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面临着一系列发展困难,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国家开发银行秉承“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使命,以开发性金融为指导,强化信用建设、市场建设和机制建设,致力打通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推动富民惠民。本文阐述了开行以融资融智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北京市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探索了开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路径。
一、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前,尽管中小企业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但由于外在环境的制约,特别是经济复苏进程波折起伏,外部需求持续萎靡,生产经营成本持续提高,转型压力空前加大,再加上长期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包括:生产成本上升过快,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普遍上涨,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停产破产企业数量增加,中小企业面临重新洗牌;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传统产业价值链低端、技术创新能力弱、生产经营粗放、装备水平低、专业人才短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参与竞争,难以及时消化经营成本上涨因素,难以适应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现实要求;业务较为单一,缺乏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通常实行严密的家族控制,偏重人际关系协调,忽视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建设,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不适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不健全,抵押担保困难,对外筹资能力较弱,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报表数据不准确,财务信息不公开,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缺乏,中小企业较难通过金融机构贷款和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不可能长期从事市场的扩张和品牌形象的塑造。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总体偏紧,金融系统贷款规模比较紧张,中小企业融资艰难日益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仍依赖于传统融资方式,没有采取更为灵活的间接融资方式,这使得中小企业长期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不畅,过分依赖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金融危机爆发后,资金回笼慢,资金链条吃紧,企业应收账款拖欠严重,资金周转受到影响。整个企业现金流陷入了危机,随时会导致企业现金链的崩溃,使本就资金相对不充裕的中小企业陷入入不敷出的状况。与此同时,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银行类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减少了信用贷款额度,收紧公司类贷款审批权限,要求利率上浮或收取融资费用,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了40—50%。
二是中小企业资金缺口大。资金严重不足和融资难度加大是影响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中小企业实际融资约1.2万亿元,与全省中小企业2万多亿元的潜在资金需求相比,存在1万多亿元的资金缺口。
三是融资渠道单一。有关机构的调查显示,当中小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时,70%的企业选择了通过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贷款解决资金问题,而通过向租赁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创投公司融资,或者通过发行债券、公开发行上市、获得政府专项基金的无偿贷款等方式解决问题的仅占2—8%。这说明中小企业对间接融资过度依赖,直接融资占比偏低,直接融资渠道和方式严重不足。
四是融资门槛高。中小企业倾向于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需求问题,而抵押贷款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形式,抵押物不足使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成功率较低。调查表明,近3年曾向银行申请过贷款的中小企业,其成功率不到40%,而且几乎全部是通过抵押获得贷款,银行极少对中小企业发放纯粹的信用贷款。
五是长期融资更为困难。调查表明,近年来通过政府和金融机构多方面努力,中小企业融资难得到一定缓解,但这主要体现在短期信贷融资方面,而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融资却严重不足,特别是大量高科技创业企业,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取融资。
六是小型企业融资难度比中型企业大。从企业规模看,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资金缺乏程度差别不大,但从融资能力看,中型企业相对具有优势。调查显示,在提出贷款需求的企业中,成功获得100%足额贷款的中型企业为78.9%,小型企业为36.4%,相比之下小企业获得贷款难度更大。
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了上述原因,最根本的还是体制机制问题。一方面由于银行系统之外的金融服务渠道和方式结构性欠缺、资本市场缺乏层次、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银行体系等问题,中小企业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研究表明,由于行业和企业生命周期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对融资渠道和方式有不同的要求和适应性,但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建立,场外融资渠道缺失,使中小企业始终存在着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难以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目前尽管建立了中小板、创业板,但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满足上市要求。另一方面现有商业银行体系的主体架构都是为大型企业服务而设计的,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模式并不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而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银行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面临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障碍,无法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所以,仅仅依靠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二、以开发性金融探索创新北京市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诸多困难,为全面支持北京中小企业发展,2011年4月,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国务院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从多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包括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增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支持、改善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等。