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政党动员公民参与的途径研究

2012-12-29 00:00:00张舒婷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2年4期


  [摘 要] 在参与政治成为政治潮流的背景下,“参与、民主”成为政党政治的主题。随着民主参与理论的发展,政党也在不断探索动员公民参与政党活动的途径。本文探讨了外国政党动员公民政治参与的四种途径,即政党纲领、传媒与网络、社会团体动员作用以及选举投票活动,以期对中国执政党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政党;公民政治参与;动员
  [中图分类号] D3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2)04-0058-03
  
   政党作为民主政治的产物,是现代国家政治运行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没有政党,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凝聚力和有效的社会动员。尤其在民主政治、参与政治成为世界潮流的今天,政党已成为动员社会公众进行政治参与、实现民主政治的重要工具。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公众参与政党活动是现代政党的重要课题和必要选择。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国外政党动员公民政治参与以及提升参与广度和深度的途径。
  一、通过符合国情、适应时代的政党纲领增强认同感
  政党大都是围绕政治纲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整体。离开了政治纲领,也就失去了一个政党的本来意义。对于当代政党来说,提出符合国情、适应时代的政治纲领是政党动员公民参与的最基本支撑和凝聚社会共识的关键,也是赢得政治舞台执政的立足点。正如列宁所言:“任何负有远大使命的政党的第一个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使他们相信这个党的纲领和策略正确。”[1]
  政党要获得认同,必须尽可能赢得最广泛的社会阶层支持,体现其广泛的意识形态,包容不同阶层的思想和诉求。政治纲领就要显示出一定的吸引力,迎合公众对个人权利、福利等的关心,最大程度争取公众支持。瑞典社民党“政治纲领”的第九条就明确阐明:实行事故保险、医疗保险、妇婴保险和失业保险;实行养老金制度,对残疾人、孤儿、寡妇给予抚恤金。[2]2011年,俄罗斯的杜马选举中,梅、普二人的争冕战就首先从政治纲领上下手。[3]在政治纲领的宣传过程中,有些政党会提出一些减税或者削减公共部门开支以及提高福利的纲领吸引公民的眼球,提升其关注度和支持度。如美国民主党曾在党纲中强调工会权利、公平的劳工制度、福利待遇和教育机会来吸引工人的参与。2010年的英国大选,工党、保守党和自民党也围绕削减开支、提高福利等各自提出政治纲领。
  现代的政党政治发展使得政治纲领越发成为一种工具,一个政党能提出吸引公众的纲领,也就容易动员公民参与。动员公民参与作为政党承担的一项重要功能也往往体现在政治纲领中,公民关注的不仅仅是政党向他们宣传、灌输的意识形态,还包括政党的纲领能否满足他们的参与需要,表达他们的参与意愿。2010年英国大选保守党卡梅伦就提出,要“还政于民”,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到下至学校建设、上到议员罢免等方方面面的决策中,以实现一个民治的“大社会”。这一明确实在的参与动员使得保守党以40%的支持率而赢得大选。
  政治纲领的不断完善证明,政党的政治纲领作为凝聚社会共识和动员参与的重要途径,能够号召公众,争取信任、支持与参与,增强公民对其认同,是政党动员公民参与的立足点和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通过直接、便捷的第四种权力即传媒与网络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
  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传媒方式如电视、报刊、网络等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是自1960年美国第一次开创总统电视辩论以来,被西方国家称为“第四种权力”的传媒日益渗透到政治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政党宣传政策主张、动员公民参与的重要形式和新技术手段。
  如今,公民了解政治、关心政治、表达诉求的途径比以前更加直接、便捷,这种便捷的“传媒式”技术也日益在政党活动中显现出来,它的大量出现和运用使公民参与政党活动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政治参与的广度。公民通过传媒了解政党的各项信息、行动等公共事项。于是,公共舆论得以形成、政党政治活动得以知晓、现代选举活动得以进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媒的优势逐渐显现,西方各政党开始瞄准这一领域,充分利用其力量最大限度地争取公民的支持和参与。
