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债务危

2012-12-29 00:00:00刘云
世界知识 2012年1期


  对于欧洲来说,2012年的新年将在艰难中度过。标准普尔2011年12月16日发表报告称,债务危机下的欧洲面临三种可能:一是欧洲领导人成功遏制危机的继续深化;二是欧洲经济温和衰退,但不影响其他地区;三是欧洲经济深度衰退,影响美国经济。
  欧洲陷入烂泥潭,美国能否幸免?当下看来,前瞻性的政策支持和统一的货币财政体系,以及近期的资本回流,都减缓了美国的压力,债务危机似乎已经被掩盖甚至化解。但是,美国债务规模远远超出欧洲——有人将欧洲债务危机比喻为“大出血”,而将美国债务危机比作“得了癌症”。如果欧洲深度衰退影响到美国,那么“得了癌症”的美国经济将会怎样?对于这个问题,美国人非常紧张和担心。早在欧盟峰会前,美国财长盖特纳就专门造访欧洲,对欧洲领导人和欧洲央行施压,继续催促其更快、更果断地采取行动,并希望欧洲能在2011年12月9日的欧盟峰会上拿出实质性方案以阻止危机蔓延。欧债危机已经对美国经济复苏造成威胁,在美国经济复苏步伐未稳之际,欧洲能否稳定经济局面对美国至关重要。
  
  从经济基础上讲,美国的问题
  要比欧洲更凶猛
  对于欧洲来说,欧元区出了问题,是受外围国家经济拖累,而中心国家的经济基础依然坚固;而对于美国来说,产业空洞化和经济金融化已经使美国失去了制造业的基础,成为一个依靠金融资本向全世界吸血而存活的庞大寄生体。
  欧洲经济受的只是“皮肉伤”。希腊等国幻想“穷人过富日子”并付诸实践:不断扩张的政府公共部门和社会养老福利支出使财政入不敷出;为达到加入欧盟所需的经济指标门槛,不惜勾结华尔街掩饰政府债务数据;政府过度举债,用于私人投资和救助银行业。金融危机下,欧洲外围国家的核心支柱产业遭受重创、经济增长减缓,诱发了潜伏已久的内伤。而欧洲经济的中心德国,从不靠房地产拉动GDP,完全依靠先进的科技和良好的工业品质发展经济,即使在经济最鼎盛时期,资产泡沫也是相对较小的。未来,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为欧洲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制造业或因俄罗斯入世获得巨大经济利益。据德国经济部预计,俄罗斯入世后,该国进口货物关税将从目前的10%下降到7.8%,仅降低关税一项德国每年将从与俄罗斯的贸易中增加10亿欧元的收益。
  美国经济则是中了化骨绵掌。虽然欧元区部分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过高,但是整体上债务比率明显低于美国,过去十年,美国的债务水平上升速度高于欧元区。国债与美元相辅相成,构成了美国经济运行的两大核心。美联储通过持有国债发行美元,其持有国债的数量决定了美元的发行量,美国政府用新增的美元在全球购买资源、商品和劳动,其他国家则用换回的美元购买美国国债以及其他金融资源,向美国提供融资。1985年,美国结束了自1914年以来作为净债权国长达70年的历史,从净债权国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净债务国,美国经济逐步演变为债务依赖型经济。据美国经济研究局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持有10.4万亿美元的外国资产,而被外国持有17.4万亿美元的美国资产。美国负债过高,背后原因就是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使美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下降,虚拟资本爆炸式增长,金融投机和泡沫经济不断膨胀,工业资本试图通过“金融化”恢复过去的利润率,过剩的社会资本从工业转向金融,经济增长不再依赖实体经济的财富创造,转而依赖虚拟经济的投机,金融成为支撑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资产负债表都高度杠杆化,举债成为经济的核心要旨,整个金融体系充满虚拟财富。凯恩斯主义措施达到极限,政府财政赤字化、债务化演变为常态。从小布什政府开始,美国政府持续扩张的军事费用以及刚性的社会保障支出,再加上为了刺激经济和缓解财政紧张,奥巴马政府增发国债和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政府债务上限不断被突破,为“主权债务危机”埋下了巨大隐患。
  
