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贩子:嗜血鲨鱼般的职业

2012-12-29 00:00:00关飞
看世界 2012年4期


  曾经有人问布拉德·皮特:“你参演的影片最爱是哪部?”皮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史密斯夫妇》,因为那是他和老婆安吉丽娜·茱莉的定情之作。片中,他们俩饰演一对都是特工的夫妇,各自在家里的衣柜、厨房等处的抽屉中藏了无数机关枪乃至火箭筒,憋着劲要把对方置于死地。片中经常出现子弹乱飞、枪支满地的场景,观众或许觉得那是好莱坞的惯用场景,但没人知道,这部片子的制片人阿侬·迈尔岑还真的就是一个军火商人,或者更准确地说,叫军火贩子。
  迈尔岑本是美国的犹太人,在20世纪80年代,他利用自己在美国的公司寻找合作伙伴,非法生产核引爆装置,然后再运往以色列,也倒卖其他武器。神奇的是,迈尔岑的公司表面上是做雨伞的。后来,迈尔岑投资电影,包括《喜剧之王》、《史密斯夫妇》、《美国往事》、《搏击俱乐部》等片子中都有他的参与,他还跟布拉德·皮特、罗伯特·德尼罗等明星交上了朋友。据说他和默多克也是莫逆之交,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最后花2亿美金收购了这个军火贩子电影公司——摄政娱乐公司20%的股权。
  提到自己的军火贩子经历,迈尔岑非常自豪:“我倒卖军火是为了我的祖国(以色列),钱并没有落在我自己的口袋里。”
  他或许是转型最为成功的一个军火贩子。
  军火贩子,这是一个神秘而又陌生的职业,与大型武器制造公司即军火商不同,他们是一群游走于世界危险边缘的精明人,往往身怀绝技,专门向那些大国政府眼中的流氓政权或是内战小国的反政府武装提供军火,他们就像是海中嗅着血腥味游走的鲨鱼一般,哪里有战火,哪里就有“美味”。
  点燃战火者,却从不吸烟
  阿卡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军火贩子之一。细数一下他的客户,便知他的地位:曾绑架过女政治家贝当古夫人的哥伦比亚革命武装是他的长期客户;解体后的南斯拉夫和索马里的内战都是阿卡沙的武器大卖场;他为伊朗对抗美国量身定做了反巡洋舰导弹;就在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的前夜,他还往伊拉克卖军火,并且趁着美军的炮火还未打响,成功地派一架私人飞机拉着10亿多美金从伊拉克飞到了黎巴嫩,据说是为萨达姆准备的逃亡资金。
  他本来是叙利亚人,为了做军火生意方便,就搬去了西班牙,他在西班牙南部有一所大宅子,光是车库就可以停12辆车,佣人40多名。他总是穿着时尚,会说五六种语言,手里有五六个国家的护照,有防弹的奔驰车,还有一架私人飞机随时准备逃亡用的,驾驶员就是他自己,想飞就飞。
  可让人无法相信的是,如此一个军火大佬,卖了无数枪支弹药,点燃了多少场战火,可他自己连烟都不抽。
  军火贩子往往要交友广泛,所以在阿卡沙的大房子里,即挂着他和萨达姆的儿子乌代的照片,有人说萨达姆一家都是坏蛋,为什么还挂着他儿子的照片,阿卡沙不以为然地说:“你怎么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对你来说是坏人,但对我来说也许就是好人。”
  作为一个生意人,尽管阿卡沙不吸烟,但是如果上门来求生意的客人犯了烟瘾,他也会毫不介意地奉上一盒古巴雪茄,那是为他特制的,烟盒上面印有他的名字。他的客厅里备有专线电话,每当客人想打电话给“老板”汇报一下生意的进展时,阿卡沙就会让他们使用专线电话,而不是手机,他总是说:“这是世界上最安全的电话。”
  不但电话要安全,甚至连名字也要隐蔽。几乎全世界的军火贩子和毒贩子都以这位“军火之王”为自己的榜样,但很少有人能够正确拼写他的名字,说明他经常使用假名字,不但名字是假的,身世也是假的。阿卡沙总是说他出身于朴实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叙利亚农民,但实际上,他的父亲是一名叙利亚的外交官,曾任叙利亚驻加拿大和印度大使。
  冻肉藏毒,卖钱换军火
  阿卡沙大学专业是法律,可惜他一点都不守法,年轻时就因为偷盗被抓过。后来,在他一个哥哥的“带动”下,他开始走私军火。首先,他们在黎巴嫩境内把毒品藏在冻肉里,然后运往欧洲卖掉,用得来的钱在欧洲购买武器军火,再贩运回黎巴嫩。结果,装冻肉的卡车被英国警方发现了问题,阿卡沙因此坐了两年牢。出狱之后,他觉得因为贩运点毒品就坐牢太亏了,于是瞄准了大宗的武器走私。
