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歇业潮” 背后

2012-12-29 00:00:00文涛
南都周刊 2012年32期


  8月8日,沈阳市中心令闻街一家烧烤店重新开门营业,大中午上座率将近一半,老板李扬(化名)挺满意。
  “居委会给我们做工作了,要求大伙儿必须开业。”李扬说。
  在他的店面旁边,一家面馆依然紧锁的大门上贴了一张“旅游停业”的告示——以旅游的名义关门歇业,是这次沈阳“歇业潮”中最流行的做法。
  传言凶猛
  事实上,就在此前一天的8月7日,还是沈阳店铺关门歇业的高潮。歇业的商铺有增无减,有市民已感受到生活不便:理不了头发、买不着钉子、吃不到午饭。
  到了下午,新浪微博用户“李博宏仔”发布了一条引发舆论大哗的信息,他称其朋友在沈阳做特色小吃竹升面,卫生搞得很好,“有关部门”突击检查,找不到痛脚,就以该店压面的三根竹竿无林业采伐证罚款35万元。
  这条微博引来了极高的点击率,但在《南都周刊》记者随后的追访中却发现,这家位于沈阳大南街的竹升面馆,使用的是半成品竹升面。女店主说,根本没有所谓的“压面的三根竹竿”。网上流传的“35万元的罚款”纯属子虚乌有。
  面对网友的质疑,始作俑者“李博宏仔”在微博上回应说:“如果我不杜撰,沈阳事件会引起全国人民关注吗?”
  与竹升面相同遭遇的是,沈河区奉天街小西路附近的一家开口馅饼店也被杜撰者所利用。传言称这家店被执法部门罚款10万元。
  事后,店主李红女士告诉《沈阳晚报》,执法部门当时来该店检查时,确实发现了一些小毛病,不过,并没有开具罚单,而是要求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但正是在这些消息的触动下,包括沈河区甚至大东区在内的不少业户纷纷选择歇业观望。
  沈阳太清宫附近一家寿司连锁店的店员朱先生告诉《南都周刊》记者,他们的店证件齐全,不怕检查,但在停业潮袭来时,也跟风关了门,“整条街没有开业的,”朱先生说。
  这些传言中,稍微靠谱的是腾讯微博用户“simon”发布的一条长微博,获取了几万的转发量,他自述是一名2011年从南方城市来到沈阳做小生意的普通个体户,列举了沈阳打假行动的种种乱象:“一位沿街叫卖豆腐的老奶奶商贩,因为没戴口罩被罚2000元,因为沈阳承办2013年全运会,有5亿元的预算缺口,因此拿个体商户痛下杀手。”
  随后,“simon”成为腾讯微博的认证用户,其认证信息是:“沈阳打假商户关门”事件当事人。
  大约在8月8日,“simon”被警方传唤,网上发起了对他的声援,并质疑警方此行为有打压言论自由之嫌。8月9日凌晨,他发布了一条消息:昨夜一点平安回来,感谢各方。
  《南都周刊》联系上了“simon”,希望他能提供上述长微博的信息来源,以及警方传唤的过程。但“simon”回应说,目前不方便表态,希望能理解他的处境。
  “双打”后遗症
  与传言同天而来的是政府辟谣的声音。当天,沈阳市委宣传部发布公告,希望广大业户勿信传言,正常营业。
  公告里称,“相关部门除正常管理工作外,并未采取集中整治行动。”但根据政府其他相关文件和公开报道,这一表述并不准确。
  今年1月13日,沈阳市政府召开2012年打假工作会议,要求“从现在开始到2013年全运会结束”,要向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展开“新一轮凌厉攻势”; 7月30日,沈阳市工商局召开全系统工商行政管理暨推进“双打”工作会议,所谓“双打”,指的是“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商标侵权专项行动”。
  沈阳市民赵先生的亲戚是某派出所所长,赵称,在这次大规模的专项行动中,的确实行了末位淘汰制,基层警队的压力非常大。
  “我的朋友中就有人被抓了,有涉及虚假注资的,还有一个朋友在电脑城卖硬盘,租的是别人的柜台,因为手续问题也被查了。”赵先生告诉《南都周刊》记者,“不过,我了解到被派出所抓去的人,大部分都没起诉就放了,至于是不是交钱赎人,这个不清楚,不过,派出所有指标的压力是肯定的。”
  《沈阳晚报》曾报道,市民刘先生的父亲开了一间小饭店,饭店的电话被停机了,原因是店外贴了一个招聘的启事,留了店里的电话。区执法局的处理结果是罚款800元钱,电话才被恢复。
