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课程改革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及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效。分析了课程改革下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并就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途径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能力;构成;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实践者、实施者,应正确把握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基本规律,科学构建教学能力体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一、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特征
教学能力是最能展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部分,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它强调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地组织及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高职教师除应具备普高教师的基础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的职业能力与教研能力。
(一)教学的基础能力
1.专业建设能力
主要体现在:实施校企合作、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岗位,重构课程体系的能力;制订课程标准的能力;精心设计教学课程、教学方案的能力。
2.课程开发能力
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课程开发能力体现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能力;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对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重构,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合理地组织安排教学内容等。
3.确定教学方法的能力
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逻辑自洽的规则系统基础之上的,教师传授学习内容以及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组织措施。高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选择,应突出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训练这一重点,体现鼓励个性发展的高职教育的特点。目前,广泛采用行动导向法、问题导向法、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
4.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
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与组织管理能力、控制和应变能力,科学组织并实施教学过程。当前,要具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程设计及创建教学活动组织模式的能力。
5.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以黑板、教材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方式日显单一、枯燥。而“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参与教学的方式,则能够用图、文、声、像和动态视频等直观地把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表述的现象与过程生动而形象地显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此外,高职教学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1:1的要求,迫切需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因此,教师需具备先进教学设备的操作技能和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组织教学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虚拟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开发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在线答疑、练习、测试等方式,加强与学生课堂内外的沟通,实现对学生差异性学习的指导,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能力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科研、技术服务与生产融为一体,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生产设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实物教具、生产设备等,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统一。该能力是高职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基础条件,是影响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要素。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训练项目”,要将模拟实验、仿真实训、企业实战综合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鉴于此,高职教师要同时具备深入浅出的理论教学能力与得心应手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教书育人能力
目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已成为企业选才、用才的首要条件。为此,高职教育必须实现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高度融合。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公民素质、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健康心智、良好品格的养成,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
(四)教学研究能力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等都有待于教师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更能使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创新性。
(五)获取新信息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高职教师除了应熟悉自己讲授的专业课程外,还要了解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关注本专业领域以外的新知识、新信息,了解、掌握新技术;及时为学生提供新信息,提高其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由此可见,掌握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新信息,更新知识技术是教师增强职业发展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高职教师增强教学能力的途径
(一)牢固树立高职教育思想,正确把握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建立现代的教学观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前提条件。我们要深刻领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树立适应高职教育的现代教学观(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基于生命发展的基础观、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围绕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实现合作办学、合作发展,探索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高职的课程开发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开展,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工作过程中的各项要素并获得“工作过程知识”。鉴于此,教师要同时拥有企业相关实践经历、职业教育与学校学习经历,具备相应的实践教学能力(包括实。验能力、动手能力、职业技能)等。教师应对照“双师”素质标准,通过假期、课余时间直接到企业参与生产实习、访问学习、挂职锻炼,参加企业、行业的科研团队,或以脱产方式直接参加企业的工程设计、生产和管理等社会实践,或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取证书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提升信息素养,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
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信息资源,高职教师应学会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获取最新信息,学习新技术、知识,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开发网络课程、开发仿真课程,通过邮箱、QQ、MSN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检测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四)积极参加教学课程改革,勇于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积极参与教改活动,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方法,要以就业为导向,从课程改革着手,勇于创新,勇于实践新理论、新方法,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9).
(作者单位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