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期看,政府积极斡旋和企业主动应诉是十分重要的。从中长期看,进行光伏行业的重组和走内需导向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9月6日,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金额达200多亿美元,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单起贸易争端。
一年前,美国光伏企业要求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美国商务部在立案调查后裁定对我国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征收2.9%至417%的反补贴税,太阳能电池征收31.1%至约250%的反倾销税。美国的“双反措施”导致中国光伏产业失去很大的美国市场份额。
深陷债务危机并频繁请求中国援助的欧盟为何也对中国光伏行业发难呢?
危机导致欧盟内部贸易保护主义高涨是重要原因。光伏产业涉及欧盟多个经济体的跨国供应链,对中国光伏行业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成本相当高。欧盟如果最终对中国企业实施反倾销制裁,欧盟多晶硅企业以及光伏电池材料供应商、制造设备供应商等,都将失去中国这一重要市场,相关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将面临困境,由此给欧盟带来的失业有可能会超过受到保护企业增加的就业。但在债务危机持续升级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迎合欧盟产业利益集团作用巨大,使保护政策的决策和实施者所获得的政治利益上升,这是欧盟对中国光伏行业发难的重要原因。同时,与发达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后采取的回归制造业战略有密切联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发达国家将制造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自身将目光集中在金融等高端服务业部门。金融危机以后,欧美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复苏,增进就业,先后提出了回归制造业的战略,主要目标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尤其重视在高端制造业或新兴制造业保持优势,扩大就业。当光伏产业近年不断受到中国竞争者挑战时,欧美便启动贸易救济措施来维护自身利益。
欧盟的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光伏行业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欧盟是当今全球光伏产品的最大市场,也是中国光伏产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2011年中国光伏电池对欧盟出口金额为204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光伏电池出口总额的73%。与此前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相比,此次欧盟立案范围更广,囊括了光伏产业上下游的几乎全部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不利影响也更大。欧盟委员会将在立案后的60天到9个月时间内作出初裁,其间还可能向被诉中国企业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如果最终被认定反倾销,中国企业将很可能面临此后5年内被持续征收较高反倾销税的制裁,在欧盟的市场份额就难免急剧下滑。若欧盟最终裁定中国产品倾销成立,这对在欧债危机和美国贸易保护措施影响下已不景气的中国光伏行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并可能致使未来数年该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从短期看,政府积极斡旋和企业主动应诉是十分重要的。欧盟目前急需中国援助走出债务危机,同时也担心中国出台反制措施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中国政府可以在这方面向欧盟施压,并做好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保护我国企业利益的准备,争取对我方有利的结果。光伏行业的企业则应当积极应诉,力争在诉讼过程中获取市场经济企业地位,从规模经济和劳动力成本两个方面进行不存在倾销的抗辩,同时联合受到反倾销负面影响的欧盟相关利益集团,在判决中争取获得不存在倾销、只存在轻微倾销或者无实质性损害的裁定。
从中长期看,进行光伏行业的重组和走内需导向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在两年前国务院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后,我国许多地区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区域发展的关键产业,光伏产业基地、光伏电池制造企业数量迅速上升,导致了产能过剩和过分依赖出口市场。应当对光伏行业发展进行重组和再次规划,遵循市场规律实现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本国市场的能力。同时,尽快解决现阶段光伏并网发电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加速在国内兴建光伏电站,大幅提升对光伏行业产品的内需,为光伏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