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两岸政策将从陈水扁时期的“法理台独”路线转向“和平的民主台独”路线,并建构岛内“民主机制”以防范两岸走向和平统一。
目前,台湾“大选”选情呈现出胶着态势,如果蔡英文当选,其“中国政策”走向最让人关注。总体来说,蔡英文的“中国政策”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两岸政策,二是对外关系的操作。这两个方面相互承辅。就其两岸政策而言,蔡英文将奉行“和平的民主台独”路线;就其对外关系的操作而言,蔡英文则着力于重建与美国的信任模式,继续深化台日关系,以美日等国的支持谋求和平“台独”。
“和平的民主台独”路线
据笔者观察,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从政策理念上看,一是坚持“台湾主权独立”,二是坚持“台湾前途由台湾人民自决”;从利益取向上看,则要求台海和平,追求繁荣、发展。因此,其两岸政策将从陈水扁时期的“法理台独”路线转向“和平的民主台独”路线,并建构岛内“民主机制”以防范两岸走向和平统一。
具体而言,与陈水扁时期相比,蔡英文的政策将有两个新的特点。其一,其法律手段将不再主要强调 “台独”的法理性,而是转向“公投”等“民主机制”的建构上。蔡英文称,“美方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台湾民主机制的健全与否”,“台湾是民主社会并有多元意见,民间对国家前途有不同程度的关切,因此如何透过好的民主机制反映出来,让人民可在自己的民主机制当中维护自己的最大利益,这是核心”。蔡英文指称,美方朋友有共识,那就是“保护台湾利益最主要靠台湾人民”;“社会对于主权流失有集体忧虑,民进党的民调也显示,超过五成的民众担心台湾已经走在错误的道路上,证明台湾社会有共同的警觉心”;“只要人民有警觉,共同监督,台湾就不会很快崩毁”。其二,在岛内民意的引领上,蔡英文的重点将放在把“台湾主体意识”引向“台湾共识”。以“台湾主体意识”为核心内容的“台湾共识”一旦型塑完成,则其所谓纳入“台湾共识”的“一中各表”、“台湾前途选项开放”等,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无用的摆设,其功能不过是包装“台独”、欺骗民众而已。
因此,蔡英文如果当选,在其主导下的民进党维持两岸交往的同时,在修法方面会有较大的动作。目前可以预测到的有几点,其一是“公投法”修法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二是在没有形成终级的“台湾共识”之前,以其目前“台湾共识”是个“凝聚共识的过程”、是个“程序共识”的说法,可能会搞出一部涵盖两岸交流协商、“台湾前途人民自决”等内容的程序性法律法规。而这首先涉及一旦民进党执政,“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相关协议的生效、变更、废止的问题,也关系到ECFA后续作为。其三是目前已经建立起来的两岸交流、协商机制,民进党是否承认、延续,将如何运作,是否会将这些机制中存在的所谓政治风险做一法律上的防堵,也是需要观察的。蔡英文“中国政策”智囊董立文就认为,如果没有“国会”监督与协商透明化,“经合会”有可能向政治方向发展,成为未来两岸政治商谈的渠道。
体认美国的亚太战略利益
民进党2008年下台后,为修补陈水扁时期的“冲撞外交”给台美互信带来的严重伤害,重新争取美国的信任与支持,为再执政做准备,民进党检讨了陈水扁时期对美关系的做法,通过频繁与美方负责亚太事务的官员与重要智库的交流沟通,试图重建民进党与美国的信任模式。目前这个模式虽然尚未完成,但已显现出这一模式的主体框架或主要内容,笔者将之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民进党要体认美国的亚太战略利益;“两个基本点”,一是将台美双方在两岸关系上的共识明确化,二是建构岛内“民主机制”以抵抗中国统一。
