件。
参考文献
[1] 甘肃庆阳榆林子镇一货车与幼儿园校车昨相撞.新民晚报, 2011-11-17(A3).
[2] 山西灵石车祸已造成6名学生死亡.咸阳日报,2011—9—27(B4).
[3] 潘光.当代国际危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 Oran R.Young,The intermediaries:Third parties in inter-national Crisis,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7.
[5] 郭星宇,王玥.浅议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危机管理.社会科学家,2006(10).
[6] 杨明杰.大城市危机管理.现代国际关系,2004(8).
(责任编辑 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