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收到短信,一高中同学换手机号了,原因是奔赴深圳工作去了。近日接到农村老家来电,刚毕业的学生要来北京工作,问我来需要准备多少钱。我不好意告诉他,由于我来北京时不知北京生活成本那么高,严重低估,被迫好多天吃干方便面。
7月,2012年的毕业生想必绝大多数都已经离校了,他们已经、或正在、或即将奔赴所期望的城市。对于一直向往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的同学,我想跟他们说,“生活压力大,选择需谨慎”。
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由于房价高物价高竞争激烈压力大,有人称之为“绞肉机”。这个比喻很精辟。
当前,中国绝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不在农村,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总和生育率已经降低到1.18,而北京不足0.71,上海不足0.74,全国倒数前两名。这说明什么问题?大城市压力太大,所以生育率特别低。
按照1.2左右的生育率,全国人口每过一代减少45%。按照北京上海0.7的生育率,如果未来没有新的外来人口移入,北京上海将每过一代减少近70%。当然,实际上不会这样,因为还有年轻人源源不断的流入。但年轻人一旦到了这些特大城市,也进入生育率特低状态。
大城市机会多,但同时,你的竞争对手也多。比如我刚来北京时,第一份工资不到我小学毕业到南方打工同学的一半,还比他多了房租。高度竞争之后,只能是少数是胜利者,绝大多数还是默默无闻,特别是在越来越拼爹的今天。
北京工资全国第一,当然,这是平均。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包括我在内,都是给北京平均工资拖后腿的。我一下火车看到“北京欢迎你”,但不知欢迎不欢迎给北京平均工资拖后腿的人。
对于从小地方特别是从农村出来的,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工作,是有一股优越感,回到家里也可以说说你是在帝都、在东方明珠、在南方明珠工作,然后再谈谈高楼大厦、发生了什么事、看到了什么名人。但这种光彩,有意义吗?如果混得不成功,这对你来说只是“金玉在老家,败絮在外地”。
在我们农村,一个人成功不成功,其中有一个标准是有没有娶妻生子。可惜,北京物价高,你的女朋友可能对你的收入要求更高;北京房价高,如果你的女朋友要求你有房子,在中国性别比失衡危机即将大规模显现的今天,也许你就会不幸加入光棍大军。
所以按农村娶妻生子的成功标准,你越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混,对多数外来年轻人来说,成为失败者的概率越高。
作为一个“农二代”、“穷二代”,自小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我来北京,是因为首都在北京。我需要首都,就是不知首都需不需要我这样老是想改变国家的人。如果首都在我们老家,我就不来北京了。
当然,许多人来到北上广等大城市,一半是主动选择的,另一半则是无奈。农村没有多少施展的空间,小县城小城市也缺乏机会。比如学计算机方面的,可能就被迫去北京、上海、深圳。以网站为例,中国最大的网站新浪、搜狐、凤凰、百度总部在北京,腾讯在深圳,网易在广州。
年轻的无奈,很多是中国的发展不均衡造成的,比如城乡的不均衡,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均衡。而这种不均衡,首先是权力影响的结果,接着又随着市场力量继续持续下去——在低生育率、年轻人口迅速减少和发展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下,中国的城市只能是大的更大、小的更小。
在计划经济时期,少数城市依靠权力积聚了绝大多数发展资源,优先长大。到了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无情的马太效应下,大的更大,小的相对更小。而中小城市特别是城镇和农村渐渐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因为年轻人跑了。这样的结果,大中小城市和城乡发展更加不均衡,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又无奈的跑向压力更大的大城市。这不仅是年轻的悲哀,也是民族和国家的悲哀。
最后还是再嘱咐年轻人一句,选择大城市是机会多,听起来也让人荣耀,但同时别忘了,大城市压力更大,成功者只能是少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