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类期刊应注重提高“三性” 等

2012-12-29 00:00:00
新闻世界 2012年3期


  文摘类期刊
  应注重提高“三性”
  
  文摘类期刊应注重提高“三性”,即定位准确性、选文精当性、策划前瞻性。
  当今社会读者所面对的问题不是信息匮乏,而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选择有效信息,这为文摘类期刊提供了发展空间。文摘类期刊应细分市场,明确读者群和期刊定位,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服务;在选文上坚持优选、精选的原则,提高思想性、可读性;在策划选题时关注本领域发展前沿,通过对主题的优化和对文章的精选、整合,集零散信息为成套信息,化孤立静止信息为动态信息,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
  (张怡恬/《人民日报》)
  
  从“厚报”到“厚新闻”
  
  强化策划,制造独家。在新闻竞争异常激烈的网络时代,报纸不可能同网络比速度、比信息量,但可以比策划和创意,比独到的解析、独立的思考、独特的视角和独有的服务。每周有活动策划、每天有报道重点,是报纸出奇制胜、打造亮点的最好手段。此外,还应该强化时政新闻的策划报道,围绕时政热点策划专题,力求把党和政府的主张与百姓生活建立关联,和风细雨般渗透到社会之中。
  深浅有度,易读悦读。要调整新闻的产品结构,正确处理好重点新闻与一般新闻、事件新闻与实用新闻、本地新闻与国内国际新闻等关系和版面安排,制定各个新闻板块采编标准,强化“读者本位”意识,寻求读者的利益连结点、阅读的兴趣点、观念的认同点,努力从采到编的各个环节上提升新闻的可用性和可读性。在做深、做透重点新闻的同时,创新文本和版面形式,加强图片、图表、漫画的使用,实现大文章、碎加工,深报道、易阅读,防止版面死板、抽象,数字、专业术语太多,引不起读者兴趣。
  借力网络,深化互动。网络的双向性使报网互动变得更快捷和有效,报网互动已成为目前报纸与读者最主要的互动方式之一。利用好网络平台,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发现社会热点,进行新闻选题,还可以整理论坛意见、集纳原创评论;不仅可以通过议程设置调动网民参与报道,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社会、社区服务;不仅可以用好网络海量信息资源库,增加重要新闻事件相关背景资料,还可以对新闻的后续报道进行整合、过滤、筛选,及时向社会反馈。总之,用好网络,让读者参与新闻报道和活动,可以进一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开发更多的社会资源,提升报纸新闻报道蕴含的社会价值和公众关注度。
  (韩自贤 侯鑫辉/《采写编》)
  
  软话题硬道理
  热话题冷思考
  
  民生关系国计,民生新闻体现宏观视野。国计和民生互为依托,密不可分。很多看似微观的民生问题,都与宏观大局密切相关。因此,民生新闻要体现宏观视野,否则就会陷入就事论事的“峡谷”。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新闻体现平民视角。民生与民心息息相关。事实证明,民生新闻只有贴近平民的现实生活,反映平民的喜怒哀乐,才能赢得民心,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民生牵动利益,民生新闻体现正义追求。民生问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利益关系。不抓问题就成问题,只有敢于触及体制弊端、触及敏感问题、触及利益集团b51f1d8410c905b5357d57ca8f1c56466b01acdc247e2668f10d1379f5379aa7,才能切实维护公众利益,提升党报的公信力。
  民生超越物质,民生新闻体现价值诉求。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是第一阶段的民生,或者说是生存型民生;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质量,丰富精神生活,追求社会和谐,是第二阶段的民生,或者说是发展型民生。在现阶段,民生问题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因此,作为民生新闻,除了关注人的基本生存问题外,更应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诉求。
  (白剑锋/《人民网》)
  
  微博负面信息泛滥的
  原因与改进
  
  《人民论坛》杂志曾做过调查显示,我国近三成网友患上“微博疲劳症”,很大原因就在于微博上过多负面信息的堆积,使其心境变得灰暗,丧失生活信心,严重影响到其心理健康。微博中过多的负面信息会加重“坏消息综合征”,进一步降低社会公信力。微博中大量出现的负面信息会降低人们的道德底线,并产生示范作用,对整个社会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
  微博负面消息泛滥的原因有:我国转型期凸显的社会问题导致民众心理失衡,刺激负面信息的创造与消费;主流媒体未能满足公众知情权,导致负面信息传播转投微博;微博自媒体传播的便利性客观上有利于负面信息的传播。
  改善微博负面信息泛滥局面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正确面对转型期的社会矛盾,有效疏导转型期社会心态问题。2、加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重塑主流媒体的公信力。3、开展公民媒介素养教育,重视对微博“意见领袖”的互动,培育良好微博公共空间,加强微博行业自律。
  (翟杉/《新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