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办高职院校在过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专业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专业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专业设置“大而全”、“忽视内涵建设”、“专业设置过度重复”、“师资力量短缺”等。本文从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了在解决民办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4-0097-02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大力扶持,民办职业院校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迅猛发展,不仅院校数量与日俱增,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建设更是发展迅速,人才培养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民办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办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各院校对专业建设还缺乏科学认识和谋划,从而导致毕业生就业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和分析在专业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科学进行专业建设和管理势在必行。
1 民办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可以说民办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有着自己的优势,例如民办高职院校机制灵活,理念新颖,推行教学改革速度快;教师创业劲头足,发展空间大;专业设置与市场结合紧密,出现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优势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好。在职业教育的这个平台上民办教育经历了自己艰难的发展,走到今天的诸多院校都是他们中的佼佼者,然而大浪淘沙,在新的机遇和教育形式下,如何在生源不断减少的情况下,高职教育继续保持不败,是摆在所有民办院校面前的共同问题。专业建设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各民办院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同时在专业建设方面还是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
第一,基础产业的专业设置较少,比例不协调。尤其是对农业、重工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专业设置普遍较少,大部分集中在计算机、经济管理类专业。
第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民办高职院校因为资金问题,专业设置多集中在办学成本较低的专业上,这就造成了就业与社会需求的矛盾,企业招不到想要的毕业生,而有些专业的毕业生却难就业。
第三,专业设置过度重复,特色不鲜明。很多民办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不顾自身条件,在师资力量比较匮乏的情况下,设立“热门”专业,不切合实际地盲目攀比,一味“跟风赶潮”,专业设置速度快、没有进行系统科学的论证。为满足市场的短期需求盲目设置专业,追求短期、快速效益的现象也十分明显。这样以来不仅办学质量难以保证,而且会使招生陷入困境。
第四,专业建设多而全,往往忽视内涵建设。不论办学时间长短,各学院招生专业数量普遍较多。建校时间短短几年,专业却多达几十个,教学仪器设备、图书、教学行政用房和实训场所等各方面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基本条件,更难以达到专业质量标准。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带头人,没有稳定的专业教学队伍。内涵建设得不到重视,教学水平没有保障。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令人担忧。专业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开发专业,抓好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2 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思路
2.1 高职专业建设的原则
(1)专业建设要有明确的定位。专业设置之前就要对所建设专业有准确的定位。专业建设要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
(2)专业建设要建立由学校 、企业 、政府三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专业建设不仅是学校的事情,它也是用人企业为自己培养、储备人才的前提,更是为保证教学质量主管部门进行统筹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3)充分挖掘现有教学资源,稳定办学规模和专业数量。学校设置专业,在力求变化的同时应保持专业的相对稳定,并不断深化内涵建设。社会的发展,不断出现不同的工作岗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专业设置要无限地增加,专业建设需要相对稳定,它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建设的过程。保持专业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学校的长足发展。
(4)专业的建设要有适应性和针对性。设置专业应以服务面宽、适应性强为基础。专业的服务面向应以“能宽则宽”、“宜窄则窄”、“宽窄并存”为原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专业面的宽窄要根据行业和岗位的特点适度设置。
(5)专业建设要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同时应具有前瞻性和特色性。以自己学院的优势学科为基础,发展边缘学科,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建设,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2.2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途径
2.2.1 专业建设要进行科学谋划
(1)一切专业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指出:要建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建立与专业相联系的职业鉴定机构、建立与专业相协调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以专业为基础建立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以专业为单位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和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等,这些都是专业建设应当遵循的规范和要求。
(2)专业建设要促进办学。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根本任务是按照职业分类和岗位需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建设要以促进办学为主要目标。
(3)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无论是组织实施专业建设,还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需要大量教师去开展工作。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其实就是重视专业建设。重视专业建设,首先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2.2.2 强化专业建设管理
(1)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各高职院校推进传统基础专业的创新发展;调控资源配置,加强指导专业设置跨度较大的高职院校,帮助其发展优势基础专业。建立三级专业建设监控体系,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大力推进特色优质专业建设,对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专业,限制或停止招生,对严重不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的专业予以撤销。
(2)制定专业设置标准,严格审核程序。主管部门严格专业设置审批手续,对各学校专业设置的数量、结构、布局进行宏观调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基本办学条件(教发〔2004〕2 号和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发〔2000〕41号文件)要求制定包括教学实验室、基地、教师、图书等基本条件,以及监测、限制招生条件等专业设置认证标准。根据设置标准有关部门严把审核关,对于不符合条件的院校审核关,对于不符合相关条件的院校,不予以批复新专业。
(3)建立专业评估制度。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专业设置标准建立专业评估制度,对专业进行评估。依据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发〔2000〕41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发 〔2004〕2号文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及教高厅〔2004〕16 号文件等文件精神,制订了以专业定位、招生、就业 、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教学运行、专业效益等为主要考评内涵指标的考评体系。考评由学院自评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价相结合完成,同时吸纳学生、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行业的意见。这将对各专业建设情况进行比较细致的考核和监督,客观反映专业建设的现状,为下一步的深入建设奠定基础。
(4)在学校内部进行专业建设规划管理。第一,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各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学院自身特点制订各自5~10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第二,积极进行特色专业群建设。各学院根据自己的专业建设和规划,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主体专业,大力发展相关专业,拓展新兴专业,努力建设符合本校自身特点的优势专业群。选择几个优势专业形成拳头专业,重点建设,稳步推进。
2.2.3 专业建设需要企业参与,建设应突出区域行业特色
在专业设置、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校企对接。学校配合企业需求设置相应专业,培养适用人才,企业也应主动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参与学校专业设置。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学校必须依托区域经济特色和行业优势,设置专业,学校要与企业紧密联系,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专业设置和建设做好充分的准备。
2.2.4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充分市场调研和科学分析
专业建设应充分考虑人才培养周期,科学分析市场的需求,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明确新设专业的定位,避免重复设置。专业建设离不开市场调研和论证,离开市场建设专业只能是空谈。
2.2.5 宽口径设置专业
民办高职院校为保持自己的优势,专业建设时应按宽口径设置专业,使专业设置针对的不再是某一特定职业,而是某一行业或职业群,下设相关方向以供学生选择。推进复合型专业的建设,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在人才市场竞争中拥有良好职业适应力及核心竞争力,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在专业建设中可设置专业方向的模块,供学生选择,既避免了专业的重复设置又能够与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丁原春,张培斌,秦光彪,等.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管理的思考[J].养殖技术顾问,2007(7).
[2]马元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35).
[基金项目]山东省2011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研究》(2011ZCJGM09),主持人:张黎。
[作者简介]朱于芝(1975—),女,硕士,副教授,山东英才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