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捐献全血到成分献血

2012-12-29 00:00:00孙洁
大众健康 2012年3期


  立交桥下的“有偿献血”车
  
  在山东济南某立交桥下面的劳务市场,一辆和救护车差不多的“爱心献血”车经常来招募农民工去有偿献血浆,献一次提供200多元补助。
  劳务市场等活的农民工大都收到过车上人员散发的宣传单,宣传单上写着:每次采集400毫升血浆,付营养费200元并奖励40元,还给予适当的路费补贴。“献血浆不但得到经济补偿,更重要的是您将献出的血浆制成急救药品挽救他人生命。”
  这里的部分农民工参加过“有偿献血浆”,原因是找不到活,只好上车跟着去赚点“卖血钱”。
  其实,有关有偿献血浆的报道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10年,江西乙肝免疫球蛋白零库存事件曾备受关注。当时,不少市民打电话询问有偿捐献血浆的条件。
  据介绍,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从血液中提取制成,年龄在18~55周岁,女性体重为45公斤以上(包括45公斤)、男性体重为50公斤以上(包括50公斤)的居民,都可以在当地有偿捐献血浆。我国规定捐献血浆的间隔期为14天。而据当地血液制品公司介绍,血浆经常供不应求,一般有多少血浆就生产多少产品,经常出现血浆紧缺的情况。
  看到这里,人们不禁产生了疑问:国家不是提倡无偿献血吗?这个有偿献血浆又是怎么回事呢?它与无偿献血有什么不同吗?
  
  无偿献血与有偿供浆不同
  
  据卫生部医政司血液处有关人员介绍,有偿供浆不等于卖血,献血和采集血浆是两套系统。
  献血是由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单位——血站来采集,血站采完血分离后直接供给临床。对血站的管理依据是1998年实施的献血法。献血法规定,我国临床用血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单采血浆站一般是由企业设置,它实行机械采集单采血浆,不能用于临床,其唯一的供应对象是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用于制造血液制品。对单采血浆站的管理依据是1996年实施的《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规定要求采集血浆必须是无偿的。国际上单采血浆有有偿的,也有无偿的。
  
  有偿供浆用于制造血液制品
  
  献血浆时,?单采血浆站利用全自动单采血浆机,经离心机分离,采集人体血液中的血浆部分,而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回输给献血浆本人。
  浆站提供的血浆并不用于临床输血,而是一种血液制品的工业原料,生物制药公司将它提炼制成人血白蛋白、球蛋白和血小板因子等药剂。
  
  下面,让我们跟随上海市血液中心的孙洁医生,来了解从捐献全血到成分献血的科技发展,探索献血的奥秘。
  
  最近,上海儿科医院一位小患者需紧急输注血小板的新闻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这是一位27个月大的小患者,因血小板降低引起口腔、鼻腔和颅内出血,情况十分危急。许多爱心人士得知该消息后,纷纷至上海市血液中心参加成分献血。
  一位献血者在捐献单采血小板后说:“我以前只知道捐献全血,现在的科技真发达,能单纯捐献血小板了,而且每隔4周就可以献一次,下个月我再来献。”
  这位小患者最后被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输注血小板后,症状得到了改善。
  
  的确,我们知道临床上有许多病人需要输血,却不知他们中的80%只需要输注某一种血液成分;我们都知道国家提倡无偿献血,却不知道除了捐献全血,还可以捐献成分血。如今,成分输血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这位小患者为什么需要输注血小板?这跟我们平时所说的输血有什么不同吗?
  这位小患者入院时的血小板突然降至正常人最低血小板数的1/20,病情十分严重,因为血小板数量减少引起凝血功能异常,会导致鼻腔、口腔、皮肤和颅内出血,所以他只需要输注血小板以补充体内不足的血小板,改善出血症状。他输注的血小板就是成分输血的一种,对于他来说,血液的其它成分如红细胞、血浆等都是不必要的。
  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输血医学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输注全血发展为输注成分血。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开展成分输血,成分输血率逐年增加。成分输血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医疗机构整体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据统计,临床80%以上的输血病人只需要输注某种血液成分,而不适合输全血,这是因为病人往往需要的是某一种血液成分的治疗,而不是全血,如贫血病人只需要血液中的红细胞;肿瘤病人化疗后需要血小板、粒细胞;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低下致大出血的病人需要补充血小板等等。
  那位27个月的小患者就是需要补充血小板,通过输注血小板,第二天,他的出血症状有所改善,血小板数量也较前上升,这说明成分输注血小板是有效的。因此,捐献给病人所需要的单一血液成分,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挽救生命,还可以降低不必要的输血风险。
  
  为什么需要成分输血呢?
  
