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分析当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三个方面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维护社会稳定;研究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2)04-0052-03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处在社区发展稳定的第一线,处在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最前沿,是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石。如何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维稳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现状
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是一个集商品房小区、售后公房小区、旧式里弄小区、棚户房小区、商务楼宇等为一体的居住性社区。社区内贫困人口多、来沪人员多、精神病人多、吸毒人员多、刑满释放人员多,因房屋动迁、市容管理、施工建设、民生保障、物业管理等问题而引发的突出社会矛盾总量较大,整个社区处于矛盾的多发期、易发期,“燃点较多、触点较低”可能是目前社区维稳工作所面临形势的最好写照。
近年来,嘉兴路街道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为主线,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载体,充分结合上海世博会社会面防控工作,通过发动党员、群众参与平安志愿服务的形式,在治安防范、目标防控、矛盾化解、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群防群治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显现了独特的、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
(一)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综治维稳工作组织架构。2010年下半年起嘉兴路街道作为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确定的全市4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单位,以“健全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平台建设”为主要研究项目,紧抓“虹镇老街旧区改造、社会管理创新和后世博社区平安建设发展”三个主题,率先在全区成立了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构建了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人员联管、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并统一接受街道党工委、综治委的领导。从2011年3月起以各居民区党支部为核心,全面设立了各居民区综治工作站,初步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民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政府部门派驻社区力量为依托、以物业管理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会管理体系。
街道综治工作中心主要从“信访接待、矛盾化解、治安防控、预防犯罪、人口管理、平安创建、应急处突”等方面具体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居民区综治工作站则结合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的工作职能,在宣传教育、群防群治、人民调解、防火安全、人员帮教、人口管理、法律服务、信访代理等方面开展工作。并由街道综治委通过制度加以明确。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综治维稳工作组织架构的建立,将原先分散的工作力量在“编制不变”的背景下,全面地整合了起来,并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周三综治工作日”、“人员绩效联考”、“组团式服务工作”等制度,形成了“五个手指握拳头”的工作效应,创造了“联动工作法”,做到了居民群众综治服务的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
(二)完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平安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借世博会的契机,嘉兴路街道成立了一支由4053人组成的,以机关干部、居民群众、在校学生、社区单位成员等各方力量聚集的街道平安志愿者服务队,由街道综治委统一领导、街道综治办统一指导,并在各个居民区成立平安志愿者服务分队,形成“服务队——服务分队——带头人——志愿者”的四级管理架构。2011年3月,街道综治委制定了《后世博时期群防群治工作和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按照队伍不散、服务不停的原则和保留骨干、强化力量的基本方针,新的平安志愿者服务队继续保持现行的管理体制,并进一步完善了平安志愿者的人身伤害保险购买、评优表彰等机制,服务职能确定为宣传教育、治安巡逻、目标守护、调解纠纷、人员帮教等五个方面。广大党员在模范带头中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平安志愿服务中来,为基层构筑了一道强有力的稳定墙。
(三)健全基层社会矛盾、治安问题、重点群体、安全隐患排查化解整治机制。嘉兴路街道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排查整治治安重点地区、排查管控重点群体、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的“四个排查”中,形成街道综治办、司法所和公安派出所等“七个部门”的排查工作格局。排查化解整治工作一般主要依靠“部门自身发现”、“居民区排查发现”和“群众信访反映”等三个渠道,其中以“居民区排查发现”作为最基础的一个渠道。近两年来,嘉兴路街道运用群众工作法统揽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并结合街道正在开展的“组团式走访服务”工作,坚持排查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办事准则,构建排查发现工作网络,并在排查化解整治中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惠民利,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条块分割,缺乏合力。长期以来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体制,造成一些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群防群治工作的意识淡薄,共建合力不强,内在动力不足,离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因条块分割引发的基层党组织力量薄弱也暴露出来,街道党工委虽然在社区内是领导机关,但是主要领导的还是街道机关部门,对于双重管理单位、派驻人员、社会组织、社区单位等方面的领导力有限,尤其是缺少明确的人事权、考核权,一般仅仅依靠经济手段在起制约作用。
(二)在职党员积极性不高。在职党员、在职居民或者社区单位中的党员、员工对于参与社区党建、群防群治或者平安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在制度、机制、保障上也缺乏有效的制约激励机制,因此普遍存在“单位意识”强,而“社区意识”弱的现象。以目前街道登记在册的平安志愿者为例,去除退休党员、居民区党支部成员以及街道机关、事业干部,真正的在职党员数量十分有限。
(三)社区党员结构成分复杂。既有街道机关、事业党员、居民区党支部党员、两新党组织党员、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又有流动党员,这给社区党建工作带来难度,也影响到了党员参与维稳工作的积极性。
(四)基层党组织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服务机制。以群防群治和平安志愿服务为例,目前普遍招募的志愿者都是社区内的离退休人员或者失业、协保人员,在职、在校或者社区单位内的人员淡出了基层党组织的视线。许多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僵化、内容单一,局限于定期组织开会、读书、看报或者座谈讨论,对于优秀志愿者也缺乏奖励、激励机制。
(五)对来沪人员关注度不高。社区党建工作关注较多的是本市党员,在社区建设中也多以本市户籍人员为主。对于来沪人员或者实际居住在地区内本市人员似乎关注不够,在很多志愿服务或者社区活动中,尤其是来沪人员难见踪影,不符合目前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实际情况。
