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长河,世纪协和。跨越了三个世纪历史航程的武汉协和医院以其学科齐全、名医荟萃享誉海内外。在众多学科中,普外科以其特色鲜明、技术领先而位居国家级重点学科行列。在众多名医中,普外科学术带头人之一、胃肠外科主任王国斌教授无疑是最为耀眼夺目的一位。
以德为先 勇担责任
2006年7月的一天,骄阳似火,刚查完房的王国斌教授被一位汗流浃背、面色焦急的老汉迎住了,“王教授,我是12床的家属,明天我儿就要手术了,这点小心意请您无论如何收下!”说完把一个红包塞给王国斌。“您这是……” 王国斌话未说完,老汉已跑远了。
老汉是一靠种田养鱼为生农民,其长子患结肠癌,必须马上动手术。家里东拼西凑才勉强攒够三万元医药费。听说结肠癌手术是大手术,风险高,老汉一家人心急如焚,又找亲友借了500元钱准备给王教授“意思意思”,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第二天上午,王国斌教授主刀的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手术圆满成功。十天后患者顺利出院,护士把一个信封交给家属。拆开信封,除了500元,还多了200元和一张纸条:“您的好意心领,钱决不能收。我也是农民的儿子,知道您的艰难,200元路费一定收下,出院后要注意饮食。王国斌。”
2009年12月,在武汉从事教师工作的美国籍患者Lisa因大便持续带血诊断为直肠癌到协和医院求治。王国斌教授热情接待,一方面询问患者病情,另一方面安抚患者焦躁不安的情绪。王国斌教授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决定为其施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由于患者身体肥胖,体质较虚弱,给麻醉、手术的实施带来极大的困难,但王国斌教授率领的医疗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术后第二天Lisa即可下床活动,一星期后Lisa即康复出院。出院时,Lisa高兴地说,在美国,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很冷淡,相互间沟通交流也少,但在中国,王国斌教授领导的医疗团队让我感受到了朋友的关爱和照顾,出去后我要让更多的外国朋友认识王国斌教授,了解中国的医生。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王国斌教授正是秉着“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的宗旨数十年如一日,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生于农村的他曾亲眼目睹了饱受病痛折磨的农民的困苦,自小就抱定了治病救人决心。197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并被协和医院录用。那时,王国斌就为自己确立了一条从医的准则: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塑造完美人生。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从医30多年,从一位普通的医师,到普外科副主任、大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他从未收受患者一次红包,从未接受患者的吃请。
常怀关爱之心,常思责任之感。长期从事医院管理的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外科大夫,坚持用手术刀为病人解除病痛。王国斌已记不清自己有多少个节假日是在手术室度过的了。“见缝插针”已成为他争取业务时间的“常规手段”。2007年“十一”当天,在他的感召和带领下,众多专家奋战在手术室,全院日手术数达到破全国纪录的251台次。
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王国斌同志更是直面危险、冲锋在前。2003年SARS期间,作为院“防非”小组组长,他亲自深入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排查病例、检查慰问,全然忘记了被感染的危险。因其无畏的崇高医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那年他获得了全国“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
医术精湛 敢于挑战
高尚的人格品质是优秀医务工作者的首要条件之一,而精湛的医术才是救死扶伤的金钥匙。在老一辈专家教授的精心栽培下,王国斌在肝胆和胃肠手术中表现出了惊人的业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也感到了理论知识的匮乏和科研水平的欠缺。1992年,经科室推荐和医院筛选,王国斌留学德国攻读博士学位。
1995年,学成回国的王国斌放弃了自己擅长的传统的胃肠及肝胆外科,而是将敏锐的目光转向了微创领域,着手开展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摒弃了术后疤痕明显、病人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多等弊端。对追求完美和勇于挑战的王国斌来说,微创外科为他开启了一道全新的医学之路。在他的促动下,协和医院腔镜外科中心很快成立了,那是国内成立最早的腔镜外科专业中心之一。但在当时要真正掌握这门新兴技术谈何容易,高难度的操作要求医生具备良好的外科基础和操作技巧。当时,王国斌已走上了领导岗位,事务繁杂,但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来学习掌握这项技术。为了能及时把握国际腔镜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他多次前往德国、美国进修和交流。他的辛勤获得了回报。12年来,他领导的腔镜中心运用开展了近万例腹腔手术。腹腔镜切除胆囊手术已连续8年没有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在患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腔镜外科也成为协和医院普外科的一大特色。他本人还创造了国内率先开展机器人辅助下腔镜手术的纪录。
1998年,王国斌、阮庆兰、汤绍涛等教授在国内率先运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获得了巨大成功,患儿来自全国各地。2001年,他与小儿外科合作开展了国内首例“腹腔镜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原本需要多次择期手术的疾病在腔镜的辅助下一次到位,且创伤极小,利于小儿的成长发育。累计治疗病例已达500余例以上,技术熟练,手术时间短,疗效好,赢得全国各地病人的好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分子基础与微创诊治研究”,此项研究成果显著改善了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手术疗效,大幅度地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并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此项研究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获200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目前一致认为腹腔镜下改良Soave根治术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常用微创术式。腹腔镜手术改变了传统的手术途径和手术方式,减少了手术对患儿的打击,提高了患儿对手术的耐受性。小儿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症根治术与传统的手术方法比较,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早,腹腔干扰小,肠粘连梗阻发生率低,手术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减轻了患儿痛苦。
2004年初,一名“先天性无阴道”的少妇怀着无奈和不安来到协和医院。在病情讨论中,王国斌大胆提出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代阴道成形术”的设想,即在患者腹部打4个直径约1厘米的小孔,在腹腔镜的引导下,用超声刀剪下一段约18厘米带肠系膜血管的乙状结肠,再从会阴部开一个“窗”,“修”一条“隧道”,将上端与腹腔沟通后,再把切断游离的那段带血管蒂的结肠下拉移植至“隧道”处吻合。在妇产科的通力合作下,该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拔去了笼罩在患者心头20余年的阴霾,还实现了“刀过不留痕”的美学效果,为其缔结美满婚姻奠定了基础,该技术也一举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完善后,现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效果已达到传统开腹水平。由于微创的优势近期疗效还优于开腹手术。应用“双吻合器”技术,低位直肠癌也可做到微创保肛手术。王国斌教授还开展过湖北省常见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防治技术研究,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指导常见恶性肿瘤治疗,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该研究曾获得2006年湖北省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
