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师资培训计划的质量,美国教育部2月27日提案,严加审理联邦教学补助金(Teach Grants),提出将培训机构学生毕业后实际的就业状况以及课堂教学的成果等纳入核发标准。
依据现有联邦法规,只有受到各州州政府核定为“高质量”(high quality)的师资培训计划,才能获得每年美金4千元的联邦教学补助金,而接受补助的培训学生,结训后必须到师资需求高的区域服务。不过,教育部对于什么是“高质量”的计划却没有明确的定义,一直以来都交由各州自行认定。
教育部的新方案明文规范日后师资培训计划的评量标准,包含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工作留用率(job-retention rate),还有这些培训师资的教学成效,象是学生在州内学习测验或其他各种学习成果评量等等。
这项规定要求各州,针对州内所有的师资培训计划(包含未获联邦教学补助款的计划在内)做出“有意义的鉴别评量”(meaningful differentiations),依照教育部订定的评鉴方针将计划至少分成四个等级:低绩效(low-performing)、差强人意(at risk)、满意(satisfactory)、高质量(high-quality),同时每年将评鉴结果回报教育部。表现较不理想的培训计划则由各州教育厅负责加强辅导,不过并不会因此强制撤销师资培训许可或终止补助。
2月27日召开的协调会议里,大多数与会人员对于教育部的提案表示肯定,认为与其着眼于培训师资受训期间的考试成绩,不如着眼于培训师资就业后的实际成效(例如师资受训后的就业情况、以及其学生的学习成果等等)。
然而对于教育部的权责,与会者的意见则不尽相同。部分人士认为教育部的评鉴规范过于繁琐,各州政府应有更多空间自行裁夺,但是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要求针对教师教学表现和学生学习成果,订出一套更明确的评价标准。有些与会者则担心各州会干脆将标准降低,这样一来便没有计划会被认定为低绩效,也有与会人士担心州政府缺乏充足经费执行评鉴。
教育部长邓肯(Arne Duncan)对于师资培训机构一向十分严格,认为多数机构没有尽力帮助未来的教师面对21世纪的教育现况。去(2011)年秋天邓肯部长发表的师资培育改革计划中,就已经将部分鉴别评量的构想纳入其中。
资料来源:编译自2012年2月27日,高等教育纪事报(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http://chronicle.com/article/Panel-Considers-Proposals-to/13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