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离去:一个时代的结束?

2012-12-29 00:00:00罗洁
世界知识 2012年1期


  近两年来,关于“金正日去世的消息”已被传过多次,用时髦的话说,他已经“被去世了好多回”,所以当接到小编发来“金正日去世了”的短信时,正在家里整理本期封面话题的笔者,第一反应“又是假新闻”,但因为事关重大,还是向朝鲜半岛问题核心圈的朋友进行了求证,对方先是说“正在核实”,两分钟后的短信说“是真的”。很快看到了转引自朝鲜中央通讯社的报道,称金正日由于患心脏和脑血管疾病,长期接受治疗。17日,金正日在视察的路上由于过度劳累,在专列上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严重心脏休克,经抢救无效于当地时间17日8时30分逝世。
  至此,我意识到一位在近十几年里让世界频频关注、有时也让世界感到不安的人物真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后金正日时代,不知世界会不会略感寂寞了些。
  
  2011:没有大风浪的朝鲜半岛
  临近年终的这段时间,参加了多场国际问题研讨会,回顾2011年的国际形势,可谓乱象丛生:从春天的中东北非动荡、夏天的欧债危机,到秋天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再到前不久“南中国海问题之争”,却偏偏少了朝鲜半岛的影子。回想起2010年的“天安”号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美韩的一次又一次联合军演,是如何的刀光剑影、血火交织,今年的朝鲜半岛真是少有的平静。
  2011年元旦,朝鲜三大报纸《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和《青年前卫》按惯例联合发表共同社论,提出把提高人民生活当作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轻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战线;大张旗鼓地推崇尖端科技,站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前沿。
  从下半年起,朝韩又开始就朝鲜半岛核问题进行接触,朝美也开始进行关于朝核问题的对话。经过朝韩、朝美之间的两次核问题对话后,11月韩国政府考虑通过联合国机构主动恢复对朝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和解、朝核问题六方会谈重新启动的可能性隐约出现,朝鲜曾几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将无条件重回六方会谈。在此期间,朝鲜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方面继续取得令人瞩目的新进展。同时,中国和俄罗斯大力推进对朝经济合作,日本也试图恢复同朝鲜的对话。朝鲜半岛局势似乎将迎来新的解冻局面。
  然而这一年终究还没走到结束,金正日的突然离世给了世界一个巨大的冲击。
  
  金正日的十七年江山
  美国等西方媒体曾根据一些零零碎碎、真假难辨的情报,拼凑出一个集“恐怖分子 、疯子于一身”的金正日,然而见过金正日的一些外国领导人,看法则大不相同。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表示,金正日“既冷静又开朗,而且还不时地开一句玩笑,头脑非常精敏”;韩国前总统金大中评价说,金正日“思维敏捷、不固步自封,且具有亚洲人的、儒家的、讲道德的特征”。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奥尔布赖特在2000年与金正日会晤后写下这样的文字“他很聪明,见多识广”。金正日又被一些外媒称为“谜一般的领导人”。《华尔街日报》说,金正日的生活是被过滤的,虽然有很多关于金正日参观军事基地、考察厂矿企业以及出席文化活动的照片,但视频影像却很少,他的声音资料也从未在朝鲜以外的地方公开过。报道称,朝鲜民众只是在广播上听到过一次他的讲话。那是1992年,当时他在集会上说,“光荣属于英勇的人民军”。事实上,即使是一直指责金正日的西方政治人物和媒体,也都对金正日的外交手腕感慨不已。认为他为巩固自己的政权甘冒一切风险。
  金正日是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主席的长子,据朝鲜外文出版社出版的《金正日传略》披露:1942年2月16日,金正日出生于白头山地区抗日游击队的宿营地,母亲金正淑是一位抗日英雄,金正日的名字来源于父母名字的中间字。“白头山上的星星”,就在这时升起了。
  1964年,22岁的金正日从金日成综合大学毕业,进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从此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他先后在平安北道及两江道地区锻炼,后又担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组织指导部科长、副部长、部长等重要职务。1973年9月,年仅31岁的金正日当选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在1980年朝鲜劳动党六大上,金正日正式当选为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局书记(分管组织工作并主持书记局日常工作),正式确立了其作为金日成主席惟一接班人的地位。
  1994年7月8日,金日成逝世,金正日为父亲守孝三年,深居简出,摈弃宴乐,不履新职。1997年10月8日,三年服孝期满后的金正日被推举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至此正式登上了朝鲜政坛的最高位,并一直领导着这个曾位于冷战对峙最前沿的国家。金正日此后拥有众多头衔,但惟独缺少象征国家最高权位的主席一职,这是因为其父金日成去世后被尊为“国家永远的主席”。
  在金日成时代,朝鲜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政治安全上有着强有力的后盾。然而接过政权的金正日的执政之路却没有了那么好的运气,上台后,金正日面临的困难比其父在位时大得多。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加之90年代后期朝鲜遭受巨大的自然灾害,金正日上任伊始就出现了粮食危机和朝核危机。金正日一直倡导“先军政治”(一切以军事工作为先,一切以军事工作为重),称“没有糖果可以活下去,没有子弹就不能生存”。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在朝鲜这样一个只有2200多万人口的国家,却拥有着120万的正规军队。1998年,朝鲜大浦洞导弹从日本上空飞过;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地下核试验;2009年5月25日,朝鲜二度进行地下核试验。然而“先军政治”恰如一把双刃剑,它在保证朝鲜政权稳固的同时,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金正日在位期间,在半岛南北关系方面也有过石破天惊的动作:分别在2000年和2007年与韩国两任总统会见,促成了南北离散家属的多次现实和视频会面,给朝鲜半岛的和平带来曙光。金正日还于2002年尝试进行经济调整,首次引进了市场经济要素,将新义州定为经济特区,将金刚山定为观光区,又将开城市定为工业园区,但由于其后连续进行核试验,采取拥核政策,让东北亚局势变得复杂,受到了美国及西方一些国家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
  2007年11月,朝鲜首次提出要在金日成诞辰100周年的2012年“打开强盛大国之门”。从此,“强盛大国”成为朝鲜党和政府一再强调的发展目标。2008年底,金正日视察了平安南道的千里马炼钢联合企业,在此他号召朝鲜全国军民一定要在2012年“打开强盛大国之门”。并称,这是朝鲜党和人民坚定的决心和意志。2011年1月,朝鲜又宣布成立“国家经济开发总局”,并制定了“国家经济开发十年战略计划”,目标是要使朝鲜在2020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然而金正日终于没有看到他的2012,也没有把他刚刚走上政治舞台仅仅一年的儿子扶上马再送一程。
  
