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飞信:
这期杂志有趣的是,GRAPHIC栏目的《爱情经济学》,编辑融合了多方的调查报告,用有趣的图形画出了在爱情、婚姻中的男女的区别,很有“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感觉。
——斯大婷
图说栏目《爱情经济学》很有意思,用较大篇幅将感性的爱情同理性的统计数据结合在一起,直观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男女那点事,对号入座,就能知道自己在爱情上到底处于一个什么位置。但无论如何爱情它是感性的,这里面一定有更多非理性,我们这些男人,还是正面期待着属于我们的爱情,跟经济没有关系的爱情。
——老周与媳妇
Re:最近关于“图说”栏目的反映,还真有那么点“如雪片般飞来”的感觉。不光读者,甚至身边的朋友,见面聊到杂志,都会聊几句“图说”——形式创新感还不错,“让人不那么被动地看文字,而是主动在数据与数据之间思索逻辑联系”。这给我们不少启发:我们的读者中,相当一部分更习惯的方式是,从媒体获取信息,自己做判断。这种对于“留白”和“增强交互感”的策划需求我们收到。编辑部会考虑将这种需求陆续体现在其他版面。
阅读这期,有意思的是“另一幅商业地图”,网罗了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潜力的商业细节,但是都是一篇篇的故事去串联,感觉像是在看春晚的3D舞台一每一个板块上都有起起落落的不同风景,合起来就是一个故事版的当下中国商业《清明上河图》
——陈淮秀
也是商评老读者了。改版之后都是在机场买的新杂志,看了有些惊讶:改版可真够彻底的。好的是,趣味性显然比以前强了,以前看你们的文章都是正襟危坐,一字一句琢磨,但是容易累,经常新杂志买回了,上一期还没看完。现在看,文章更强调故事性、细节丰满,基本上阅读起来能体会到一种资讯的撞击感。居然还发现有漫画看,前面的比较贴时事新闻,昨天热腾腾的事今天就调侃了,后面是呆伯特,印象比较深的是几幅讥讽老板的,特逗,有回味。有点意思。
——余子朋
Re:老读者,新发现,我们也觉得,您的评点,有点意思。我们好好咀嚼下。故事性是最近读者反馈中最多提到的又一个关键词。我们相信,大家都喜欢故事,前提是,故事讲得够有趣,该吊胃口吊胃口,该留余味留余味,种种机关算尽,还能显得不动声色。呆伯特漫画的作者斯科特-亚当斯是个中高手,我们学习。我们也同样试图在其他一些短小的篇幅里,给大家提供一些可能不完整、但高潮迭起的故事。大家可以多翻翻杂志。拍砖撒花都欢迎。
“微”往来:
@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三一疾进】从三一重工的销售末梢,可以窥见这家明星企业快速增长的核心机密——发挥至极致的“信用销售”,以及,凶猛却危险的财技。激进,抑或高效?成王。败寇。这家2000年以来一直在狂飙突进、年均增长60%的明星企业,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风险?
@阿东066:笔记:1、比较严谨的媒体报道,三一的许多做法值得学习:2、三一高调,全行业都是受惠者?3、三一金融的核心是“回购”,几个月来,首富、中央委员、海外收购,是想“回购风险转移”?4、广大经销商的日子好过吗?5、三一已经很厉害了,作为行业大佬之一,如果能平和些,就好啦。
@旁观者Lewin:狂飙突进背后的风险必须-深究!
@奕HELL:其实这种按揭贷款的销售方式是销售与金融最好的一种结合方式,只是三一有点激进了,而且在审核客户资质上太松了点吧。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无益的父训】:父亲对儿子说话时往往忘了,你的话的最终价值是你这个人与你说的话的乘积。无论你的话的真理性有多大,如果在儿子眼中,你这个人的价值接近于零甚至是负数,那你的话就没有价值甚至是负价值。
@C区摩羯:很多父子间的对话,就像是两个遵守不同币制且没有汇率结算体系的人进行价值交换一样,没有可能。把建立在自己的价值体系上的真理推及他人,迎面而来的通常是抵触。这样的悲剧或荒诞剧持续不断地发生在男人与女人、父母与子女、上司与下属、厂商与消费者、政府与民众之间……怎样才是解决方案?
@明奘禅师:师徒关系,很大程度上也是如此。禅宗门下最厉害的一句骂弟子的话师心自用。可惜了,被骂的还以为在被夸。一旦师心自用起来,师徒关系基本上就算结束了。
@悲催却没法淡定:这文章真不错,于公于私都大有裨益。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柯达末路】1975年柯达工程师研制出全球第一部数码相机,柯达管理层看到后说“很漂亮,但不要让任何人知道。”迟钝的反应速度、犹豫不决的战略转型,再加上一点坏运气,使得百年柯达已“不再适宜上市交易”。
@夏洼:看完这篇文章后真是感慨,这个曾经的胶卷巨头也走到了自己的末路,如迟暮的英雄一般,真的很怀念柯达曾经为我们的生活所做下记录。可讽刺的却是数码相机的发明人就在柯达。一家企业,尤其是与数码和科技沾边的企业,如果不认准时代的发展潮流,那真的是很可怕的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