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乌塔》教学为例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2012-12-29 00:00:00张晨瑛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2年11期


  在现实中,教学有四种取向:基于教师个人经验的教学,基于教科书的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促使教师确立课程意识,要求教师的教学既基于课程标准,又基于学生经验。即在教学的起点考虑,应该带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经验,包括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考虑,如何基于学生的经验合理展开学习活动,并设计基于目标的教学评价。
  崔允漷教授说,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也不是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教学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体现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否则,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笔者试以《乌塔》教学为例,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作浅薄的演绎。
  《乌塔》是人教版教材四上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文章故事性强,许多教师认为这样的课文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篇章结构都没有什么语文味的教学价值,让学生自己读几遍就完事;有的教师定位在让学生了解乌塔的成长历程,培养独立意识;也有的教师在读通课文后就要求学生进行论辩活动,旨在培养论辩能力。孰优孰劣,不能就事论事,应该首先考虑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问题。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有三种价值取向:第一种价值取向是传授语文知识,第二种价值取向是发展语文能力,第三种价值取向是培育人文精神。教育发展至今,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语文教学应以语文能力培养为主线,在语文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感、思维和情感。这应该已成共识。那么语文教材是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之一,仅仅是个重要凭借,叶老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凭借这个例子练就学生熟练的阅读和写作技能。
  那么,《乌塔》这样看似没有语言发展点的课文到底可作什么例子?作为语文教材的价值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课程意识,基于课程标准去把握教学的目标,将教学内容具体化为学习目标。
  《乌塔》叙述具体清楚,重点段凸现,以第三人称来叙述主人公乌塔的所作所为,而且她的特立独行与中国孩子的传统观念相冲突。这样的行文特点就为语文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凭借。凭借课文内容,“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一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另外,基于《乌塔》是第二学段的课文,根据学生语言学习的需要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第二学段的语段教学十分重要,它是介于词句教学和篇章教学的过渡环节,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和表达能力的发展都是关键的枢纽环节。
  于是,《乌塔》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为:(1)通读全文,概括故事内容,掌握概括方法;(2)运用文中观念与现实的反差,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的阅读见解,初步培养阅读思维能力。
  基于这样的目标,如何设计能促成目标达成的言语实践活动?笔者认为,还是要以课程意识为观照,从基点出发,考虑活动形式与目标的一致性问题。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板块:基于概括能力培养的课文主要内容概括。四年级是训练运用方法概括段意的起始年级,概括段意的方法主要有合并法、要素串联法、题目扩展法、取主舍次法、摘录句段法、关系梳理法等。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容易概括,可以引导学生先运用课题扩展法以“乌塔”作为主人公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再以文中的“我”的视角来概括。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概括故事内容,其意义不在于学生是否概括得准确,在于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获得或者说是强化了概括方法。这就是回归到了语文能力、语文方法本源上的思考与教学。
  第二板块:基于信息提取与言语表达的教学。从教学的内容目标来说,是解决自学提示的第二个问题:你觉得乌塔这样做好不好呢?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回答好或不好,它涉及解答问题的思路,涉及如何运用课文的内容来自圆其说。这个板块的实践活动,首先要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引领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到文中找出能说明自己观点的根据,了解乌塔为了旅游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学生通过自学提取了相关信息后,要求学生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言语表达实践。下面的框架中所列,并非要求学生如是说话表达,而是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在零碎地说乌塔的某一点所作所为时,要把某一点的举措与理由同时表达清楚。这也是基于第二学段的要求,学生应该有理有据地说清一个意思。
  为了防止迷路,她_______________。
  为了遇到危险能够自救,她_______________。
  为了不让爸爸妈妈担心,她_______________。
  为了挣旅费,她_______________。
  要是生病了,她_______________。
  由于学生是随机自由表达,其思维可能处于碎片状态。所以,接着应该引导学生连起来说说乌塔做了什么。这就是第二学段的表达训练,也为接下来的辩论奠定表达的基础。
  有了以上步骤,再进行基于言语表达与评价思辨的练习。展开辩论:根据乌塔的所作所为,分小组讨论“这样做好不好?并说说理由”辩论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因为,辩论的答案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学的目的是创设安全的阅读心理环境,培养阅读的思考力和勇于发表见解的习惯。
  第三板块:自选言语实践活动。(1)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引领学生通过查询资料等途径,打破学科教学的壁垒,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既拓宽知识面,又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化。这一点香港与台湾的语文教学一直比较重视与关注。(2)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社会调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互相交流。(3) 引领学生设计“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重在表达清楚:如何准备才能顺利成行。比如设计外出路线、安排外出设备、准备外出经费等等。假设困难,设计解决办法。
  第三板块的设计,看似是非语文性活动,其实还是言语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乌塔》一课拓展延伸性实践活动,其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是相吻合的。
  从《乌塔》三个板块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基于标准把握教学目标,基于标准用好教材,因为语文能力目标的建构离不开教材这个基本。教师只有理清语文教材中知识与能力等维度目标的教学点及教学序列,才能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主动建构,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其次,基于标准的教学,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就是要通过语言文字学习发展语文能力,教师应精心设计练习来达成这一目标,并通过练习,来检测目标的达成度,使练习渗透于教学推进的流程中,糅合于内容理解、情感体悟与欣赏评价的过程中。
  (浙江省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3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