面对微创技术的推广,王国斌并没有因成为一名出色的“开刀匠”而沾沾自喜,如何总结和推广自己的技术成果,如何实现基础研究突破始终是他努力的方向。“先天性巨结肠症病因的分子基础与腹腔镜微创诊治研究”成为其首选目标。当时,Swenson改良术还是巨结肠根治的金标准,但仍有不足之处。王国斌及课题组总结、分析了近千例该类手术,提出了行气腹下小儿巨结肠切除等改良术式,得以迅速推广。研究改善了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手术疗效及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获得200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其成果推广获2009年湖北省科技推广一等奖。此外,他的课题组深入研究了该类疾病的分子水平发病机制,并找出中国人群的易感基因。
王国斌教授还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例如:他曾主持两项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1AA218051、2007AA022001),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医用纳米载体,较系统地研究了该医用纳米载体在动物体内的毒理学研究,抗癌药物磁性微球体内外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联合外磁场靶向治疗动物移植性肿瘤的实验研究,这对提高肿瘤病人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长期生存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迄今为止,王国斌教授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索引30余篇,专著2本,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其中包括主持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十一五”攻关重点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课题。作为课题负责人,分别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推广一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研究教学 传道授业
“老师是除父母以外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我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榜样。”作为协和医院腹腔镜外科中心、胃肠外科中心的博、硕士研究生导师,尽管每天事务繁忙,但王国斌教授仍然会挤出时间指导学生临床操作及科研规划,甚至不惜牺牲就餐和休息的时间。他认为,学生的临床素质、科研思维虽然在研究生阶段得到质的飞跃的可能性不大,但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却会有较大的提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每次上手术前,王国斌教授都反复叮嘱学生把患者病情、手术方案吃透摸熟,并随时抽查其术前准备情况;手术台上他还经常对关键的血管、神经走行,手术技巧等做细致的讲解,一些简单的缝合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他在一旁指导。再忙再累,他也坚持每个月集中研究生做学习研讨和科研汇报,就学生临床、科研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逢年过节,还常常邀请学生到家中做客,与学生谈心、话家常,在了解学生学习、科研情况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温暖了学子们的心。至今,王国斌教授已培养出7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许多学生不仅被各自医院委以重任,成为学术骨干或学术带头人,部分学生还走上了领导岗位。不论是尚未毕业的还是已经工作的,学生们聚在一起时无不赞叹王教授高超的手术技艺、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凡是受过王教授指导的学生无一不说:“在医学生涯中,王教授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人了!”
不待扬鞭自奋蹄。奋进向上的王国斌教授时刻以服务病人以己任,一如既往地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管理上改革创新,为广大患者的生命完美而不懈追求!
王国斌简历
王国斌,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胃肠外科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中国微创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院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湖北省分会腹腔镜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省分会普通外科学会肝胆外科学组副组长、湖北省医学会副会长、湖北医院协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康复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武汉市分会普通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武汉市腔镜外科学组组长、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
王国斌大事记
1981年~1985年 武汉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外科医师、住院总医师
1985年~1985年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外科主治医师、讲师
1986年~1988年 德国萨尔大学洪堡医学院进修医院管理专业
1988年~1994年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1995年~1998年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常委、医疗副院长、协和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腹腔镜外科中心主任
1995年 王国斌和周汉新教授共同成立了武汉协和医院腹腔镜外科治疗中心
1998年~2000年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常委、院长兼第一临床学院院长
1998年 王国斌、阮庆兰、汤绍涛等在国内率先运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2000年 在中南地区率先运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结直肠癌
2000年~2003年 就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常委、院长兼第一临床学院院长
2004年 在中南地区率先运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胃癌
2007年 在中南地区率先运用腹腔镜微创技术开展脾脏切除手术治疗门脉高压以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2009年 牵头成立湖北省腹腔镜外科学会,担任主任委员
2009年 开展的“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分子基础与微创诊治研究”,此项研究成果获得年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
2010年 获“中国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