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完《落花生》一课后我班学生童于津写的一篇日记。
上语文课时,老师请一个同学读一段话,多数同学举了手,可是,只有施宇皓同学是幸运的,被老师抽到了。
他站了起来,得意地环视了四周的同学一眼,端起书,开始读了起来:“花生(憎)的好处(促)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丝)……”“嘻嘻嘻……”许多同学边听边小声地笑,施宇皓同学也读得太离谱了,居然把所有的翘舌音都读成了平舌音,没等他读完,大家都急着举手,想帮他指正一下读错的字。
老师没有理会我们,微笑着,摆了一下手,说:“施宇皓同学今天读得十分棒!”
教室里一阵骚动,什么呀!同学们顿时窃窃私语起来。我也是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明明读得这么差,还说他棒……没等我想完,只听旁边的吕振源在我耳边说:“老师可真不公平,就袒护施宇皓。”我点点头。老师可不管这些,接着说:“大家别不服气,他确实读得很好,连‘死人’一见都能生爱慕之心呢!”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突然爆发出一片哄笑。瞧!涂李彤笑弯了腰,赵矗鑫的眼睛都快成了一根线了,我呢,更不用说,笑得直喊肚子痛,差点溜到桌底下了,只有施宇皓,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原来是施宇皓同学把课文中的“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中的“使人”念成了平舌音,变成“死人”了。
“老师的评价怎样?”
“很好——”我们故意把“好”字说得很响,那尾音也拉得很长。
“那么,老师希望施宇皓在平时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如果下次再让‘死人’活回来,同学们可就要吓走了……”
哈——
施宇皓羞得直点头。有时老师幽默轻松的一句话比声嘶力竭的批评,效果可能更好。
生活需要幽默,严肃的课堂也需要幽默,如果能使犯错误的同学在笑声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何乐而不为呢?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欢看的节目是相声和小品。而我们的学生呢,他们也渴望“课堂幽默”,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要求,在课堂上注入这种“课堂幽默”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接受新的知识。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实学习归根结底是一种兴趣,“课堂幽默”正是为培养这种兴趣服务的。如今讲究换位思考,作为教师,我们应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试问自己是愿意看到老师在讲台上平淡无奇、枯燥无味地讲解难题,还是用生动的比喻、诙谐幽默的言辞来揭示问题的答案,显然这两种方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或许大部分教师都有这种经历,同一个问题讲解一遍又一遍,但是学生却听一遍忘一遍,为什么呢?当你讲这个问题时,学生只是朦胧地留下个记忆,时间一长便会忘记。这时选用“课堂幽默”便可以加深印象,因为这道题曾引人发笑,就会十分深刻地印入脑海中,不容易忘记。“课堂幽默”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门教学的艺术。
恩格斯认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而课堂上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应教给学生理智,使学生获得美感享受。课堂上的幽默如厨房里的味精,用得恰当香味俱佳,增强食欲;用得不当则难以进食,甚至危及健康。教师必须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认真摸索、精心设计、灵活运用“课堂幽默”,以取得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
(浙江省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 3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