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何去何从

2012-12-29 00:00:00张娟
中国收藏 2012年1期


  2011年12月,包括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香港天成等在内的多家拍卖公司负责人、艺术品市场资深人士汇聚北京昆仑饭店,参加由芷兰雅集主办的“艺术品之财富时代的抉择”论坛。各路高手对艺术品市场的当下及未来走向发表了真知灼见。
  艺术品财富价值凸显
  从2009年秋拍开始,大量资金涌入艺术品拍卖市场,艺术品成为了财富阶层和机构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艺术品市场是否进入了“财富时代”也成为了各路“高手”们讨论的焦点。
  对此,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寇勤认为,衡量艺术品市场是否进入了财富时代或者叫投资时代,有两个指标值得关注:一个是卖方资源的相对集中,第二是买方力量的相对强势。
  艺术品市场专家龚继遂则提出艺术品市场进入财富时代主要有三个标志,首先,艺术品市场的成交总额突飞猛进,财富价值得到了体现;其次,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最后,艺术品投资方兴未艾,受到的关注度亘古未见。
  而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看来,艺术品凸显出投资价值,价格越来越高,客观上推动了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尚勇则随即提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大家应该从财富价值的角度重新审视艺术品。
  资金决定市场走向
  当前艺术品市场进入了调整期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如何看待这个调整期?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赵旭坦言,保利2011年秋拍拍品质量与春拍差不多,但由于总体经济状况不好,秋拍撤掉了不少重要的拍品。
  而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总监关予统计,2011年秋拍总成交额在400亿元上下,而春拍为428亿元。2011年持续的流动性紧缩政策和持续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政策,导致2011年下半年的艺术品市场受到了资金紧缺的冲击。
  龚继遂发表了相似的观点,他说:“艺术品市场与流动性资金的走向已经紧密相连。2011年下半年,民间资金链的紧绷、现金流的短缺成为了宏观经济很重要的特点,并且直观、直接地反映到秋拍的成交结果上来。”
  市场仍有新机会
  艺术品市场的下一步走向如何?是否还有新的机会?诸如此类的问题也是本次论坛讨论的焦点。为此主办方请来了在2011年秋拍亮相的“新兵”代表——北京艺融拍卖公司总经理蒋伟和香港天成拍卖公司总经理汪洁。
  在已有10多年从业经验的汪洁看来,尽管2011年秋市场进入了调整期,但买家却表现得越来越成熟和理性,对艺术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期做一些教育,培养新一代收藏家群体,这对市场也是非常有利的。”汪洁对市场依旧充满信心。
  而蒋伟则坦言,北京艺融与金融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