  为了寻找军火的来源,阿卡沙就跑到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花大笔钱,跟保加利亚人打成一片,带他们去本地人不许进入的赌场,好吃好喝伺候,只求获得武器厂商的信息和人脉,哥哥甚至还因为花销太大与阿卡沙吵过架。
  但是钱并没白花,不久之后,阿卡沙与波兰的国有武器制造商“岑津”军械厂搭上了关系,他拿着也门的护照,假装自己率领的是也门商务代表团,一张口就要代理该公司一年的武器出口,当时正值20世纪80年代,波兰经济情况并不好,突然接待了手持大订单的“财神爷”,更是乐不可支,完全不顾辨别真假,就这样,一大批军火订单被阿卡沙骗到手了。
  从1985年到1986年,阿卡沙通过瑞士银行的一个账户,总共付给波兰的“岑津”军械厂150万美元,买下了超过100吨的枪支弹药等军火。
  而作为一个成功的军火贩子,阿卡沙行事颇为谨慎,他通常都是在西班牙的大宅子里遥控一切,军火在制造国装船,直接运往买家所在国家,而结款的钱,则是通过买卖两国之外的第三国的银行汇款的,以防止两国银行在接到消息后冻结账户。这个过程中,阿卡沙并不摸一下,而且在交易尚未完成的过程中,他绝不踏足相关国家半步,所以,一旦运送军火的船出了意外,他便可以迅速地撇开关系,逃脱罪责。
  20世纪90年代,阿卡沙定居西班牙之后,他的白色大宅子就成了阿拉伯精英的聚会场所,阿卡沙自己娶了出身叙利亚名门望族的17岁女孩,他总是调侃妻子说:“她是我的小女儿。”阿卡沙把自己用来掩人耳目的进出口公司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让自己的儿子去做公司的老总,为他从欧洲贩运军火打掩护。
  军火商也玩“无间道”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一度是阿卡沙的客户之一,众所周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以色列的关系是对立的,但是作为一个军火商人,阿卡沙做到了不偏不倚,只要给钱,两边都可以卖。
  1989年,阿卡沙命令手下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开设掩护公司,上门来买军火的人,正是为以色列情报部门工作的,这就是说,这批军火的真正买家是以色列。军火商人的另一个特长就是,你要看报纸、读历史,一旦某组织的买家找上门来,你要知道买家想对付谁,他的对手用的是什么武器,卖给买家什么武器可以让他笑逐颜开。
  老练的阿卡沙一猜就中了,他向以色列情报部门的买家推荐了专门对付叙利亚的俄制坦克的反坦克炮弹,因为当时以色列正在支持黎巴嫩的亲以色列分子与叙利亚开战。而叙利亚是阿卡沙的祖国,也就是说,想当一个出色的军火贩子,就要卖炮弹去打自己的祖国。
  手下人按照阿卡沙的指示,在阿姆斯特丹租了房子,开了公司,安装好电话线,就等以色列的人来上门买炮弹。
  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在阿卡沙的手下毫不知情的前提下,上门来买炮弹的以色列人被早已埋伏在公司附近的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分子逮了个正着,原来,阿卡沙假装是要卖给以色列武器来对付叙利亚,但实际上他内心是很反感以色列的,所以设下这个圈套。
  须知,作为一个军火贩子,立场鲜明地给某个国家的情报人员下套设埋伏,这是冒极大风险的一件事,这也说明了为什么阿拉伯精英是如此地喜欢他,因为阿卡沙和他们是站在一边的。显然,阿卡沙看到了谁才是最大的客户。帮客户打击对手,算是他卖武器之外的免费附送吧。正是因此,美国情报机构一直认为阿卡沙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金主”。20世纪90年代,阿卡沙找到了另一个客户——俄罗斯车臣武装。
  
  但是,即便是“友人”巴勒斯坦方面的人阻碍了他的生意,阿卡沙照样会不顾朋友情面而下狠手扫清障碍。巴勒斯坦解放阵线里有一个叫阿瓦德的黎巴嫩人,他在欧洲走私毒品,而阿卡沙在走私军火的同时也走私毒品,阿瓦德抢了他的生意,阿卡沙怒不可遏,多次派人去刺杀阿瓦德。有一次,为了杀这个抢生意的人,阿卡沙干脆从自己的军火库里挑了一枚炮弹,直接打进了阿瓦德家的窗户,但还是没有炸死他。他如此想杀阿瓦德的另一个原因是,阿瓦德从中作梗,挑拨离间阿卡沙与老朋友阿拉法特的关系。
  害死证人,自己安然无恙
  有证据表明,美国人也曾是他的客户,但阿卡沙矢口否认:“我绝对不会卖武器给我的敌人。”有人还指责阿卡沙是几起空难的幕后参与者,阿卡沙笑着回应说:“他们好像觉得除了广岛之外都是我炸的吧?”当英国《观察家报》记者想要采访他时,他开门相迎,还说:“我才不是什么军火贩子和毒品贩子,你见过他们开门欢迎记者来采访吗?”