  发誓“三年内,让朝鲜人
  吃上米饭喝上肉汤”的金正恩
  金正日逝世,生于1983年1月8日的金正恩——这个金正日最小的儿子作为继任者开始清晰地走进人们的视线。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金正恩的身世及长相都是个谜。然而从2010年9月开始,金正恩开始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并被任命为大将。劳动党代表大会后,金正恩当选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0月初,在朝鲜劳动党建党65周年纪念活动上朝鲜最高人民议会常委会副委员长杨亨燮对外公开表示,“我们的人民拥护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统帅,现在也拥护金正恩大将”。2011年7月31日,朝鲜的“金日成社会主义青年同盟”机关报《青年前卫》将题为《传奇伟人金大将高举先军旗帜》的文章登在报纸头条。文中的“金大将”指的正是金正恩,此前朝鲜一直称他为“青年大将”和“大将同志”,最近又改称为“金大将”。
  
  金正恩曾发誓“三年内,要让朝鲜人吃上米饭喝上肉汤”。也有韩国媒体猜测,金正恩可能会像其父金正日当年接班时一样,先服丧三年,并在此期间谋求巩固权力。日本的《读卖新闻》报道金正恩在公开活动之后经常发表重视经济的言论,比如他说过“过去可以没有粮食,但不能没有子弹;那么今天是可以没有子弹,但一定要有粮食”。
  然而,金正恩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一是其资历太浅,80后的金正恩将面对的是一些80岁以上的政治老人。二是政治权威的确立需要时间,虽然金正恩在2010年9月已经被确立了继承人的地位,但要真正做到名副其实,需要在党政军各个领域积聚资源。如果金正日能够多活几年,金正恩会拥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建立自己的政治基础。
  中央党校教授张琏瑰说,金正日被选定为接班人时是上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就正式确立了,到1994年金日成去世时,金正日参与最高层的领导已经20年了。在这20年里,金正日充分展示了他掌控局面的能力,在人员布置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说,在金日成去世时,金正日已经牢牢地确定了他的至高无上的不可置疑的政治地位,因此他可以没有任何头衔、没有任何表现地守丧三年,其地位不会受到威胁。然而金正日制定的让儿子做接班人的计划从公布到现在才不过一年多,与当年金日成去世时的金正日接班相比,28岁的金正恩并不为朝鲜精英或民众所熟知,也不像父亲那样深谙朝鲜政府与军队之道。因此国际社会对其执政能力还是存在不少疑惑。金正恩若想确定他的领袖地位,必须在短期内显示他的治国方略。
  
  周边国家的不同反应
  金正日突然去世的消息让周边国家震惊,尤其是美日韩三国领导人如临大敌。韩国总统李明博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电话沟通;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结束街头演讲,召开紧急会议。韩国和日本的股市双双下挫,股市的下跌反映了人们对未来局势的不安。
  中国表示深切哀悼。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发表讲话称,金正日同志是朝鲜人民的伟大领导者,是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为发展朝鲜社会主义事业,推动中朝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俄罗斯希望不影响俄朝关系。俄外长拉夫罗夫说,俄罗斯和朝鲜互为邻邦,双方共同建立了亲密友好关系。俄方希望朝鲜人民所遭受的巨大损失不会影响到两国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日美韩则高度关注,严加防范。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表示,日本对金正日逝世表示哀悼,期望这一事件不要对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韩国政府当天宣布全体公务人员紧急待命,防范意外事件。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宣布韩国军队进入紧急戒备状态。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总统奥巴马已得知该消息,美国政府官员正与韩国、日本等国就此事保持密切联系。奥巴马的发言人称,美国依然致力于朝鲜半岛的稳定以及美国盟国的“自由与安全”,美国媒体认为这是对朝鲜不要进行任何挑衅行为的“温和警告”。美国军事专家吉姆·沃什认为,“我们正进入一个特别危险的阶段,(金正恩)这位年轻的领导人可能不被军方所信任,他必须证明他自己,那将可能导致误判和意外的战争”。有美国分析人士指出,金正日之后的朝鲜形势“完全无法预测”。
  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20日分别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金星焕以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电话,就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和当前半岛形势交换意见。杨洁篪表示,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中方愿同各方继续共同努力,致力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希拉里·克林顿、金星焕和拉夫罗夫都表示,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十分重要,愿与中方保持密切沟通协调。
  