(六)参与综治维稳意识不强。不少党员、居民群众或者社区单位工作人员普遍认为综治维稳工作是政府部门甚至仅仅是政法综治部门的事情,只要自己不参与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即可。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群防群治和维稳工作在组织保障、装备配备、技术使用和法律保护等方面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更加深了人们的误解。
(七)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基层党组织长期弱化,“平时不发声、难时难发声”;一些基层党组织书记在社会管理工作中能力不强,以致于“人为地扩大处理社会矛盾或者社会问题的难度”;还有一些党员根本没有在思想上、行动上入党,一旦遇到与自身相关的名、利、位等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不顾法律、自私自利,甚至丑化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行,严重的更是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发动者。
三、对策和思考
(一)有序调整目前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现状,强化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落地引力”和社区“归属感”。当前在城市管理中的条块分割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如何在现有的组织框架范围内,赋予社区更多的管理、教育、保障、考核权限,真正做到中央提出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切实强化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对于社区的“落地引力”,从而进一步增强社区单位党组织、党员和在职人员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平安志愿服务和群防群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1.充分赋予街道相关部门对于社区单位创先争优工作的评价权能。在目前全市开展的各类评比活动中,主要是听取以条为主线的上级主管单位的考核评价意见,而街道相关部门的评价意见似乎无关重要。建议赋予街道相关部门在社区单位开展各类评比方面的充分评价权,并将评价意见作为评选的前置条件。或者给予街道相关部门一定的考核分值,将文明单位、平安单位等创建和社区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落实“属地管理”。
2.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一是建立社区单位党组织、单位党员的社区服务档案制度。推动单位党员以户籍地或居住地为标准,积极走入社区参与各类服务,服务档案明确记录服务主体、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并将服务情况作为社区单位党组织、单位党员创先争优的主要评价依据。二是拓展符合社区单位需要的综合服务。结合社区单位的实际需求,坚持项目导向,可以推动开展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商务楼宇治安联防、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法制宣传进单位等一系列综治维稳服务。三是将社区单位纳入街道综治工作协会之中。积极吸纳社区单位参与全区正在建立的各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协会,通过社会组织的形式,引导社区单位参与综治维稳工作。四是健全完善党员分类管理机制。根据不同党员的特点,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党员管理工作机制。
(二)有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维稳工作的保障、宣传力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维稳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维稳模范”作用。
1.积极开展符合形势变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运用远程教育网络、基层党建网站、党员电化教育、网络论坛、微博、手机短信等多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化地开展党员宣传教育工作,并着重做好正面教育、正面宣传等工作,强化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社会矛盾时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观,并自觉地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积极完善党员参与群防群治工作的保障、奖励机制。认真执行《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和平安志愿服务的基层党组织、党员给予政治上的关怀、精神上的激励、生活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奖励。建立健全平安志愿服务和群防群治工作的保障机制,在现行的购买人身伤害保险、发放志愿服务装备、评选见义勇为先进的基础上,有条件地实行平安志愿者开展服务期间的交通补贴、伙食补贴发放和事迹宣传报道,并对患有疾病、家庭困难的平安志愿者进行帮困送温暖,多层次、多角度地关心平安志愿者。
(三)有效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基层党员的管理方式,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加强社会管理中的能力。
1.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能力。从完善学习培训、工作例会、目标责任、牵头负责等多个环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管理教育力度,尤其是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责任、法治意识、群众观点、协调能力、沟通技巧、写作水平等方面的能力,并尝试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年定期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确定最低联系时限,在工作中自觉培养形成群众工作法。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两推一选”和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等选人、用人机制,把好人员进口关。基层党组织书记还应当每年接受一次严格的考核,从政治上、思想上、业务上进行系统考核,并充分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
2.切实完善基层党组织班子结构。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班子结构,从年龄、学历、性别、专业背景、性格秉性等多个方面,综合考核基层党组织的班子人员,形成工作的合作和互补。随着社会管理日益重要,建议重点加强法律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人员配置力度,以适应社会建设的形势需要。
3.切实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群众工作水平。加強基层党组织群众观点教育,确保基层党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运用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居民区综治工作站的平台,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健全服务承诺、结对帮教、法律服务、治安守护等工作机制,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畅通信访工作途径,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方法,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贴近群众,有力维护社会稳定。
4.切实加大对违纪、违法党员的惩戒力度。在加大保障、奖励的同时,还应当切实加大对违纪、违法党员的惩戒力度,要改变当前对违反党纪、不讲规矩的党员的处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状况,尤其是加大对参与违法集会、群体性事件和发布反社会言论的党员的惩处力度,让政治上不坚定、作风上较漂浮、纪律上很松懈的党员受到批评、追究,不仅从党纪上加以处分,有的还要追究法律责任,以扎实的工作和良好的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
特约编辑:胡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