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华山一条道

2012-12-29 00:00:00张曼华
中华儿女 2012年12期


  有一种画家是天生的画者,绘画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要求,作画是他们生命最出彩的一部分,画家任大庆就是这么一位。
  初中时大庆的艺术才华就初露锋芒,常有同学向他索画。十四岁时,他用省下的零花钱去书店买了本《芥子园画谱》,临摹了许多,纯粹发自对国画的一种天生的热情和兴趣爱好。十七岁时大庆正式开始学习素描色彩,第二年就以高分考入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同时也确立了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四年的学习,大庆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是当时苏州工艺美校有名的获奖专业户。大庆的勤奋刻苦也是有目共睹的。他总是在别人休息的时候抓紧时间出去写生,厚厚一摞的速写本上,洇湿的痕迹记载着他当年执著的艺术追求。
  苏州美校学画的四年为大庆的国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扬州园林系统工作以后,大庆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艺术追求。他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了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探索,他决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考研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
  也许是老天对这个执著青年的眷顾,恰巧此时,南艺周积寅教授来扬州授课,大庆抓住这个直接求教的机会。老师的一句话“好画是学识养出来的,而不是死功夫画出来的”,令他如醍醐灌顶。
  2002年秋,大庆顺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三年攻读硕士学位,他越来越感到中国画论对于国画创作的重要指导意义,越来越舍不得搁下这个专业。随后,大庆又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博士。
  大庆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善于思辩的能力使他很快进入理论研究状态。著名鉴定专家方元曾经写过《韩熙载夜宴图疑辩》三万字论文发表于《荣宝斋》,并在全国做了多场学术报告会,影响很大。在南艺演讲之后,大庆有了不少疑问,为了使自己的“疑辩”能有更强的说服力,2002年底上海的《晋唐宋元国宝展》,为研究原作大庆专程去了两次,很快写就回应的文章《<韩熙载夜宴图疑辩>的疑辩》,也发表在《荣宝斋》上,获得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另外,针对《霜林白虎图》是否唐寅的真迹,也依据史实,一一列出有力论据,在《扬子晚报》上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他的钻研和创新精神不但在理论研究中表现特出,其出色的山水画创作也得益于这样一股子钻劲。
  大庆的绘画创作基于临摹——写生——读书。大量的临摹,尤其对宋元山水下过很大的功夫,让他具备了扎实的笔墨基本功。写生是他创作的源泉,足迹半天下,凭着画家对大自然美景的真切感悟,他常常能够一下子融入自然美景中,常常天一亮就画,直到日落西山。
  大庆认为古人“以人品窥画品”是非常有道理的,助人为乐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道德修养是人品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是相通的,大庆在音乐方面也有着不凡的感悟力——听古琴常常是他进入绘画创作境界的前奏。可以说,大庆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画家的一切潜质,品质高尚,艺术素养广博。
  大庆近几年的代表作品众多,如《山外有山》等,大气磅礴、气势恢弘;《春江万里故人情》等清新淡雅、意境悠远。然而,大庆始终处于不满足的状态,正如他对《山外有山》这一题材的反复表现,传达了对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这样一种信念。
  大庆努力着,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自己的理想,他坚信,这条绵长而艰难的艺术之旅能够看到世上最美的风景。
  任大庆,生于1970年,先后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绘画专业、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师从周积寅教授。现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文物系。2009年在南京举办个展,并参加了全国徐悲鸿奖中国画展、中韩国际美术交流展、第26届亚洲国际艺术展等三十余次重要展事。作品被海内外多家美术馆、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