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精

2012-12-29 00:00:00王猛
看世界 2012年10期


  纽约简直成了法国政治名人的“百慕大”。4月3日下午,就在距离法国大选仅半月之余的时间点上,巴黎政治大学(Sciences Po)校长戴国安被发现死于纽约曼哈顿一个酒店房间。这一消息让人不禁联想到不久前同样惊动纽约警方的另一位法国名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卡恩。耐人寻味的是,两人出事都有利于萨科齐。卡恩是萨科齐最有力的竞争对手,结果因性侵案错失提名机会。戴国安则是萨科齐对手奥朗德的竞选顾问……
  还有更巧合的是,除了两位都是法国政界名人外,卡恩也曾是巴黎政治大学教授。法国大选、萨科齐、卡恩、奥朗德、暗杀和政治阴谋……巴黎政治大学已经成为连接关键词的唯一纽带。如果说法国存在着一个政治家的摇篮,那一定非巴黎政治大学莫属。
  普法战争下的蛋
  翻看巴黎政治大学长长的校友名录,你可以惊叹地发现法兰西政界、商界和文化体育界一个又一个闪亮的名字: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法国天才时装设计师迪奥、第五共和国几乎所有的总统和总理,包括蓬皮杜、密特朗、希拉克、菲永、若斯潘、德维尔潘、朱佩……时至今日,法国超过一半的的政治家、企业管理者,以及几乎所有法语国家的总统、总理都曾是这里的学生,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也毕业于此。
  眼下,正为总统宝座激战的萨科齐和奥朗德均有巴黎政治大学的背景。萨科齐,巴黎政治大学法律硕士;弗朗索瓦·奥朗德出生于法国北部城市鲁昂,父亲是医生,母亲则是一位同情左派的社会工作者。奥朗德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他先后就读于法国高等商学院、巴黎政治大学以及国立行政学院等精英学院,主修经济和法律。所以这次法国大选又是校友之间的对决。其实,这在许多法国人看来,根本不算什么。如果未来哪个法国的一把手不是巴黎政治大学毕业的,那才是大新闻呢。
  从罗浮宫旁跨越塞纳河,就从右岸皇家宅邸,走入了左岸的拉丁区。拉丁区因为有大批研读罗马时期文献的学者,故有“拉丁文传遍左岸”之说。塞纳河贯穿花都巴黎,市中心右岸的罗浮宫、左岸的法兰西学院,还有西堤岛上的圣母院,是通往巴黎政治大学的必经之处。
  巴黎政治大学的校名有三个,历史上设立于1872年的巴黎自由政治学院、1945年设立的国家政治科学基金会和教学实体巴黎政治大学。后两者今合称“巴黎政治大学”。
  其中,巴黎自由政治学院的成立,跟法国在1871年普法战争中的失利有关。战争的失败使法国认识到其高等教育的落后及其给国家的统一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1872年,埃弥尔·布特密在泰涅和勒南等著名知识分子的推动下办的巴黎私立政治学院,从一开始,它的使命就是培养法兰西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和行政精英。1878年许多著名学者发起成立了“高等教育协会”,开始酝酿高等教育改革。法国议会于1896年通过法令,开始了法国高教史上的第二次改革:宣布取消帝国大学,各学区建立一所大学。
  目前,巴黎政治大学设有9个研究中心,在经济、法律、社会和历史四大学科以及政治学领域享有国际盛誉。该校能有今日的规模,主要得益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次重大改革。1945年巴黎光复,由于该校在培养国家高级公务员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戴高乐将军决定在不改变学校自主性的情况下将其纳人高等教育公共服务的范围。于是,当时便成立了一个受私法制约的基金会——国家政治科学基金会(FNSP),并委托它管理巴黎政治大学。而政治科学基金会和巴黎政治大学这两者构成的整体便是法文里所说的“Sciences Po”(巴黎政治大学)。这就是巴黎政治大学之名的正式来源。
  贵族气息渐淡化
