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环境、对象、任务及其方式方法的变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作为党的群众工作模式的新探索,坚持以“网格联系为载体,互动机制为基础,组团服务为重点,服务群众为目的”,实现了群众工作理念人本化、群众工作格局扁平化、群众工作资源整合化和群众工作手段现代化。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 群众工作模式 实践
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环境、对象、任务及其方式方法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我们必须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党的群众工作新模式,以提升党的群众工作水平。
新的群众工作模式的产生背景
第一,社会阶层分化迫切要求建立覆盖各个层面的群众联系网络,协调多元利益关系。随着社会阶层日益分化,与过去单纯的单位人、企业人、农民的社会构成不同,出现了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从业者等不同社会群体,而且这些群体日益壮大,群众工作网络难以对其有效覆盖,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主动适应服务对象特点,开阔思路,拓宽视野,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阶层,使党的群众工作网络覆盖不留盲点。
第二,群众需求多样化迫切要求整合群众工作资源,建立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团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然而,目前党的群众工作资源处于条块分割状态。基层的村和社区拥有的工作资源有限,乡镇(街道)的工作资源也相对贫乏,而很多资源掌握在县(区)以上的工作部门中,“条”上的资源没有很好地在“块”上聚集,特别是没有在基层实现有机整合。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把党内外面向基层的各种服务资源整合起来,以形成合力。
第三,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方式单一化迫切需要创新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各种难题。一方面,有些干部应对群众工作困境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这些干部又不愿意学习新方法、利用新载体,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干部思维定势地习惯于把开会、发文件、送慰问品当成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全部内容,未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好群众工作。
新时期群众工作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为创新群众工作模式,提升群众工作水平,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浙江省舟山市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先后在普陀区桃花镇、勾山街道等地进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改革试点,并在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于2008年自全市各乡镇、街道推广至全省。作为一种有效的群众工作模式,“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在特定的基层群众工作系统中,各种联系网格和服务团队等要素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以及运行机制的统一。其基本特点为:“网格联系为载体,互动机制为基础,组团服务为重点,服务群众为目的。”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群众工作模式以网格联系为载体。“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在现有社区(村)区划不变的前提下,坚持“尊重传统、便于管理、促进发展”的原则,根据社区(村)所辖范围、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合理设置网格。渔(农)村一般以100~150户家庭为一个网格,城区则适当放大,在舟山全市范围内划分了2464个网格。同时,将组织关系在同一网格内的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并通过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每名党员联系10~20户普通群众,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效避免了管理服务的“真空”。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群众工作模式以互动机制为基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首创群众工作责任制,要求管理服务团队通过对所管理服务的群众进行每年至少四次的走访,并通过多种方式及时收集和处理自己“责任区域”中的问题,主动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这种“走访”不是单向的互动,不是单向的“给”与“取”的关系,而是双向的互动,是彼此间“问”与“答”的关系。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群众工作模式以组团服务为重点。“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重中之重是组建好管理服务团队。舟山市各地根据辖区内干部人才资源的实际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各网格的产业特点和群众的多样化需求,立足基层群众所需,因地制宜地将辖区内科技人员、医生、教师、老党员(干部)、义工等充实到网格团队中,科学组建管理服务团队。每个网格团队一般由1至2名乡镇(街道)机关干部、1至2名社区干部、1名医护人员、1名教师和1名民警组成,网格团队对网格内的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同时,采用“党小组+管理服务团队”的组团模式,即将党小组全体成员和管理服务团队作为一个整体,与每个网格的所有群众(户)一一联系对应。
新时期群众工作模式的创新实践
一是实现群众工作理念的人本化:从“管制”到“服务”。“以民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以一贯之的执政理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基层群众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主体,迫切要求基层组织强化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人性化的服务。“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成功实践的前提就是实现了群众工作理念的转变,网格化管理是基础,组团式服务是关键,落脚点在于实实在在地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服务内容看,从带有普遍性的群众问题着手,抓住影响群众利益的根本性、倾向性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重点围绕如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如何引导群众创业创新、如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如何解决群众就业、就医、就学等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时妥善地协调解决,真正把管理的过程变成改善民生的服务过程。从服务方式看,网格小组以普遍联系为主,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上门走访、沟通交流,充分利用身在群众、熟悉群众的优势,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和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情况和问题。
二是实现群众工作格局的扁平化:从“分割”到“联动”。在传统官僚制行政体制下,行政组织内部在纵向关系上等级森严,通过“命令—执行”,形成一个层层向下约束、层层向上负责的嵌套机制。而在横向关系上则强调专业化分工,各自为政,造成信息难以沟通,资源难以整合,并容易导致组织工作脱离群众。“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实施扁平化治理,以简化上下级之间的隶属关系层次,从而实现了群众工作格局由“条条为主”的分割状态向“条块联动”转变。一方面,使市、县(区)、乡镇(街道)不同层级政府的垂直职能组织转变为以流程为导向的水平组织模式。按照“发现问题、分析处置、反馈评价”的工作流程,形成层层负责的群众问题处置机制。即网格成员能解决的即时解决,需要职能部门解决的及时联系解决,需要相关部门协商解决的要求限期解决,一些事关全局的政策性问题则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党政班子会讨论后解决;对于一些亟待解决而乡镇街道层面无法解决的由区级层面负责协商解决。另一方面,使市、县(区)、乡镇(街道)同一层级政府的职能部门由分立模式转变为以问题处理为导向的综合模式。通过网格化管理,建立网格服务团队与部门间的无障碍通道,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各部门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要求,对机构人员、职能科室进行了相应调整或组合,使之与基层网格管理服务相联接,部门职能重心下移,机关效能明显提高。
三是实现群众工作手段的现代化:从“传统”到“数字”。现代网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群众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拓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便捷渠道,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建立起统一的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群众工作方法的有机结合和互补互容。一方面,建立信息资源库。以市信息中心的信息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市属各部门的局域网和数据库,建立综合性、集成式、共享性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将信息网络连通到县(区)、乡镇(街道)和每一个社区(村)。该资源库包括基础数据、短信互动、服务办事、管理系统和工作交流五个模块。将网格中所有居民的家庭状况、就业、计生、优抚救助、党建群团、教育等信息资料输入信息系统,形成简洁方便的信息检索系统,从而把分散、孤立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并建立数据库。另一方面,形成共享信息平台。群众诉求以短信、电话或走访收集后输入信息系统,系统立即自动受理,并在系统内根据内容分类和流转程序传递给全市各级、各职能部门,由相关单位负责限时办理,做到了“一口受理、一网协同、实时监控、双向考核”,从而使各级各部门为群众服务的每一环节都有记录,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这不仅提升了办事效率和质量,而且便于监督,防止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作者分别为浙江海洋学院社科部副教授,中共舟山市委党校副校长;本文系浙江海洋学院2010年校级专项“‘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211250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