  传媒不仅在政党的政策宣传和公众获取信息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营造的政治氛围以及社会舆论环境对公民支持和参与政党活动度的高低也有着重要影响。在西方的大多数国dFUboQhjA0gUnigkDzsKEA==家,政党的各项活动屡屡搬上新闻头条,选举活动更是被搬上荧屏。西方政党几乎无一例外利用诸如电视、报纸来向公众传播政治理念和竞选信息等,日益成为政党宣传和营造舆论的帮手。美国自肯尼迪开始,历任总统无不凭借媒介、特别是电视展示自我形象,宣传大政方针,以至有人戏称美国总统为“电视总统”。德国社会党为应对近年来青年人参与消极的情况,利用网络创新参与方式,专门开辟青年网站,将青年人感兴趣的文体、娱乐等节目与信息同党的纲领和政策主张结合在一起,不断向青年人宣传纲领和主张,从而能最大程度动员青年人积极参与政党活动并给予支持和建议。[4]
  另外,在现代技术发达的政党活动中,传媒也是政治选举的重要渠道和有利工具,借助传媒进行的政治参与活动更能产生强大的社会、政治力量,传媒使公民更为便捷地表达对政党的各项意愿和要求,充分利用传媒优势的政党获胜的几率很有可能加大。美国、丹麦、意大利、巴西、新加坡等国家政党纷纷利用这一优势力量争取公民支持和参与政党活动,除了利用便捷的网络以外,还采取电视辩论、放宽对网络的限制等方式吸引公民表达诉求、动员参与,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以美国为例,2008年,奥巴马利用传媒优势为其党内初选、复选阶段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投票;2010年中期选举中,22%的网络用户通过社群网站如Facebook、MySpace以及Twitter等网络平台参与相关竞选活动。[5]
  传媒作为新的动员公民参与政党活动的模式已显露出其优势,预示着新时代的来临。这不仅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政党活动的渠道,也为其提供了简便、高效、低廉的途径,缓解了因公民政治参与诉求过高而无法通过传统渠道反映的弊端,提升了政党和公民的沟通度。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对政党的各项行为给予监督制约和反馈,作为一种政治参与渠道和制衡机制,其对公民、对政党,甚至对整个民主化的进程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通过聚集诉求、行动有效的社会团体动员公民政治参与
  行政生态学的奠基人里格斯曾认为,社会生态要素在动员政治参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所谓的社会生态要素包括自然团体和人为团体也即社会团体[6]。如今,社会团体取代传统的自然团体成为强有力的政治参与方式,成为政治系统与社会公众之间强有力的“媒介”。法国著名的政治学者托克维尔曾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论及公民政治参与的实践和理论上的意义,重视社会团体的重要性,并主张公民通过社会团体表达诉求、积极参与政党活动。在政治参与上,社团具有广泛代表个体的利益要求,将个体信息传递给政党,向政党提出意见建议,监督政党政治行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等功能。
  如今西方的社会团体发展迅猛并日益在政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政党未忽视这一渠道,而将其作为动员公民参与的重要途径。有的政党为动员社会团体参与政党活动,逐步改变一党包揽所有政党活动的现状。如法国社会党在2003年代表大会上提出高度重视社会团体的参与,不再让社会党包揽一切,而是让工会和其他社会团体最大程度参与,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促使建议和法令能进入政党议事日程,参与政党政治活动。[7]还有的政党通过争取社会团体选票的方式为其大选提高参与率和投票率,以抗衡其他党派。在美国,尽管工会成员大都支持民主党,共和党一直十分重视工会的作用,以争取三分之一左右的工会成员选票为目标。针对当前政治参与中青年参与不积极的现状,有的国家通过发挥青年社会团体的动员力量改变青年人的政治冷漠状况。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通过青年团体和各种协会将青年人纳入其政治参与阵营,加强政党成员与青年的对话,调动青年参与政党活动的积极性。[8]
  
