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被欧债纠结的一年

2012-12-29 00:00:00周东耀
世界知识 2012年1期


  2011年11月21日,匈牙利政府正式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请求金融援助,商讨新的贷款支持。24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匈牙利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别,并维持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标志着匈牙利被正式卷入了欧元区债务危机。在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市场信心不断涣散的情况下,欧债危机已经蔓延至中东欧地区。
  
  穷救富导致政府垮台
  据欧盟统计数据,2010年,欧盟中西欧15国的人均GDP 高达37126美元,而中东欧10国平均只有17272美元,相差近两万美元;即使在欧元区内,斯洛伐克也只有欧元区平均数的68%。但是,在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时,欧盟出台了“金融稳定机制扩容”议案,要欧元区的中东欧国家也“扩容”,即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和爱沙尼亚都要分摊援助希腊的资金。2011年10月11日,斯洛伐克议会因为未能通过这一“扩容”议案,以总理拉迪乔娃领导的执政联盟政府因此被迫下台,这是欧债危机中今年倒下的第一个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斯洛伐克的一些官员和民众也认为,政府因别国的事务垮台,史无前例,觉得实在委屈。
  其实,反对这一议案者也振振有词。执政联盟伙伴、斯洛伐克自由团结党主席苏利克的讲话颇有代表性。他强调,希腊业已破产,扩容议案已毫无用处,拿本国纳税人的钱去救助外国银行代价太高。他表示宁愿被欧盟认为是个“怪人”,也不愿意因欠债而“愧对”本国的子孙。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0年希腊的GDP人均是28189美元,而斯洛伐克是23448美元,其他两个欧元区国家斯洛文尼亚和爱沙尼亚分别是27545美元和20608美元,都比希腊低。显然,要中东欧穷的国家去援助更富裕的国家,人们有意见是可以理解的。这一事件对中东欧国家的负面影响很大,对他们迫切加入欧元区的热情无疑是浇了一瓢冷水。
  
  为何中东欧国家较少陷入危机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最近把欧盟比喻成“一艘停滞不前的航母”。由27个国家、5亿人口组成的共同体现在却陷在债务危机的大海中动弹不得。不仅是希腊,而且连意大利、西班牙这样较发达的国家都陷入债务危机中,但是中东欧国家为什么反而相对少一些呢?直接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选举机制。西欧发达国家在每届大选前,候选人为了取悦于民,总是在社会福利、工资、税收、就业等方面给以过高承诺,在台上的执政者也是打肿脸充胖子。上了台发现国库空空,债台高筑,于是只好继续借债,而经济又得不到相应发展,其结果就是负债越来越多。欧元区《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欧元区各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公共债务不得超过GDP的60%,但目前大部分国家都突破了这一红线,如意大利去年底的政府债务占GDP 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