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来啦

2012-12-29 00:00:00
小学科学 2012年7期


  你熟悉恐龙吗?也许你知道以前有个恐龙称霸的时代,那时候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都是恐龙。但这显然还不够详细,希望你读了下面的文字,会对恐龙多一些了解。
  恐龙生活的时代
  有个很著名的关于恐龙的电影叫《侏罗纪公园》。
  侏罗纪是个什么东东呢?侏罗纪是一个地质年代的名称。
  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大概经过了45亿年那么长的时间,有明确化石记载的历史大概有5亿多年了。这5亿多年又分成了三个代,即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从5.3亿年前到2.5亿年前,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这几个“纪”。
  在古生代的开始,也就是5.3亿年前的寒武纪,动物快速进化。在奥陶纪进化出了鱼形动物,之后的志留纪和泥盆纪是鱼类的时代,各种奇形怪状的鱼充满海洋,比如邓氏鱼,比如鲨鱼的祖先,比如可以离开水短暂迁移的总鳍鱼类。从总鳍鱼类当中进化出了两栖动物。在石炭纪末尾,最早的爬行类出现了。爬行类可以完全离开水体,到了二叠纪,爬行类已经是陆地上的主宰。
  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尾,发生了地质史上最严重的灭绝事件,造成96%的生物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这之后地球进入了三叠纪,也就是中生代的开端。
  中生代从2.5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你看,侏罗纪在这儿呢。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恐龙——就诞生在三叠纪。
  在中生代的地球上,残存的一些爬行动物进入海洋变成鱼龙和蛇颈龙的祖先;另一些爬行动物飞上天成为最早的翼龙;还有些爬行动物开始“站立”行走,移动迅速,这就是最早的恐龙。从此,恐龙开始称霸地球,共统治了1.6亿年的时间。
  恐龙在生物学上的分类
  生物学上的分类系统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可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这几级。一个界有若干门,一个门有若干纲,一个纲有若干目,一个目还可以分若干亚目……以此类推。
  大概是因为人类对于生物的认识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而总结工作相对滞后,造成分类上会有些复杂的情况发生。事实上对于生物的分类有好几套法则,并不完全像上述的那么简单,而且到现在还争论不休。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生物分类法对古生物同样适用。
  比如暴龙,又名霸王龙,其生物分类是这样的——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爬行纲,双孔亚纲,恐龙总目,蜥臀目,兽脚亚目,暴龙超科,暴龙科,暴龙属。
  下面我们逐个介绍一下这些名词。
  “动物界”这个词不用特别介绍了,除非你怀疑恐龙不是动物。
  “脊索动物门”这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门动物,包括人类都属于这个门。
  “爬行纲”这说明恐龙是爬行动物。
  “双孔亚纲”这个词大家比较陌生。这里先介绍“无孔亚纲”,这是最原始的爬行类,它们到现在还有代表存活,就是大家熟悉的龟鳖类。而“双孔亚纲”里,除了恐龙,也包括飞在天上的翼龙,水里游的蛇颈龙、鱼龙和沧龙。现在的爬行动物大部分也都是“双孔亚纲”的,比如蜥蜴、蛇和鳄鱼。除此还有“单孔亚纲”,这类动物现在已经完全灭绝了,在恐龙之前曾经兴盛过。
  说完“双孔亚纲”,我们再说说“恐龙总目”。“恐龙总目”一共就两个“目”,“蜥臀目”和“鸟臀目”。霸王龙是“蜥臀目”,这是根据恐龙不同的骨盆结构来划分的。
  然后“兽脚亚目”这个词就好解释了。“蜥臀目”的恐龙分成两个“亚目”:“蜥脚亚目”和“兽脚亚目”。两者非常好区分。“蜥脚亚目”的成员大部分都是那种长脖子,巨大的吃植物的恐龙,包括梁龙、蜿龙这些。
  “兽脚亚目”成员的特点是用两只后脚直立行走。这个“亚目”包含所有已知的食肉恐龙,霸王龙啦,异特龙啦,恐爪龙啦等等。
  最后再说说“暴龙超科”,包含了“暴龙科”与其近亲,
  由此我们精确定义了霸王龙在生物分类中的情况。
  恐龙留下来的骨架
  恐龙灭绝了,那么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来研究恐龙的呢?当然是化石。但化石的保存过程要经历几千万年,会遇到地震之类的各种灾变,大的骨架能完整保存是非常罕见的情况。因此有的恐龙只有几颗牙齿可以研究,但还是可以研究出一点成果。
  比如,科学家会研究这颗牙齿跟已知的什么恐龙类似,那么这个未知种跟这个已知种差别就不会太大,等等。当然,骨骸越多,信息越多,得到的全貌就越准确。
  科学家对恐龙形态学的研究已经很久了。在这个过程中,倘若有非常完整的化石作参考,对于古生物学者来说是很不错的事情。比如索伦霍芬灰岩保存的始祖鸟的标本,完整到羽毛印痕都在。
  科学家还可以借助CT扫描技术,通过扫描恐龙的头骨,推断其脑容量和更具体的信息,再通过与现存的动物做对比,来得到关于恐龙生活细节的信息。
  作为一个物种,人类也总会有灭绝的时候,一如当年的恐龙。假设过了1亿年之后,如果人类的骨头被后来的生物挖出来了,他们会怎么看待人类呢?是不是像我们现在看恐龙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