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2年,欧洲遭遇50年罕见的极寒天气,日韩的大雪令人叫苦不迭,中国南方的干旱把船只搁浅鄱阳湖底……全球异常气候似乎印证着玛雅人对2012 的预言。可这个冬天的人类没有多少心思担忧天塌下来,因为眼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才是最难过的坎。
全球金融危机的几年来,当龙头老大美国经奋力挣扎刚刚看见点天亮的曙光,欧债的乌云又如泰山压顶,笼罩世界。谁都可以预见到,一旦欧洲经济崩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世界,就在寒冷异常的冬天里走进了2012。
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尽管依然保持了9.4%的高速增长,但再也听不到“一枝独秀”“风景这边独好”的陶醉之声。支撑连续10多年高增长的房地产、出口贸易和投资拉动,去年都在各方因素的影响下势头大减,而CPI的不断刷新纪录,让人们对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充满着忧虑。高铁等一系列重大事故的发生、环境急剧恶化的迹象频现、恶性群体性事件的此起彼伏,增加了民众对中国增长模式的忧思。
中国,就在许多不确定性的忧虑中走进了2012。
在如此背景下召开的今年全国“两会”,注定不会轻松愉悦。
近日,美国《外交学者》杂志发表一篇题为《2012年,北京当局面临的12个挑战》的文章,其排列为:领导人更替、经济放缓、地方债务、房地产下跌、出口受阻、中西部发展、通胀率超高、资金外流增加等。应该说,除了领导人更替不好视为“坎”之外,其余所列,均为中国经济在今年必须面对的挑战。
放缓今年经济提升的速度,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共识。从最近各省市区制定的今年经济增速来看,都比往年有所下调。尤其是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增速目标已经进入了全国“垫底”行列。经济减速,必然会带来就业岗位减少等直接后果;就业难度加大,会导致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民生问题的改善不振;而民众收入不振,就会造成需求疲软,这是基本的经济规律。另一方面来讲,随着出口受阻,房地产下跌,地方债务高筑,需求拉动型的增长不可能在短期内显现,而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压力不断增加,发展上恶性循环的链条难以解开。
经济发展与社会矛盾紧密相连。当人均GDP将跨入4000美元的2012 ,中等收入“陷阱”已经暗布眼前。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村庄消亡、人口流动;土地财政急剧膨胀导致的野蛮拆迁、物权剥夺;利益集团高度垄断形成的国进民退、贫富悬殊;权力与金钱相勾结产生的腐败堕落、社会不公,等等,已经到了积重难返、怨声载道的地步。随着民众法制意识的提高、权利观念的增强,胸臆的愤懑无以释放,就会让社会的稳压器一个个失灵,导致各种恶性事件的频频发生。维稳,成了各级党委政府背负的最沉重压力。
当龙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一个深得民心的纪念活动由民众自发兴起——纪念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20周年。“不改革死路一条!”小平同志当年的警告,犹在耳边,振聋发聩。
有人提出,中国要突破横亘在面前的道道坎坡,要化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重矛盾,需要“第二次南巡讲话”。说到底,就是要力排阻扰改革的坚堡繁障,向体制深处的肌瘤开刀。
正是怀着种种对深化改革的期待,人们又一次将目光聚焦今年的“两会”,希望《春天的故事》那美妙动听、激动人心的乐曲,能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再次响起,传遍神州大地。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受这句歌词的启发,本刊将今年两会特刊的主题定为“中国迎挑战”。同时以此主题对各界人士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听一听他们迎挑战的信心、展未来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