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国有独资的大型银行,一直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两基一支”领域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支持民生领域,将中小企业贷款作为开发银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开发银行注重运用开发性金融理念通过机制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推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全方面改善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主动培育中小企业的信用和市场,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开发性金融力图实现政府信用和市场信用的优化组合,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小企业领域,开行不断强化信用建设、市场建设和机制建设,探索“以批发方式解决零售问题”的模式,致力打通中小企业等领域的融资瓶颈,推动富民惠民。开行在秉承业务指导思想的同时,结合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特点,以贯彻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指示精神,积极探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根据规划先行、政府合作、组织推动、机制建设、信用建设、批发式操作、社会共建的要求,开行提出了发挥政府组织优势、注重社会资源整合、推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全方位改善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主动培育中小企业的信用和市场,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融资理念和实践,积极探索符合北京市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发展模式,着力建设“六项机制”,设立多种模式,多渠道支持北京市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以金融社会化理念为指导,以统一共识和利益激励推动合作机构建设,实现中小企业贷款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与各区县政府全面合作,将地方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纳入区县整体规划,目前已与北京市所有区县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并参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定与实施。二是全面拓展与各部委、行业协会、中小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合作机构的建设,建立具有开行特点的、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体系。三是结合重点示范产业集群等发展规划,识别具有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的产业链环节,围绕核心企业,深度挖掘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中小企业。
通过机制建设,开行已积极开发了科技、文化创意、涉农、商贸流通、小贷公司、微贷款等各个领域的中小企业,实现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从农业到科技、从城市到乡村、从中小到微贷、从初创到成长的全面覆盖。
(二)注重模式创新,批量式开发中小企业
1、建立“绿色快通”,加大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全国最大、最有实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园区,对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国家开发银行成立科技金融服务机构,负责推进中关村园区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重点支持中关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针对科技型企业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运用“投、贷、债、租、证”相结合的组合融资模式,支持中关村高成长“瞪羚企业”发展,为园区科技型项目累计发放贷款近140亿元。
2、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全面合作,开展贫困农村贫困农民的小额贷款业务
小额扶贫贷款项目是通过银行、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三方合作,以提供贷款支持为纽带,辅以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咨询等支持性服务,帮助农民通过贷款和信用建设发展生产,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目前中国扶贫基金会已在扶贫的基础上实现自我盈利并快速发展,这种双赢的扶贫模式开拓了我国小额信贷领域的金融创新,同时改变了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独打天下的格局,在农村地区率先推动建立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为保障农村金融机构安全发展发挥作用。具体运作模式为:国家开发银行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提供贷款后,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部作为小额扶贫贷款项目管理的总部机构,负责小额信贷项目的总体规划、实施和管理工作。农户自立服务社受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领导,具体负责各县域小额信贷项目的操作,主要职责包括按照项目设计目标和有关规则、制度操作和项目实施,保证项目资金运作安全、有效。中国扶贫基金小额扶贫贷款业务形成了扶贫资金到户、技术培训到村、特色服务到人的操作模式,形成多户联保、资金监管、公司担保的多重风险控制机制。扶贫地区农业发展与农民致富取得显著效益。项目积极贯彻中央支持“三农”政策,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做出了有益尝试。开行自2006年与扶贫基金会合作以来,每年扩大合作额度,支持农户约7万户。在开行贷款资金的支持下,扶贫基金会项目服务区域由最初的10个扩展到39个。中国扶贫基金小额扶贫贷款项目将对探索新的扶贫模式和为农村金融改革提供良好借鉴。
3、与北京市金融局和农担公司合作,启动“小贷信用星”无抵押贷款融资行动计划
按照批量开发的原则,将小贷公司的信用评价、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担保贷款业务有机结合,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为小贷公司提供高效、快捷的信贷资金。“小贷信用星”无抵押贷款行动计划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争取2—3年内发放无抵押贷款总额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