  1994年,阿卡沙在马德里被捕,为了证明他有罪,西班牙警方搜集了各种证据,但还需要证人,于是,西班牙警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动了阿卡沙家的佣人出庭作证,可就在他出庭作证后没几天,这名证人被发现从5层楼高的窗户上被扔下来摔死了。阿卡沙说我没有杀他,警方也确实没有找到阿卡沙参与杀了这名证人的任何证据,下手太干净了。
  另一名证人是阿卡沙以前的联络员,他倒是没被杀死,可是他的两个孩子在上学回家的路上被绑架了。第三名证人在上庭之前就说阿卡沙曾经威胁过他不要出庭作证,结果,这名证人在庭审中数次推翻之前的供词,他彻底在淫威之下屈服了。
  几名证人,要么被灭口,要么被恐吓,全部都不再与阿卡沙为敌了,西班牙法庭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将阿卡沙无罪释放,眼睁睁看着他逍遥地走出法庭。
  几天之后,第二名证人被绑架的两个孩子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家。但阿卡沙坚称自己并没有找人绑架他们,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而已。警方调查发现,绑架孩子的人和哥伦比亚的毒贩子有关系,可是南美洲哥伦比亚的毒贩子,为什么会千里迢迢地跑到欧洲的西班牙来绑架两个孩子呢?
  3年之后,获救孩子的父亲、第二名证人还是在马德里自己家的门口,被一枪击中了头部,依旧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阿卡沙的手下人干的。
  走出法庭之后,他又开始向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卖军火。同时,他又向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出售了枪支、榴弹炮和地对空导弹。
  西班牙政府替他求情
  根据法国警方公开的关于阿卡沙与巴勒斯坦解放阵线组织的武器交易详情来看,那简直比电影还要精彩百倍。
  首先,解放阵线方面要在巴黎找一个可靠的法国女人,然后开车去她家,把她载到爱丽舍宫附近的购物大道去,让她下去逛街。走着走着,就会有陌生的男子走过她的身旁,把一个庞大的手提箱交给她,然后她提着箱子上了车,回到家。这时,她会接到一个电话,告诉她手提箱的开锁密码,打开箱子,里面尽是解放阵线需要的枪支弹药。
  法国警方后来也抓住了阿卡沙,并且对他判了刑,可是他逃了。美国情报机构实在看不过去,就提醒法国警方说,阿卡沙就在巴黎的皇家马可酒店,可是当法国警察冲到酒店时,阿卡沙早已踪迹不见,美国情报机构怀疑法国警方有内鬼通风报信。
  美国情报人员随后说:“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法国政府也成了阿卡沙出售军火的客户,所以他们才会帮助他逃脱。”
  阿卡沙也毫不讳言他与各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坦白地说,我是给很多政府帮过忙的,英国、法国、西班牙都是,我说这个并不是为了要任何奖赏或者回报,但是我确实帮过他们。”
  2007年,阿卡沙在和两名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的买家碰面时被捕,2008年,阿卡沙被引渡到了美国纽约受审。在美国受审期间,阿卡沙依旧打出了他的“底牌”,他甚至可以搬出西班牙政府帮他求情,西班牙情报机构向美国法庭作证,说阿卡沙长期向西班牙情报机构提供情报,他甚至有专门的代号:路易斯。
  阿卡沙出钱请了全美最有名的辩护律师索尔金(金融骗子麦道夫也曾请他作辩护),索尔金说阿卡沙确实为美国及其盟国在情报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他长期向西班牙情报机构提供有关“基地”组织和拉丹的情报,还以其与索马里的军火买卖关系,带情报人员进入索马里了解情况。
  但最终,阿卡沙被判处30年监禁。2012年2月8日,著名的“战争之王”俄罗斯裔军火贩子维克多·布特被宣判,他与阿卡沙被并称为世界上最厉害的两大走私军火巨头,两大巨头的伏法,是否预示着个人化的军火贩子正在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