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清朗、景色奇特的麦克默多干谷,看上去一点也不能让人联想到这里是南极大陆。在这块贫瘠的区域,散布着无数的砾石,根本没有万里冰封、积雪覆盖的景象。
麦克默多干谷的年降雪量只相当于25毫米的雨量,降下的雪不是被风吹走,就是融化得无影无踪。因此这里又被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是环境最恶劣的无人区之一。
就在这几乎没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却有着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现象。
血色冰川上的伟大悲剧
1910年10月,英国极地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从新西兰前往南极大陆。他们一心想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支到达南极点的探险队。不过当他们路过麦克默多干谷时,竟然看到了十分诡异的现象!
干谷近海的冰川上,融化的冰水竟然鲜红如血,十分恐怖。
斯科特一行没有时间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血色冰川,就匆匆向南极点赶去。
1912年1月17日,冲破千难万阻的他们,最终到达南极点。遗憾的是,他们得知早在1911年12月14日,来自挪威的极地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和他的探险队,已经到达了南极点。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仅仅晚到一个多月,却使他创造历史的雄心壮志落空了。
巨大的失望和挫败感沉重地打击了斯科特和队员们的士气,再加上食物补给的缺失,他们再没有走出白雪皑皑的南极大陆,永远长眠于此。
在斯科特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时,他想起了看到“流着鲜血”的冰川的事情。难道那是噩梦的预兆吗?斯科特悲伤不已,将这次南极探险的全部经历都写在日记中,离开了人世。
血色冰川为谁伤?
斯科特日记中关于“血色冰川”的记录,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重视和兴趣。他们通过观察发现,麦克默多干谷的血色冰川并非时时刻刻都在流动,甚至有些时候是凝固不动的。
刚开始人们认为,是冰川融化的水中生长有红色的藻类,把冰川水给染红的。但是藻类在那种低温的环境中是很难存活的,而且当科学家提取冰川水样进行化验之后,发现的竟然不是藻类,而是铁元素和某种细菌。
据此可以推断,铁元素来自冰川深处,由于未知的原因出现在了冰川表面,发生氧化之后把水变成了“鲜血”。不过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铁元素破冰而出,至今还是个谜。
更神奇的是随着铁元素同时被检测出来的细菌。科学家称这种细菌还从未被发现过,它在冰冷黑暗、缺乏养料的环境中生活了上百万年。生命力如此顽强,令科学家赞叹不已。
新型的细菌让人振奋,但血色冰川到底如何形成?目前依旧没有权威的解释。
其实相对于阿蒙森和斯科特的探险精神,血色冰川出现的原因已经不重要了。可能人们更愿意相信,血色冰川是为无数南极探险家们所谱写的一曲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