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己在40年前亲手埋下的“炸弹”,如今被插上“雷管”后却在一个不希望的时机引爆了……这大概就是9月中旬以来先后在日中两国穿梭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心里的感受!
帕内塔对自己使命的定位是“中日调停者”,背景自然是日本一手挑起愈演愈烈的钓鱼岛争端。“冲突可能扩散,并将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卷入其中。”帕内塔9月16日抵达日本前在飞机上对记者说的这番话,引发许多媒体的解读。“美国现在又回来做和事佬,真的是为了永久和平·”香港《信报》这样问。上世纪70年代初,正是美日间的私相授受,美国将二战后非法纳入“托管”范围的钓鱼岛行政权连同琉球群岛一同“归还”日本,才埋下了中日争端的“炸弹”;三年前,还是美国宣称要“重返亚太”,让日本有恃无恐随之起舞,为钓鱼岛争端插上了“雷管”。一个不争的“巧合”是,2009年秋天奥巴马声称要做“太平洋总统”,第二年就发生了日本海保厅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冲撞中国渔船并拘押船员的事件,钓鱼岛就此进入多事之秋,此后美国多次宣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等于在为日本的挑衅行为“背书”。就连美国《福布斯》杂志也承认,美国的影响是野田政府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做出巨大误判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谓“重返亚太”,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提出的“巧实力”外交的重要体现,“巧”就巧在美国不动一兵一卒、一刀一枪,而是利用“杠杆原理”,把南海、东海的几个小岛作为“支点”,挑动亚太各国的争端,自己则在一旁“离岸平衡”,随时控制局势,坐收“渔人之利”。这其实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是西方世界中现任霸主应对“崛起大国”的故伎:19世纪后期的霸主大英帝国已露疲态,为了应付崛起中的德国、俄国,同样在欧洲大陆纵横捭阖,挑动矛盾,以保持“均势”。今天的美国则庶几近之,“重返亚太”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变相的战略收缩,实质上是看到了美中两国力量的消长,把“太平洋防线”往后撤,否则也无从解释要将战时指挥权交给韩国、还把驻冲绳的海军陆战队撤往关岛等地。而钓鱼岛争端的实质,在有的学者看来,则是衰退中的美国为了防止海外军费开支超过自身经济负担能力即“帝国过度延伸”,而从日本“外购”帝国延伸也就是“围堵中国”的任务。钓鱼岛争端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让美国将日本推到第一线,实现了对中国的“外购式围堵”。
既然如此,帕内塔还不辞辛苦来东亚当什么和事佬呢·这恐怕就是“重返亚太”战略作为“巧实力”的奥秘之处了,也就是巧在分寸的拿捏,既要让“一线国家”与中国保持低烈度的冲突,但又不能过火到真的发生武装冲突,否则将触动美国东亚战略的底线了!因此,作为“始作俑者”的美国,当钓鱼岛事件急剧升温的时候,帕内塔还是先到日本、再到中国,告诫两边“就此罢手”。因此“今日日本”网站指出,帕内塔的亚洲劝和之行同样是“奥巴马将华盛顿军事与外交重心转向亚太努力的一部分”,说得还是十分精准的。
既要让你们不停地吵架,又不能大打出手,这种“重返亚太”的奥秘恰恰可以解释,为什么帕内塔一边在劝中日罢争,另一边又宣布给日本提供新的雷达“预防朝鲜导弹”。不过,这种走钢丝般的“重返亚太”如意算盘能否拨得响,也还是有许多疑问。就像“今日日本”网站怀疑的,“五角大楼是否有资源在亚洲施加足够的影响力”·事实上,目前欧美的经济困境、中东的反美乱局以及伊朗核危机的发展,都是牵制、打乱美国将大部分战略精力重新投向亚太步伐的不利因素。更重要的是,包括日本和部分南海主权申诉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虽然心照不宣地将美国的“重返亚太”为己所用,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会完全无条件地配合美国的亚洲利益。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要合上就很不容易。现在不光是美国在搞“巧实力”,亚太区内不少国家都开始玩边缘政策,反正有美国站在背后顶着。在美国看来这就有点不好玩了。就像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的,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太”,名义上是为了“威慑”中国的崛起对亚洲既有秩序可能产生的“威胁”,从而维持亚洲秩序,但结果恰好相反,美国宣称“重返”没多少时间,亚洲秩序就发生急剧变化,而且不是变得更稳定了,而是出现失序的趋势。
看来,美国“重返亚太”的“巧实力”外交要真正做到收放自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