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健康“姜”中来

2012-12-29 00:00:00苏凤哲
大众健康 2012年3期


  路志正,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已经91岁高龄了,但仍活跃在临床第一线。每天除二、四、六出诊外,还担负着中央保健的任务,还有科研、外出讲课、师承带徒、带博士后等工作,几乎没有闲的时候,如此大的工作量,依然见他精神饱满,步履轻盈,思维敏捷。
  路老有吃姜的习惯。路老的身体这么好,与他吃姜吃了四十年有直接的关系。
  
  孔子“不撤姜食”的养生思想
  
  路老常说,孔子不但开创了中国文化,还非常重视养生。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不撤姜食,不多食”的养生思想,就是说孔子一年四季的饮食都离不开姜,在那个饱尝战祸、颠沛流离的时代,孔子竟享73岁高龄,这和孔子重视食用生姜是有密切关系的。路老非常推祟孔子这一观点,认为生姜是调养脾胃、养生防病的必备之品,所以养成了平时吃姜的习惯,并且坚持了四十余年。
  翻开古今医书,对于生姜的记载不乏其中。生姜可醒脑提神、促进血液循环,有防治动脉硬化、抗衰老的作用。姜是助阳之品,自古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的说法,还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通经络,因此,被用于男性保健,可起到助阳的作用,对肾虚阳痿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生姜有这样多的功效,难怪路老用四十年吃姜换来了九十年的健康。
  当天气变化,气候变冷时,吃几片生姜,可通阳御寒,温脾暖胃,激发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散发体表的寒气,这样就起到了预防感冒的作用。当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点姜,能够改善食欲,增加饭量;尤其是有胃溃疡,虚寒性胃炎、肠炎的病人,经常吃一点姜,对于改善恶心、呕吐的症状,是很有好处的。夏天天气暑热,生吃凉、冷食物较多,形成体表阳气盛,体内脾阳虚的状况,这一季节多吃生姜,可以有效地保护脾胃的功能。所以古人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说法。
  
  早晨两片醋泡生姜
  
  路老吃姜可是很有特色的。他习惯每天早晨吃两片醋泡生姜。具体做法是:将生姜适量,切片,放入醋中浸泡,可浸泡一周,然后每天早晨吃两、三片。可起到温胃散寒、提神醒脑、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去年路老进行了一次全身检查,拍片、CT等检查结果显示:路老的心脑血管相当于四十岁的中年人,难怪路老90岁了,血管弹性还那么好,看来坚持吃生姜,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生姜具有保健的作用,但是也不是吃的越多越好,什么时候都可以吃的,。路老强调吃姜应遵循古人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因为随着夏天的结束,天气逐渐变凉,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吃辛辣的生姜,容易伤肺,加剧人体的失水、干燥,所以秋季不宜吃姜。如果秋季吃姜太多,姜辣素在排泄时刺激肾脏,会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的症状。一天之中,晚上阴气最盛,经过一天的奔忙,人体到晚上需要休息,阴气内敛,生姜为发散之品,晚上吃姜,容易耗气,所以晚上也不宜吃姜。
  另外,阴虚火旺、有内热之人,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尤其是阴虚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好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生姜的其他吃法
  
  凉拌子姜:
  子姜30~60g,切成细丝,加醋、盐适量拌食;亦可再加适量白糖、脂麻油,具有开胃和中、止呕的作用。
  生姜饴糖汤:
  生姜30~60g,饴糖30g,加水煎成浓汤,趁温热徐徐饮,有温肺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虚寒性咳嗽、咯痰。
  紫苏生姜汤:
  紫苏叶 30g,生姜9g,煎汤饮,具有发汗、解表散寒的作用,用于风寒型感冒。
  姜糖水:
  生姜9g,红糖适量,煎汤饮,用于伤风感冒,或冒雨涉水之后。
  (本文作者为路志正教授的亲传弟子,我国当代著名中医施今墨的再传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