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治水新策

2012-12-29 00:00:00刘伊曼丁舟洋
瞭望东方周刊 2012年13期


  
  公元1284年,马可波罗游记里的“成都府”是这样的:
  “有一大川,经此大城。川中多鱼,川流甚深,广半英里,长延至于海洋……水上船舶甚众,未闻未见者,必不信其有之也。”
  马可波罗所说的大川,就是锦江,即府南河。不仅是当时的西方人,如今即是生活在成都的人,恐怕也应了“未闻未见者,必不信其有之也”这句话。因为,在经历过“腐烂河”的阶段之后,河里已经难寻各种鱼类,大大萎缩的水量也丧失了航运功能,甚至连生态需水量都无法保证。锦江已无往日壮阔,其他诸多水系亦是残缺落败,成都市一些名带“桥”“潭”或者“池”的地方,如今已然看不见水。
  在说起“成都缺水”的话题时,成都市环保局局长王文斌向《望东方周刊》记者讲述了他最近在昆明受到的“刺激”:
  昆明是王文斌的故乡,那是一个资源性缺水的城市。金马河、滇池在他小时候都是很美好的地方,水干净得“跳下去就可以游泳”,可是后来,也和府南河一样水质急剧恶化。但最近一次回昆明,他发现金马河和滇池都变好了。
  “我们成都的缺水和昆明的缺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王文斌说,“他们是真的缺水,天干了连喝的水都不够。而我们本来是有水的,有条件,有很好的基础,污水处理的布局已经建设完成。如果昆明都能够把水治理好,我们就更应该把水治理好。”
  王文斌告诉本刊记者,现在水已经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要奢求像过去那样的“滚滚江水”已经不可能,上游若是嫌生态需水量不足,那下游许多地方连饮用水都紧张呢。都江堰虽然搭起了“高架桥”,从成都上游分走了许多水量以供给下游城市,但成都自身还是有提标和中水回用的大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