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一家寺庙的后院,有一则禅宗偈语深得我心:放下放下,摆脱摆脱。
在龙年春节之后的闺蜜聚会上,有人说起方舟子与韩寒的“抄袭”之辩,我便又想起这则偈语。
面对朋友的提问,我选择相信韩寒。虽觉他的才华被高估,但他是原创者这一点,还是没什么疑义的。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虽以赛车手自居,对什么都表现得满不在乎,实际上却有宅心仁厚的一面,且对文字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尊敬。比起另一个知名的80后作家、正被一些人批为“对文字缺乏敬意”的郭敬明来说,韩寒似乎更值得关注。只是有些事有些话,他也大可“放下放下,摆脱摆脱”,将时间、精力与情绪,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譬如说,即便后悔当作家,用心当个赛车手也可以冲出国门,到国际上去威一把,不必要将力气都化成了“浆糊”。
因为,文字本就不是用来叽叽歪歪斗嘴吵架的,而是要用以升华我们生活的。本期《世界网坛的男人之战》一文中的小德与纳达尔,虽然也涉“争斗”,两者却能让人起敬。在那场长达6个小时的网球赛里,他们都尽了全力,累到在领奖前还得坐一会儿才有劲站起来,也让观众们不得不休息一会儿看一会儿,能坚持看完全场的也都是些可敬的人。至于我嘛,惭愧得紧,当年付了钱的网球课只学了一半就落荒而逃,毅力不足的借口往往就是体力不支。就那点三脚猫功夫,却也足以让我明白6个小时的比赛意味着什么。怀着敬意,因没空看电视错过了这场比赛的我,特意找来了相关视频。可以说,这场比赛,没有败者,它让我们领略了体育精神之美,人的体力与毅力之美,两个男人间磊落光明的对抗之美。
“比花园更美的是诗句”,在本期《伊朗古城记》里读到这样一句话。这是本刊专栏作者徐翔翔的作品,文字于衣食无忧的她,表达的是人文的关怀与灵魂的温暖。她的文笔可能不算华美,却因内容真挚朴素而动人。而身在泰国的80后小白领逸琳与宅在日本的可木,也都是如此可爱的作者,前者《别惹泰国蚂蚁》令人忍俊不禁,后者的《日本的异乡人》使人感觉尽管生活不易,依然值得鼓足勇气坚持下去,可木自问自答,“因为什么?因为有人喜欢你”。
在这纷繁世间,能够打动我们的往往就是一种精气神。当然有些类型的执著不在此列,譬如说在本期有关军火商的话题中,知名人士、世界500强企业、个别国家等都可能是军火商生态圈中的一环,他们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获利颇丰的他们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谓世俗的成功者,但这种成功永远与我们的敬意无关。
获得别人的敬意很重要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如果你爱惜羽毛,如果你想要走得更长远,那当然很重要;反之,这种无法物化的感觉可以轻如鸿毛,别人不能说什么,至多只能选择用眼光投票。于前者,放下与摆脱人生中一些无谓消耗,也就成为一种顺其自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