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腺是皮肤重要的附属器之一,它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在调节体温、水盐代谢、分泌和体味形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炎热的夏天里,汗腺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容易出现功能失常,需好好呵护。
汗腺作用莫小视
人的身上主要有小汗腺和大汗腺两种。
小汗腺分布在除唇红、龟头等黏膜以外的全身所有部位,在掌跖、腋窝、前额、鼻尖等处分布最多,而背部较少。人平均一个指头那么大块的皮肤上,约有100余个小汗腺。
汗液主要来源于小汗腺,因此,汗腺分布较多的地方也就更容易出汗。小汗腺分泌的汗液为无色无味的弱酸性物质,约有99%是水,其余为钠、钾、氯、尿素、乳酸盐及微量的丙酮酸盐和葡萄糖等。但是,并不是所有汗液都能被人察觉,人的排汗分为显性出汗和不显性出汗,不显性出汗每天约有500毫升左右,而温度升高或者剧烈运动后,每小时排出的汗液可达1000~3000毫升,这种能被察觉的出汗就是显性出汗。
出汗可挥发人体的热量,使体温相对稳定,这就是我们将小汗腺称之为皮肤温控器的原因。除了维持体温,小汗腺分泌的汗液排泄到皮肤,还起着湿润皮肤、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皮肤pH值,排泄代谢产物的作用;另外,汗液与皮脂混合形成皮脂膜,抑制细菌繁殖,发挥皮肤屏障功能。最近的研究还表明,小汗腺能分泌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抗菌肽——皮敌菌素,有助于机体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大汗腺无体温调节功能,在成人仅见于腋窝、乳晕、脐、生殖器和肛门等处。大汗腺的分泌物有调节人体情绪、情感和增强异性之间的吸引以及增进情欲的作用。其分泌物分为液体和固体两种,前者主要是水分,后者包括铁、脂质、荧光物质,还有些人汗液中含有色物质,使汗液呈黄、黄褐、绿、青、红、黑等颜色。大汗腺是气味最大的皮肤分泌腺,也是青春期后人体气味的主要来源。
呵护汗腺别大意
汗腺的作用不可小视,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对它好好呵护,别因大意伤及汗腺,危害健康。
出汗后别马上冲凉 如果满身大汗时立即用冷水冲凉,虽会获得一时痛快,却对汗腺不利,容易造成闭汗。所以,建议出汗后不要马上冲凉,最好等身上的汗液基本蒸发完了,再用温水冲洗。这样,不会刺激汗腺,也不会导致皮下血管突然收缩;而且温水比冷水蒸发得快,会给身体带来更凉爽的感觉;再者,温水还有去污的作用,对洁净皮肤有益。
注意清洁防痱子 痱子是由于小汗腺导管和开口闭塞导致汗液潴留所致,通常在高温潮湿环境中,大量分泌汗液时容易发生。实验发现,表皮葡萄球菌可产生一种胞外多糖物质,堵塞汗管,使汗液排出困难,导致汗腺或不同部位导管发生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形成痱子,进而可发生炎症反应。而凉爽的环境是防治痱子的最好方法。孕妇、婴幼儿及多汗者,在夏季或高温湿热环境应注意通风降温,勤洗浴,及时揩干身子,常扑痱子粉,勤换衣裤,衣着应宽松。有了痱子,一般可用清凉、收敛、止痒的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局部应先用温水洗净,避免使用肥皂和用热水洗烫。
加强营养防疲劳 钠有“保水”作用,当人出汗过多,钠丢失太多,就会使机体无力保水,汗腺不停地分泌汗液,时间一长,汗腺就会发生疲劳,影响其正常功能。而且,缺钠缺水,也会使体内的水和电解质的动态平衡出现紊乱,严重时可发生热痉挛,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在暑天,要注意补充适量的食盐,多吃蔬菜、瓜果、咸汤,必要时喝—些淡盐水或盐汽水(在高温下劳动的人尤其应该这样)等,以防止汗腺疲劳。
去除体味防过敏 有些人的大汗腺非常发达,且其分泌物在细菌的分解下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臭味,引起狐臭。狐臭治疗困难,不少针对狐臭的外用药,其治疗原理以抑菌、收敛、止汗、防腐和防臭等为主,其优点是简单易行,无创伤及痛苦小,虽然不能治愈,但针对部分轻型患者仍有比较好的疗效,其缺点是易复发,需反复用药,且易发生过敏反应。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患者外用治疗腋臭的药物引起过敏反应,其临床表现可为红斑、水疱、糜烂,伴有瘙痒、刺痛感,如果发生,就必须及时停药,并根据病情进行有效的抗过敏治疗。预防的方法为在耳后或者腕部先试用少量药物,无过敏征象再大面积应用。
汗腺问题巧处理
多汗症 多汗症是由小汗腺分泌过多所致,表现为全身或者局部一种皮肤出汗异常过多的现象。多汗症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代谢性疾病有关。最常发生的部位是手掌、足底和腋窝,发病年龄一般自幼开始,青春期加重,病情严重的可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甚至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其治疗方法有内服镇静或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颠茄、苯巴比妥、氯丙嗪等,这对与神经精神因素相关的多汗症效果较好。外用药包括止汗剂,收敛剂,如用0.5%醋酸铝溶液浸泡,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也可外用3%~5%福尔马林溶液或20%~30%氯化铝溶液。对严重的掌跖多汗症可考虑用浅层X线照射,以抑制汗腺分泌。其他的治疗包括心理疗法、电离子透入法和针灸,以及积极寻找原发基础病并治疗。
化脓性汗腺炎 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大汗腺慢性化脓性炎症,主要发生于腋窝,外生殖器及肛周等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脏污、摩擦、搔抓等都可成为本病的诱因。如果化脓性汗腺炎与聚合性痤疮、脓肿穿掘性毛囊炎同时存在,称之为毛囊堵塞三联征(反义性痤疮),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初起1个或多个小的硬性皮下结节,后陆续成批出现新的结节,排列成条索状或群集融合成大片斑块;经数周或数月后结节深部化脓,向表面破溃,形成广泛的窦道和较大的潜行性不规则溃疡。其治疗难度大,包括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可应用抗生素治疗,病情迁延和反复者可较长时间应用抗生素;一些效果不佳者可用加糖皮质激素,强的松20毫克/天,疗程1周;同时可加用一些清热解毒中药。局部疗法主要是对成熟脓肿切开排脓,并用抗生素溶液清洗患处。
汗管瘤 汗管瘤是向末端汗管分化的一种汗腺瘤,发病原因不清,考虑与性激素分泌有关。临床表现为小而坚固的丘疹,颜色多为正常皮色、淡红色或棕褐色,表面有蜡样光泽。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眼睑型、发疹型和局限性。汗管瘤大多不需治疗,影响美观者可局部切除或电解、冷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