冷战结束以来,面对中国经济的崛起与国际影响力的提高,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一方面不得不逐渐对这样的现实予以尊重,并据此重新审视与大陆的关系,调整对大陆的政策,密切并更加重视与大陆的战略合作关系,以获取新形势下的国家最大利益;另一方面却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极为戒备,害怕中国崛起损害其自身利益,冷战思维再次集中突显出来。美国为延续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对中国采取日益鲜明的遏制政策,近年来围绕着区域影响力的争夺,美国公开宣扬“重返亚洲”,与中国的竞逐更加突出。日本则一方面保持与中国关系的平稳发展以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则谋求深化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可以说,“以台制华”仍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遏制中国的主要政策之一。
鉴于武力保卫台湾已不可能,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台湾的支持更加强调两岸和平,并实质强化台湾的经济、自卫能力与国际地位,同时防止两岸走向统一。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阶段之后,随着两岸军事冲突的危险性进一步降低,美日的亚太战略利益所受到的军事威胁也随之降低,而两岸政治关系的走向则代之而起,成为美日进行国家软实力扩张的新威胁。因此,美日等国不会对中国崛起下的两岸关系动向袖手旁观。2011年10月“维基解密”曝出,马英九执政后,美国首次在国防部之外,主动增设国务院的美台政军对话,主要侧重对台政治方面的关切。该对话机制在美国方面由东亚局、政军事务局共同主办,在台湾方面由“外交部北美司司长”率团与会,“显示美方对台政治关系的重视,以及双方关系的提升”。这给深具冷战思维的蔡英文提供了依靠美日抗衡中国的充分理由和绝佳机会。
为获得美国的支持,蔡英文极力迎合美国的亚太战略利益,声称,ECFA“很可能导致东亚实力均衡遭到改变,使美国在此区域遭到边缘化”,希望美国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参与;呼应美国所提出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并提出“台湾应建立包括美方在内的跨太平洋经济联盟”以“真正维持区域和平”;呼吁美国“须持续提供台湾适当的军售”,称台湾将善尽忠实盟友的角色,“民进党在追求台湾主权的同时,也会顾及和美国在内的其他友邦的共同利益并深化”。民进党前“驻美代表”吴钊燮称,民进党如果重新执政,“不会把与美国的关系放在两岸关系的后面”,会“比国民党政府更重视台美关系”。
强化对外沟通,找出共识
为预防台美关系可能出现的退步,蔡英文以其突出的危机防范意识和法律人的严谨,从厘清台美之间的共识与分歧入手,重新经营台美关系,确保双方交往透明化、稳定化。
蔡英文称,“美台之间没有无法解决的根本性歧异,因此重点在于如何经营”,“目前台美双方需要耐心与时间进行更多的沟通与讨论,以强化共同点以及针对歧异找出共识”。从民进党与美国沟通的内容上看,二者之间已经建立的共识包括:维持台湾“事实独立”,不走“法理台独”路线;维持两岸现状的稳定,维持目前两会协商架构及协议,维持台海的军事平衡;美国协助台湾与区域经济整合,协助台湾在国际社会发声并参与国际组织;确保两岸问题能以和平方式解决;“让台湾人民有决定自己前途的权利”等等。对民进党比较有挑战的是美方提出“想出办法接受九二共识”。从蔡英文的上述“中国政策”内容上看,“台湾共识”应该是其坚持不接受“九二共识”的解套之举。
此外,民进党将持续加强对日关系。加强与日本的交流与联系向来是民进党“国际”交往的重点。民进党执政八年间的台日关系被双方称为“台日关系最好时期”,凭借历史情感、政治军事同盟、“亲日远中”思维,民进党内老、中世代对日本政商界长年深入经营,日本亲台政客对民进党的信任、支持更甚于对国民党。民进党也认为,经营日本关系比经营美国关系更游刃有余。在2012年选举过程中,日本亲台势力对民进党选举的明显介入与支持,正说明民进党一旦执政,日本因素在两岸关系中的消极影响有可能会上升。
总之,2012年民进党一旦上台,一是对外政策因比较符合美国的亚太利益与两岸关系基调,会得到美国相当程度的认同。二是在民进党极力迎合美国台海政策、争取美国信任与美日支持的情势下,美日将有更多的机会插手两岸事务,影响民进党的空间也会增加。三是民进党将两岸关系置于对外关系位阶之下,以及在岛内“民主机制”的建构、“台湾共识”的型塑,都会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带来极大的障碍和诸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