  政党通过动员社会团体力量拓宽参与广度的例证表明,在当前公民个人力量不足以撼动整个政党活动的情况下,作为公民个体和政党中介的社会团体,能够聚合公民个人诉求传递给政党,进而影响政党的诸多活动。社会团体在当代西方的政党政治活动中,通过公民个体的参与和诉求表达,共同作用于政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监督政党的作用,促进了政党各项活动的民主,保证了政局的稳定。社团参与的兴起和发展表明,随着政治理论多元化进程的加深,公民有组织地集体参与政党政治活动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在某种意义上,相对于单一的个体参与,社会团体参与政党活动使得政治参与这一课题成为越来越现实的政治民主化的一环;也使得政治参与的形式和内容更为扩展和丰富,这种渠道的参与使得社会团体加入政党的活动更为活跃。
  四、通过制度化、有效的选举投票深化政治参与动员
  政党与市场主体类似,都讲求利益最大化。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唐斯所言:“民主政治中的政治家与经济中追求利润的企业家是类似的。为了实现他们的个人目的,他们制定能获得最多选票的政策,正像企业家生产能获得最多利润的产品一样。”[9]他认为,政治市场上的利益最大化就是选票的最大化,即能够上台执政。因此,如何赢取公众的选票就成为公民参与政党活动的最主要部分。[10]鉴于此,选举不仅是政党执政的第一步,也越来越成为政党活动的中心任务,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核心方式。而如何吸引选民的投票也成为政党们的重要任务。
  向公众演说是吸引公民投票的典型手段和必要途径。较为熟知的则是美国总统的“树桩演说”,当大选临近时,美国各政党候选人每到一处就发表演说,向选民宣传本党的政治纲领以及执政后要做的重大项目;后来就发展为“站台演说”,政党候选人每到一个地方,不出火车站就发表演说。这样的演说方式不仅吸引了公民的眼球,提升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责任意识。[11]
  除了发表演说吸引投票、动员公民参与外,政党的候选人或核心人物往往还会采取亲民行动。英国前任首相布莱尔就通过网上做客与民众沟通以及电视采访、给报刊写亲笔信等方式树立亲民形象,争取选民投票。不仅首相如此亲民,各大臣、议员也非常重视与选民的沟通。日本自民党国会议员采取了诸多亲民的举动,包括寄发贺年片和年中慰问信;展开妇女、儿童的公关活动等[12]。统一俄罗斯党为树立亲民形象,自2008年起陆续在全国各地开办普京“公众接待站”。与公众互动,并为来访者解决住房、看病等问题,同时及时汇总民众诉求供普京参考。此举为日后其开展各项政党活动奠定了公众参与基础。最近的俄罗斯杜马大选,为调动公众参与选举的积极性,有些投票站还组织了文艺演出,还有的为刚满18岁并首次参加投票的青年选民准备了小礼物。[13]总之,各个政党为了争取选票,都采取诸多亲民措施,不仅有利于其上台执政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对于当前正处在现代化转型期的中国,西方政党动员公民参与的途径不无借鉴意义。针对目前我国政党在动员公民参与方面相对不完善的现状,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要结合本国国情,通过以下方式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政治纲领的涵盖面和包容性,争取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最广泛的公民动员;充分发挥“第四种权力”的作用,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鼓励社会组织以合法方式聚集公民利益,争取公民诉求,加强公民参与;完善我国选举制度,强化政党问责意识,拓展政治参与的深度。这些将为我国公民提供更广泛、更有效和更为制度化的动员。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95.
  [2]丁刚.瑞典:通过再分配达到公平[J].同舟共济,2009(6).
  [3]梅普“争冕战”各出“撒手锏”[N].文汇报,2011-3-30.
  [4]魏伟.外国政党运用媒体创新党建的做法及启示[J].当代世界,2011(2).
  [5]洪枚.美国期中选举时的新媒体应用[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1(8).
  [6]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23.
  [7]论当代西方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关系[EB/OL]
  http://www.bangbenw.com/zl/bslt/2010-05/25/content_828496.htm.
  [8]霍佳佳.国外政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的借鉴与反思[J].当代世界,2011(6).
  [9]Anthony Downs.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New York:Harp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