  成分输血就是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全血或原血浆分离、加工、浓缩,制成高纯度和高浓度的血液成分制品,医生根据患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输注其中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
  临床上,血小板作为成分输血的一种成分,主要用于救治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的患者,一般见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骨髓移植前等血液病患者以及因放化疗而引起骨髓抑制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有很多患者需要依靠不断地输注血小板来维持生命。
  这部分患者如输注全血会造成血液资源浪费,并且得不到满意疗效。此外,传统的从全血中分离出来的血小板数量少,治疗效果差。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如果通过全血分离,则至少需要5~10个人的全血来分离制备才能得到,那么这个病人就需要经历至少5~10个人的免疫反应。而通过成分献血所捐献的一个单位的单采血小板,相当于10个人份全血中血小板总的含量,不仅患者感染的几率可明显降低,而且还可以明显减少因输入多人份血小板产生的副作用,大大提高了输注疗效。特别是那些依靠大量反复使用血小板来维持生命的患者更需要输注单采血小板。
  
  人体的血液中有哪些成分呢?
  
  血液由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两部分组成,有形成分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约占血液的45%。无形成分主要为血浆,约占血液的55%,而血浆中绝大部分为水分,占血浆的91~92%,其余的8~9%是固体成分,主要包括:各种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各种酶类等);钾、钠、钙、磷、氯化物等无机盐;脂类;内分泌激素;维生素等。
  
  为什么出血的时候需要输注血小板呢?
  
  为什么缺少血小板时,机体就会出血呢?血液中有一定数量的血小板,他们就像侦查兵一样随时观察着机体是否发生了出血的情况。当机体出现伤口时,血管上就出现了一个“洞”,血就会源源不断地向外流。这同家中的水管上有了洞就会漏水是一样的道理。
  当发生出血的情况时,大量的血小板就会迅速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软木塞”将出血的伤口塞住,这个过程就称为止血。血小板将伤口塞住后,还会释放出血小板第3因子等物质,和凝血因子一起进一步促进伤口的缩小和愈合,这个过程就称为凝血。在临床上,有许多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使机体内血小板的数量极度减少,引起大出血,甚至危急生命。输注血小板是为了帮助患者迅速提高机体内血小板的数量,使其发挥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挽救生命。
  
  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捐献血小板呢?
  
  如符合以下条件,便能捐献:
  1.年龄:18至55周岁。
  2.体重:≥50公斤。
  3.血小板计数:≥15万以上。
  4.血压、脉搏、体温正常
  5.身体健康,经体检合格
  
  
  无偿献血、成分献血与血小板捐献是不是一回事呢?
  
  无偿献血是公民自愿、无报酬地向采供血机构提供自身血液的一种行为。我国的《献血法》中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身体健康的公民自愿献血。
  在我国,无偿献血有两种方式:捐献全血和捐献成分血(也就是成分献血)。成分献血时,献血者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捐献血液中某一种成分,捐献的成分可以是血小板、粒细胞和红细胞等。
  目前,国内的成分献血以捐献血小板为主, 因为血小板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很广,例如:外科的手术患者、血液科的白血病患者、内科贫血患者等,在治疗的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血小板来支持。血小板的整个捐献过程是:将献血者的血液经过密闭无菌、一次性使用的器材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所需要的血液成分(如血小板 ),并将其它血液成分(如红细胞等)输还给献血者。
  
  血小板捐献的过程复杂吗?
  
  捐献的过程很简单,捐献者只要填写《献血登记表》,并通过体检和检验(包括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艾滋病、梅毒、乙肝表面抗原等),结果合格后,可以当场捐献血小板。在每次单采血小板之前,医生将会对献血者外周血血小板数量进行测定,确保献血者在捐献后体内剩余的血小板数量完全能够满足出血症状发生时的止血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成分献血者在献血的前一天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喝酒,饮食清淡不油腻,一周内没有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史。献血后保护好献血的静脉部位,活动需适当,多饮水,适当补充营养。
  
  捐献血小板会影响捐献者自身的血小板数量吗?
  
  人体每天都在进行新陈代谢,我们每天都有血细胞衰老、死亡。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7~14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一般为8~11天,每天约有10%~20%的血小板由于衰老而死亡,同时也有新的血小板不断生成。一次捐献血小板的量约为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