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居民收入分配特点研究

2012-12-29 00:00:00杨楠
中国市场 2012年44期


  [摘 要]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显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收入不断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收入分配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显露。本文对辽宁省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进行了阐述,选取2006—2010年时间段分析了辽宁省居民收入分配的特点。
  [关键词]收入分配;居民收入;行业收入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4-0057-02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008年是1978年的46倍,农村人均纯收入2008年是1978年的36倍。发展成果是可喜的更是有目共睹的。但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差距也渐渐显露,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差距越发明显,因此收入分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就辽宁省从2006—2010年间,居民收入和职工工资水平及相关经济数据来分析辽宁省居民收入分配的特点。
  1 居民收入差距显现
  辽宁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同样主要表现在城乡、地区和行业之间。
  1.1 城乡差距波动不大低于全国水平
  由下表1可以看出,辽宁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10370元上涨到2010年的17713元,年均增速是14.2%;农村人均纯收入从4090元上涨到6908元,年均增速是13.4%;城镇增速明显高于农村增速。从每一年的增速看,2009年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最差的一年,城镇和农村的名义增速都没有超过10%;2010年农村的增速首次高于城镇,其余四年都是城镇增速高于农村。2009年不仅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最少的一年,也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最高的一年,达到2.65倍;其余四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比较稳定,在2.55倍左右。从下表1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这五年大致维持在3.3倍左右,辽宁省的水平要低于全国水平20%强。
  1.2 三大区域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将全省划分成三大区域。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五市;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大连为中心的辽南沿海经济区由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市所辖的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组成;辽西北地区是阜新、铁岭、朝阳三个城市。
  下表2反映的是三大区域从2006—2010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三大区域在岗职工工资年均增速为:中部城市群14.53%,沿海经济带15.97%,辽西北地区15.51%。可以看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最快,辽西北地区次之,最慢的是中部城市群。但oOJKrOubN2UZdiHZzc6u8g==是,由于辽西北地区起点较差基数较低,辽西北地区仍远落后于中部城市群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而且二者的绝对差额越来越大,从2006年的4500多元增大到2010年的6900多元;甚至辽西北地区某一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还要比前一年中部城市群水平低。辽西北地区与沿海经济带的差距从2006年到2007年经历了一个下降;随后三年,差距又经历了一个从1000多元到3000多元不断拉大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辽宁省在岗职工收入的地区间差距。
  下表3表示的是辽宁省三大区域部分城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中部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选取的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城市的数值,辽西北地区选取的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城市的数值,最低与最高比较会产生哪些效果呢?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看,中部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的最低值都要高于辽西北地区的最高值。从农村人均纯收入看,辽西北地区的最高值确实是高于中部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的最低值;但是除此之外辽西北地区其他两个城市农村人均纯收入依然低于中部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的最低值;而且从2006—2010年辽西北地区农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始终是铁岭市。由此可见,辽西北地区三个城市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位于全省后三位;除铁岭外其他两个城市的农村人均纯收入处于全省的最后两位。一个区域内最高的收入水平都低于另一个区域最低的收入水平,可见,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之大。
  下表3中,从2006—2010年,中部城市群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最低的城市都是抚顺市;沿海经济带中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一直都是丹东市,农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一直都是葫芦岛市;辽西北农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一直都是铁岭市。辽西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2006年是阜新市,2007年是朝阳市,2008—2010年都是铁岭市。换句话说就是,从2006—2010年三大区域的每一区域,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几乎始终都是某一个城市处于最低或最高水平。这说明,辽宁省三大区域内部之间城乡居民的收入也是存在很大差距的,5年来最低的一直最低,最高的几乎集中在一个市。
  1.3 行业收入差距大远高于全国水平
  下表4反映的是辽宁省收入最高的行业和收入最低的行业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只有2007年最高行业是最低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5.71倍,低于6倍;其余四年均在6倍以上。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比值最高也就是4.69尚未达到5倍更不必说是6倍以上那么多。
  而且,从2006—2010年辽宁省收入最低的行业始终都是农、林、牧、渔业;收入最高的行业在前四年都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10年收入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高收入和低收入始终都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可见,辽宁省行业之间收入差距非常明显而且差距很大。
  2 职工工资增速远低于企业利润增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辽宁实现了经济的第二次腾飞,创造了新的发展奇迹。表1中,可以看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很高,2007年与2006年相比增速接近3倍;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与2007年相比年下降了34%;2009年很快恢复了快速增长之势,增长92.9%,几乎要翻番;2010年在2009年高基数的情况下,依然表现出极强劲的增长势头,达到了六成的增长。
  与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相比,我们在岗职工工资的增速要差很多。职工工资增速没有一年超过20%;此外,除了2008年,其余四年职工工资增速远低于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最高一年差6倍之多。
  3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所占比重下降
  国民收入分配是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进行分配。2006—2010年,辽宁省财政收入的增速一直高于省内GDP的增速,但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速则低于同期GDP的增速;同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又都是城乡居民名义收入增速的1.5~2.5倍;企业利润同期增幅更是高出很多。由此可以看出,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现象并没有改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下降。
  [作者简介]杨楠(1981—),女,汉族,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现东北石油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讲师。现就职于中共锦州市委党校经济理论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