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乡”如皋探寻养生之道

2012-12-29 00:00:00张帮俊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2年8期


  如皋是江苏的一座小城。 如皋之名源自春秋,有关如皋的故事,在《礼记》的木牍和《左传》的竹简上都曾静静地流淌。
  前段时间,我去了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如皋。如皋已有1600年建县史,历史文化积淀相当丰厚。三国军事家吕岱、宋代词人王观、明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当代著名语言学家魏建功等,是历代如皋星空中一颗颗耀眼的星座。水绘园、定慧寺、东方大寿星园、顾庄生态园、东风滩等都是著名的风景名胜。乾隆年间,如皋曾是苏北最富的县,享有“金如皋”之美誉。
  如,往也;皋,水边的高地。如皋之意,就是到水边的高地看风景。然而,这里不只风光秀丽,物产富庶,而且是闻名世界的“长寿之乡”。今天我来到如皋,更想实地探寻这里人们的长寿之道。
  先来看一组数据,如皋145.28万人中百岁老人高达270多人, 9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这一数字位居全国前列,是联合国长寿标准的2倍。在传统意义上,一般人认为,长寿之乡不是在高寒地带,就是在偏僻的山区,而像如皋这样,地处工业发达地区,确实罕见。
  走到广场,见有一群人正在玩当地特有的“杖头木偶戏”。这其中,就有许多耄耋老人,看着他们这么大年纪却身手敏捷,完全找不到老态龙钟的模样。我就问其中一位大爷:“您高寿?”大爷伸出一个手指头,说:“103岁了!”“哇!”我一惊,这是我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第一位百岁老人,精神状态各方面出奇地好。当我向大爷问询长寿之道时,大爷写了四个字“野、鲜、乐、雅”。
  大爷说,要想真正了解这四字经的含义,你就得走进如皋人家,亲自体会。如皋人吃东西讲究一个“鲜”字,认为只有最新鲜的食材才能保证食物的原味,最有营养。如皋这个地方河鲜比较多,虾、鱼、蚬子水里多得是,想吃的时候就去捞,捞上之后,就开始烹制。这里的人都是美食达人,家家都有“大厨”,烧得一手好菜,他们烹饪“河豚”更是一绝,《舌尖上的中国》没来此地采访,真是遗憾。
  田野、村头,很多老年人正在搜寻着什么,原来,他们是在挖野菜。野菜,采集天地间灵气,吸取日月精华,是大自然的精髓之一。野菜不仅能够丰富餐桌,也是防病治病的良药。老人们找起野菜来,个个是高手。马齿苋、藜蒿、鱼腥草、蕨菜、枸杞芽、蒲公英这些是我知道的,还有一些我不认识的,都是他们餐桌上的美食。一位老奶奶说:“我从10岁就开始吃野菜,都吃了八十多年了,顿顿少不了它。挖野菜又能活动身体,呼吸野外新鲜空气,你说,身体能不好吗?”
  “好大的风筝!”同行的朋友指着天空对我说,我抬头看天,见空中飞着一架巨大的燕子风筝,低头一瞧,更是吓我一跳,那些牵线奔跑放风筝的人竟然多数是八九十岁的老人!那矫健的步伐,那熟练的动作,那爽朗的笑声,无不印证着一个“乐”字。放风筝放走的是疾病,带来的是好心情。“生命在于运动”,通过放风筝这项有益健康的运动,既锻炼身体,又愉悦心情。
  如皋又是个“盆景之乡”,这里的人爱弄盆景,也因为盆景而发家致富。作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盆景无不散发出“雅”韵。制作盆景锻炼人的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审美情趣,同时也锻炼人的力气。那位弄盆景的老人端起60多斤重的盆景一脸轻松。有位小伙子和这位老人扳手劲,竟然不是老人的对手,真不可思议!
  看着如皋老人健康幸福的生活,我想,我找到长寿的答案了。不仅仅是“野、鲜、乐、雅”四字经,还有如皋人安贫乐道、乐善好施、怡然自得的人生处世态度。
  >>> 旅游小贴士
  吃 如皋菜属于淮扬菜系,选料严谨,制作精致,注意配色,讲究造型,菜肴四季有别;烹调方法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肥而不腻,淡而不薄,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地方特产 如皋火腿、如皋香肠、黄桥烧饼、如皋油豆腐、白蒲茶干、蟹黄汤包等。
  交通 京津方向的游客:从京沪或沿海高速——如皋出口下;上海方向的游客:上海市区——沪嘉高速——沿江高速——沿海高速——如皋(丁堰或东陈)出口下;南京、扬州方向的游客:从宁通高速——九华出口下。
  游 徽派园林海内孤本、冒辟疆与董小宛隐居地,被现代园林学之父陈从周教授称为“天下名园”的水绘园;千年古刹定慧寺;全国唯一丝毯艺术集成工艺丝毯博物馆;长寿主题公园东方大寿星园;如派盆景艺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苏花木大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