  后金正日时代怎么走
  2011年12月19日,朝鲜发布的《告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书》说,朝鲜将在金正恩同志的领导下,化悲痛为力量和勇气,战胜目前的困难局面,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要“忠于尊敬的金正恩同志的领导”,党和人民军队以及人民要一心团结。
  金正日作为一个政治强人影响了朝鲜17年,这17年半岛局势风云变幻,朝鲜国内也饱受争议。金正日的过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现在国际社会最关心的是,后金正日时代,朝鲜新的领导人究竟会采取怎样的相关政策?朝鲜权力的柄仗会执掌在谁的手里?
  对此,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朝鲜半岛和平研究中心主任于美华表示,总的看,金正日去世后,虽然有些不确定因素,但是引发局势动荡的可能性甚小。首先是因为当前朝鲜的主要任务是服丧、稳定,只要没有外来的刺激,朝鲜就不会采取引发形势紧张的举动。其次在第三次劳动者代表大会之后,由亲属加老中青组成的护卫班子已经组成了,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问题的。第三是中国和俄罗斯都希望朝鲜继续保持稳定,也会尊重朝鲜人民的选择。第四尽管有些国家不喜欢朝鲜的接班方式,但是他们手中却不具备否定这一方式的手段。而且如果朝鲜出乱子,对半岛和地区都会带来动荡,对他们也不利。2012年是几个国家换届的日子,致力于换界的各国领导人谁都不愿意应对突如其来的地区乱局。
  在谈到金正恩的今后政策走向问题时,于美华认为,基本上会继承金正日所制定的路线和政策框架,因为这是子承父业,金正恩不会轻易否定父亲的基本思想,比如,坚持“先军政治”,继续建设朝鲜方式的社会主义,建设强盛大国,实现和平统一等等,都将会作为遗训来执行。为此他还会继续参与重启六方会谈,继续谋求改善对美军事关系,并会根据2000年和2007年两次南北首脑会谈所发表的宣言精神来改善朝韩关系。此外,于美华还说,朝鲜也会参考中国的经验,进行有选择的局部的开放措施,但不会照搬中国的模式。而且从长期看,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在方式方法和策略上,金正恩会做一些政策调整,因为他是80后、年轻,其视野与父辈会有所不同,针对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他难以逆流而行。
  张琏瑰则认为,金正恩刚刚被扶上来一年,金正日就去世了,应该说金正恩的独立执政准备还是不足的。所以金正恩要对其父的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应该说时机还是很不成熟的。因此在一段时间内,金正恩还会继承其父的对外政策。但是从长期来看,现在朝鲜的内政外交都处在一种困境上,而由于朝鲜的核政策,各国对援助朝鲜的热情不高。金正恩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调整其父的对内对外政策。当然调整也是有风险的,如果调整好,朝鲜会走上正轨。如果调整不好,就可能激化朝鲜国内的各种矛盾。但朝鲜目前的这种状况逼迫着金正恩作出选择,这对于一个28岁的年轻人来说,确实是严峻的考验。
  
  金正日八次访华
  
  第一次访华:2000年5月29日至31日,金正日对中国首次进行非正式访问。两国领导人就中朝两党两国关系、国际和地区形势等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见,取得了共识。
  第二次访华:2001年1月15日至20日,金正日在上海进行了四天的参观访问。中朝两党两国领导人相互通报了各自的国内情况,就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三次访华:2004年4月19日至21日,金正日对中国进行了非正式访问。中朝两党两国领导人相互通报了各自国内情况,并就国际和地区形势及朝鲜半岛核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四次访华:2006年1月10日至18日,金正日对中国进行了非正式访问,并在湖北、广东、北京等省市参观考察。
  第五次访华:2010年5月3日至7日,金正日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中方领导人就加强中朝合作提出五点建议。双方还就国际形势、东北亚地区形势以及六方会谈等问题坦诚交换了意见。
  第六次访华:2010年8月26日至30日,金正日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并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参观考察。8月27日,两国领导人在长春举行会谈。中方建议加强中朝两党两国关系双方重点要做好三项工作。两国领导人还就朝鲜半岛形势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第七次访华:2011年5月20日至26日,金正日对我国进行非正式访问,并在北京、黑龙江、吉林、江苏等省参观考察。
  第八次访华:金正日结束对俄罗斯的访问,自2011年8月25日起途经并顺访中国东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