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的末日

2012-12-29 00:00:00
小学科学 2012年7期


  恐怖的“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的一种形象称谓。
  当现代科技制造出以白色为主的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塑料用具和包装产品以后,因这些塑料制品具有质量轻、防水、耐用等优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世界各个角落很快就被它们覆盖了。
  然而仅仅过了几十年,人们发现,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潜在危害。
  在各类白色污染物中,塑料袋所占的比例最高。许多商家为了吸引顾客,对购物者免费提供塑料袋,客观上也大大方便了广大消费者。去一趟农贸市场,常常需要用到几个、甚至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塑料袋,装鱼肉的、装水果的、装蔬菜的、装主副食品的……最后,这些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很多就直接成了垃圾被丢弃。
  如果我们每人每天用10个塑料袋、1个快餐盒,那么一个年就要用到3650个塑料袋、365个快餐盒!两户人家则需7300个塑料袋、730个快餐盒!而我国可是拥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这么多的白色垃圾堆积起来,将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除此以外,塑料类垃圾如被动物当做食物吞入,会导致动物死亡;它们还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为老鼠、蚊、蝇提供食物,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还有,塑料类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易引起火灾事故发生;对塑料类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越来越多的土地,而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这些塑料制品很快就由使用前的“人见人爱、非它不可”转瞬间变为了“人见人烦”的垃圾。
  “白色污染”的回收难题
  塑料的循环利用难点在于回收。
  由于废塑料体积大,重量轻,沾污严重,回收的经济效益低微,人们缺乏回收的积极性。尤其是用于包装的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使用者随手抛弃,导致白色污染泛滥成灾。
  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家建立了严密的回收系统。例如美国塑料工业协会在全美设有6800多个回收点,日本有近1000个,并用法律确定制造、销售和消费环节各自回收的义务。
  由此可以看出,执行“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生产商出资负责回收和利用低经济价值废弃塑料是可行的,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办法之一。但是一次性餐具难以降解,全面回收处理尚有一定的难度。
  比如一次性餐具,体积大(全国约合10万吨,体积约200万立方米),自身污染严重,给处理带来了很大难度;而用废餐盒炼油技术尚不成熟,因而造成回收餐具的大量堆积,加之再生造粒中存在的严重水污染以及其他诸多问题未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导致塑料餐具生产商不敢兴建回收利用系统,白色污染正变得更加严重。
  “白色污染”的终结
  不过最近,有好消息传来了。据称,英国的一个研究小组研发出了一种简单的技术设备,能够100%地处理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白色垃圾”。
  实验显示,不管是什么样的塑料混合物,他们都完全可以随便铲一铲子塞到这种简单的设备中,然后这些混合物就会降解。
  原来,在这个新型设备中,科学家添加了一些特殊添加剂。塑料被降解后,随即进入蒸馏程序,通过增添一些化学物质,被蒸馏后的这些降解物,可以用于生产塑料、制造有机玻璃板、制造颜料等。甚至是反应最后剩下的木炭,都可以作为活性炭利用,其身价也是不菲。
  科学家们认为,这个科研成果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真正地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从此,人类有望彻底摆脱“白色污染”造成的“恐怖”和“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