  《南都周刊》记者向当地有关部门求证此事,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应。
  面对歇业风潮,政府的一系列补救措施,似难重获民众信任。沈阳市政府公告否认该市存在联合执法、集中整治的现象。
  在未能澄清诸多疑点,未能就网络谣言做出官方回应时,当地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劝说商户恢复营业上,网络上传播的各种通知,语气强硬。
  一份署名沈阳市公安局东陵(浑南新区)分局的文件称:“(8月)7日15时前,必须全部恢复营业,市局警务督察支队从中午开始对此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15时前,请各派出所将停业和恢复营业情况报指挥调度科。未恢复营业的,要说明情况。”
  东陵分局向媒体证实这则通知为该局下发,并称各所民警忙着下基层宣传和辟谣,“打假(确实)是打假,但罚款没有谣传的那么邪乎。”
  8月10日,《南都周刊》记者来到位于沈阳三好街的南湖五金工具交易中心,虽然当天大部分的商家已经恢复了营业,但仍有店铺关门大吉。
  位于该交易中心入口处不远的“康利电缆”,卷帘门紧闭,门上的告示写着:“放假7天,敬请谅解”。
  8月12日,记者联系上了该店的老板,他反复表示,关店的原因是员工要去外地旅游,“就是放假,不是停业。”他还强调自己没有卷入所谓歇业潮,“你说的抵制检查这些事情,我真的不清楚。”
  “不许跨区”
  在发出一纸公告后,沈阳的宣传部门便不再对坊间和媒体的质疑作出具体回应。倒是一直活跃在新浪微博上的沈北新区区长李鹏宇主动出来发声。
  有网友质问李鹏宇:传闻全运会没钱开,所以弄出罚款这一出,说是沈北新区的任务量是三千万,所以以打假的名义让小店交三万就让开门。这是事实吗?
  李鹏宇回答:“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绝无此事,不要听信谣言。有,你举报给我。”
  针对网友提到“连卖牙签的阿姨都罚五千”的传闻,李区长说:“那我希望你把那位卖牙签阿姨的罚单给我们看一下呗!”
  在压力之下,政府的动作正变得谨慎。《南都周刊》获悉了一份沈河分局“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明确打击假冒商品犯罪的紧急通知》,该通知曾张贴在东北日杂市场内,市场工作人员和《成都商报》等媒体均证明了此通知的真实性。
  该通知称,7月15日,市局通知各单位严禁到五爱、鞋城等大型集散市场和商城进行打击,不许跨区打假,如果跨区报市局审批。“如果发现外区打假让出示相关证件,马上报属地派出所”。
  沈阳警方承认,东北日杂市场曾有“不明身份人员进入市场对业户采取强行带走”的行为。
  沈阳媒体人郑先生,新浪名博“点子正”针对罢市风潮,连续发表评论,劝谏相关部门。他认为官方错过了澄清最佳时机,“最好办法就是走出官门,勇于面对商户做好政策解释工作。”他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公布近期处罚项目名细,告诉公众根本没有某项处罚,让传言在证据面前烟消灰灭。
  但他的苦口婆心似乎惹恼了对方,其账号被沈阳市委宣传部的官方微博“沈阳发布”一度“拉黑”。
  “点子正”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表示,拉黑也并不一定代表官方的态度,“但一个官方微博以拉黑的方式拒绝市民的建议,固步自封,不纳民意,如何与新媒体时代接轨呢?”
  8月13日上午,沈阳铁西区的九路市场又传出大规模关门的消息,不少网友上传了商场卷帘门紧闭的图片。《南都周刊》记者当天下午来到九路市场,发现客流熙熙攘攘,没有停业的迹象,商场管理人员也否认了网上的传闻。不过也有人表示,上午该市场部分区域在进行消防测试,可能给人造成了停业的假象,引发了又一波网络喧哗。
  沈阳媒体人“点子正”针对罢市风潮,连续发表评论,劝谏相关部门:“最好办法就是走出官门,勇于面对商户做好政策解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