  “就个人风格而言,法国人明确表示不希望萨科齐连任。他与有钱人走得很近,做事风格令法国人讨厌。”巴黎政治大学教授雷尼耶的这段话可以为巴黎政治大学此前的精英教学理念作一注脚。
  1955年1月,萨科齐出生在巴黎一个匈牙利移民家庭。从现存的记录看来,萨科齐在学生时代称不上成绩优秀。他在高三留过级,以平均成绩“B”高中毕业后,进入巴黎十大读法律。大学时代的萨科齐开始展露政治天分,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后来他在巴黎政治大学获得法学硕士文凭。萨科齐的从政经历颇为传奇,从19岁就替保守派政党助选,早在1977年,22岁的萨科齐就当选为巴黎西郊“富人区”诺伊市的议员,开始了其政治生涯。年仅28岁时他就当上了巴黎西郊富人区诺伊市的市长。他曾经是前总统希拉克(另一位巴黎政治大学的校友)看好的“政治女婿”,深得希拉克的提拔。不过之后,两人关系急转直下,至今仍有很深的隔阂。不过在此情形下仍能够攀上如此高位,足可见萨科齐实力不凡。
  2007年,法国选民迫切需要一位强势领导人来向世界证明法国的强大,而萨科齐强硬的政治作风正好符合了民众的需要。他精力充沛,作风硬朗,自称“有个空位子就想坐上去”,因此法国媒体称他为“小拿破仑”。
  长期以来,巴黎政治大学都对法国政治保持着极强的影响力,毕竟它为法国输出了几乎所有的总统和总理。然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少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其过于精英的教学理念。其中,校长戴国安是最积极和有力的推动者。
  作为法国行政法院委员,不久前猝死的该校校长戴国安在法国政坛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对于法国教育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戴国安去世前几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还称赞他是“教育政策领域的世界领袖”。在他去世后萨科齐也发声明表示,戴国安担任校长近16年,对巴黎政治大学进行改革,使学校至今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在巴黎政治大学任职校长期间,戴国安不仅让巴黎政治大学从一所略带贵族气息的法国学校变成一所面向国际社会各个阶层的精英学校,更大力推动法国教育的普及性和国际化。他首开为弱势区域的中学生进入巴黎政治大学就读的机会,为法国的精英教育带来冲击,萨科齐指为“历史转折点”。与此同时,在戴国安的领导下,学校在全法其他地区开设6所学院,奖助学生比例提高到26%。
  随着该校法学院的成立和本科学员的最终成型,有人提出巴黎政治学院的名字已经无法承载Sciences Po的内涵,应该更名为巴黎政治大学。毕竟学院更专业更精英,而大学显得更大众更平民。支持者给出的理由是,1948年以后Sciences Po就是一个独立的单位,硕士阶段也于2000年才建立,已经形成了教学研相结合的独立大学体系。相对于法国大学比较合拍的理念是让Sciences Po人人都有可能学而优而入,并且顺利完成学业。所以对于欧洲人的奖学金政策和学费减免政策,确实让任何平民都可以通过考试进入到这所昔日的“贵族大学”。
  地方大学的国际化
  作为一所公立大学,巴黎政治大学凭借其“大机构”的特殊地位,可以像“大学校”(课程设置非常专业化的商科学校和工程师学校)一样选拔最优秀的学生。目前全校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学生共计1万人。学校的五大学科分别为经济、法律、历史、政治学和社会学,并在此基础上开设了20余个硕士专业。不过,与一般的“大学校”相比,巴黎政治大学拥有一些社会科学相关的公共课程,这种高度交叉的多学科教学对于理解当今全球化的复杂性是必不可少的。
  巴黎政治大学的硕士项目学时为两年。学校以侧重培养学生决策能力的多学科教育理念,以及创新型的教学手段而闻名于世,同时课程设置上也非常注重与就业市场需求相结合。与此同时,巴政非常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