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0/bs5dnha7BxZ5eV7ihB3W9Z.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0/nkh26QhRJr9P94TmPZowTZ.webp)
“求质量、求特色、求精品”一直是东城教育锲而不舍的追求方向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贯彻实施扎实推进的关键年。《教育规划纲要》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了系统设计,勾勒了未来我国教育发展的蓝图,也为东城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东城区《“十二五”教育规划》中,他们明确提出了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教育首善区的目标,并为教育事业发展选择了“实施教育精品特色战略”的路径。东城区教委表示,未来几年他们将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之上,继续深化素质教育,着力实施亮点工程,不断培育教育品牌。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有着深厚的教育文化底蕴与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十一五”期间,东城区教育在坚持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协调发展四大战略的同时,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创造出“学区化管理”、“蓝天工程”等成功的改革经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使他们获得了“北京市教育先进区”、“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等诸项荣誉,为东城区教育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注教育家成长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本届政府启动实施的十大改革试点。东城区共有七个项目被批准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这七个试点项目包括: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试验、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试验、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开展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试验、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试验。与此同时,东城区还获批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项目试验区”。以这些试验项目为抓手,这将有力地推动东城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对于东城区来说,探索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项目,也是他们实施精品特色战略的一个重要任务。近几年,东城区正在积极探索与高校、科研院所、社会资源合作的机制,努力建立一批满足社会不同需求,教育方式独特、学科优势明显、风格鲜明、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高中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一体化培养模式。目前,166中学“生命科学实验班”、宏志中学全国首个中医药特色班——“中医药实验班”已经开班。
“求质量、求特色、求精品”一直是东城教育锲而不舍的追求方向,而人才归根结底是保证东城教育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基于这一认识,东城区把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9月,东城区启动了“教育家成长工程”,并以“时代呼唤教育家”为主题举办论坛。
东城区还将“数十名教育家培养计划、百名优秀干部教师留学计划、千名骨干教师提升计划、万名教师全员轮训计划”的“十百千万”干部教师培养计划列入“十二五”规划,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拔尖教师梯队。根据该计划,到2015年东城区将造就15名左右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教育家式的校长和30名左右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名师。
此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东城区还建造了一条使教育资源融会贯通的信息高速路——“学习e网通”。自2010年6月开通以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随时学习的网络空间,同时,也为教师搭建了干部教师培训、远程教育研究、进行家校沟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为减小校际间差异,2004年,东城区进行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益尝试,学区化管理与校区化建设应运而生。学区内校际间结成联盟,共同开展教研、科研、考研的一体化研究,加大对普通校的扶持力度,实现学校设施设备资源、课程资源、人力资源共享。2010年,东城区尝试“大年级组制”,探索同学段不同学校之间的带动机制,实施同师、同课、同年级课表联排策略,切实缩小校际差距。深入探索“一长两校”的学校管理模式,实现不同学校软硬件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均衡发展水平。2011年,学区建设向南延伸,在原有5个学区的基础上,新成立“东花市-崇文门-前门”学区,深度联盟校也从原有的14对增加到20对。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5年,东城区“蓝天工程”作为一项“政府主导、科研引领、分步实施、学生受益”的重点创新工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