  从解决机制上看,欧洲的混乱
  程度远超美国
  欧洲债务危机的处理总是跑不赢形势恶化的程度,“小家子伎俩”的妥协难以满足金融市场的期望,这主要是因为欧元区体制在设计之初就留下了严重缺陷。德、法就解决欧债危机达成的欧元区改革协议(包括对赤字超过GDP3%的国家实施自动制裁,以及适用于整个欧元区的预算平衡新规),也因欧盟峰会的草草收场而难有突破。而大洋彼岸的美国虽然有两党之争,但早在2011年8月就通过了“将政府债务上限提高至2.1万亿美元”的协议,并且美联储2011年12月中旬就未雨绸缪,表态称“将延续超宽松货币政策,维持超低利率至少到2013年”。
  面对危机,欧盟国家一团乱麻。欧洲想要真正解决债务危机,首先面临考验的是成员国间的相互协调能力,通过妥协实现主权国家财政权的让渡。盖特纳欧洲之行就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经济改革,为欧洲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建立财政联盟,有利于欧元长期存活;三是财政支持,欧洲各国与欧洲央行应合作创立一个更强的“防火墙”来处理债务危机。欧元区自诞生以来就仅仅是一个货币联盟,缺少应有的国家间统一财政政策和区域内经济协调,其创始人之一伊辛就承认“在尚未建立政治联盟的情况下就创立货币联盟,是本末倒置”;而开放欧洲智库主任马茨·佩尔松也认为“穷富成员国间竞争力的巨大差别是问题根源,只有建立单一预算和共同税收才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欧元区内部各国经济水平良莠不齐,在经济结构、收入水平、劳动力市场等众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并呈两极分化的态势,虽然建立了欧洲中央银行,却没有建立欧洲财政部,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形成制度上的二元结构,成员国间财政转移受到限制,经济危机下,各国无法通过货币贬值、降息等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扩大财政支出和增加财政赤字成为惟一的救命稻草。面对债务危机,欧盟各国对协调与救助各怀私心,集体行动陷入困境。数年前,“欧盟宪法条约”在法、荷“公投”失利,就说明欧元区在税收财政和转移支付方面的改革存在着巨大阻力。此前的欧盟峰会上,德国要求修订欧盟条约,将权力集中至布鲁塞尔,加强对预算的审查和对“肆意挥霍”的政府的制裁,还涉及税收、监管等其他方面的政策;法国则希望将条约修订局限在欧元区范围内,并给各国政府保留更多的预算权力。最终,这次欧盟峰会因英国的退出而戏剧性结束,德国的修订要求遭遇重重压力,意味着围绕欧元区经济治理的争论或将持续多年。
  美国不仅思路清晰,而且还有
  制度保障
  迄今为止,美国债务危机还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后果。美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欠债的先例,1960年以来,美国政府已经78次提高国债的上限,虽然每一次都遭到在野党的反对,但是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并没有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美国的债务问题主要由联邦政府主导,并由全世界的债权人买单,美国政府可以自主地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控制和协调政府支出的比例,通过增发国债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从而更快地度过危机。据美国《彭博市场》杂志揭密,2007年至2009年间,美国大型银行从美联储获得7.7万亿美元的救援款,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而这在欧洲是难以想象的。美国并非缺乏偿还能力,问题的核心在于信心,只要金融市场恢复对美元的信心,普遍认同美元国债的投资价值,那么短期内美国不会因债务问题而发生金融市场震荡。信心能够赢得时间,一旦美国经济获得重生,恢复实体经济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将不会陷入欧洲此般境地。
  
  2009年,当欧洲人庆祝《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认为欧洲经济将从2008年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中复苏时,希腊债务危机突然降临;今天,我们也不能认为美国的债务问题不足为患。欧元区未来走向相对清晰,症结在于能否建立起某种形式的统一货币、财政联盟,否则欧元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瓦解。而美国的命运则系在能否以制度优势为经济复苏赢得时间,扭转经济虚拟化的趋势,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新的经济秩序。1929年的危机使欧洲走上了战争道路,而1972年则祸水东引造成苏联解体,如果美欧同时掉入债务深渊,那么经济危机也就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