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直做人 富贾有方

2012-12-29 00:00:00王露
中国市场 2012年30期


  2012年,对于耿赫和贾芳夫妻俩来说,
  最开心的不是生意做得更大了,票子赚得更多了,
  而是儿子小嘉鸿的降临。
  初夏时节的北京,气候已十分宜人。晚上9点,西单新一代商城的商户们陆续关门,结束一天的营业。
  “都走啊,都去,一会儿收了(关了店)都去。”耿赫热情的招呼着从商场走出来的邻居们。耿赫人缘好,儿子满月酒席开了二十桌,来道贺的除了同在商场做生意的商户,还有许多已经被他“收服”为朋友的客户。他一边里外张罗着,一边穿梭在各桌间接受大家的祝福。
  从不名一文的小保安、导购到拥有自己店铺的老板;从兜里只剩1.5元钱,吃不上饭、交不起房租的窘迫境地到年收入不菲、也能在北京买得起房的小康之家。耿赫和贾芳用年轻和汗水为自己的美好生活铺就了一条通畅之路。
  差一点错过的缘分
  18岁的耿赫又一次来到了北京,依然干起了保安的老本行。之前,初中毕业的他不甘平凡,孤身一人从东北老家闯京城,想着干番事业。但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只能从保安做起。没成想,刚开了个头,一场非典就搅了他的好梦。北京时属“重灾区”,耿赫无奈北上回老家躲避。2005年,疫情早已平息。耿赫心中又蠢蠢欲动,这次他不光想自己来京,还想拽上去河北任丘姑姑家玩耍时认识的贾芳。
  贾芳却对这个愣头青不怎么感冒:“他那会儿年纪太小了,我比他大,怎么都觉得俩人不合适,我连电话号码都没留给他。”贾芳的拒绝并没有让耿赫退缩,他曲线救国,最终从贾芳同事那里要到了号码。
  2006年,贾芳有次去秦皇岛玩,回家途中需在北京站倒车。耿赫知道后,就拼命劝贾芳在北京转车时俩人见一面。火车晚点了一个小时,恰巧贾芳手机停机,耿赫的手机又给妈妈邮寄了回去。贾芳下了车,六神无主,想着找个公用电话亭给耿赫的单位打电话,没想到排队的人好多。贾芳一时泄气就不想打了,“算了,回家!”结果一扭身一抬头,就看见了耿赫,顿时又惊又喜,耿赫笑道:“我想着你找不到我,肯定会来电话亭打电话,所以就在这里守株待兔。”贾芳现在想起这件事,还觉得缘分这东西真是妙不可言,一个不小心,也许就永远错过了。
  之后,贾芳就常来北京玩,终于在耿赫的劝说下也来到北京打工。
  一切从苦开始
  “那时候可苦可苦了,是真苦啊!”说起初来乍到北京,贾芳连用三个苦字。最初俩人住在虎坊桥城中村的平房中,还和朋友一起合租。
  此时贾芳已经在西单77街找了家礼品店打工,老板是个北京人。“那个大哥人可好了”,贾芳说。每天她只需要上半天班,月薪八百。这期间,耿赫辞了保安的工作,在房地产公司干过,还当过服务生……
  眼看着到了冬天,一次贾芳在乘公交车时,不慎崴了脚,“一个脚下来了,一个脚没下来,我就一瘸一拐的到了店里。”下班后贾芳回不去,让耿赫来接自己,结果赶上下大雪,风急,风卷着雪刮得人又疼又冷。耿赫就这样背着贾芳深一脚浅一脚的回了家。当时俩人搬到了左安门的一间地下室,月租260元,潮湿阴暗无采光,每天睡觉前还得用吹风机把被褥吹干了才能睡。
  “我们住过的平房,你知道什么样吗?房东在自家屋外搭的一间小房子,300块钱一个月,隔壁就是公共厕所。夏天味道大就不说了,大雨的时候,厕所水满溢,脏水和着虫子都上了地面,我们俩一晚上都不敢睡,不停拿盆接水往外浇,怕脏东西进屋子。最穷的时候,没钱交房租。俩人身上就剩一块五毛钱,我心一横,干脆买了瓶啤酒,俩人彻底身无分文了。”耿赫面带笑容,语气平淡的说着这些往事,却让人从中体味出不一般的心酸。
  半个月后,贾芳崴了的脚才好。耿赫为了方便接送贾芳上下班,就在附近的新一代商城找了工作。帮人卖游戏电脑配件,底薪1000多元。
  勤奋当道朋友助
  贾芳跳槽了,因为卖礼品就上半天班,时间短,且礼品不讲价,贾芳一直也没掌握讲价的技巧。她开始找店卖服装、卖鞋子锻炼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和销售技巧。如今,到了店里的客人,一句话、一个眼神,她和耿赫就知道对方需要什么。
  俩人开店,多亏了耿赫的朋友—— 同在新一代商城工作的程刚。程刚发现商城一层有商户搬走,空出了一个店面,但位置比较靠后,他及时告诉了耿赫。店铺租金一个月6800元,押一付一,俩人积蓄就只有两万。耿赫问贾芳:“你说干不干?”贾芳想,给人打工一辈子都得让人给饭吃,只有单干,才能一切都自己做主。耿赫和贾芳陆续辞了工作,说干就干,那是2008年9月。
  半年后,程刚又帮他们找了个店铺,这次的店铺位置好,就在一层离商场大门不远且挨着电梯的地方。当时刚好赶上禽流感,亲戚朋友都劝他们不要扩大规模,看情况再定。但贾芳“一意孤行”,一鼓作气签了合同。耿赫在前,贾芳在后,两口子一人一个店铺。这时,其他电脑手机配件都卖得少了,夫妻俩主攻手机壳。
  耿赫不善言谈,但为人却是出了名的实在、热心、好说话。“顾客都喜欢找他,磨一磨就能讲下来价格,他的回头客比我的多。”贾芳笑道,“耿赫在商场里面比谁都勤快,平时就起早贪黑,遇到进货,更是起得早。我过年还回家陪父母几天,耿赫除了我生产那几天,平时一天都没有休息过,多亏我公公婆婆赋闲在家,经常从东北过来看他,如今二老就常住在北京了。”
  其实贾芳的勤快也不亚于耿赫,除了实体店,贾芳还经营着“耿赫网店”:“每天上货、咨询、打包发货,都是我一个人。坐完月子我就到店里干活了。”贾芳特别感谢儿子,怀孕的时候,那么劳累,儿子却没有怎么闹腾自己,生下来也非常健康。
  2011年9月,耿赫管理的店铺隔壁的商户撤柜了,两口子迅速接下了他的店铺,并退还了后面的店铺,至此终于形成了现在的规模。“166号、167号,俩数字听着挺好,做生意就图个吉利”,耿赫说到。
  谈到发横财和上当受骗,两口子笑道:“我们没有发横财的命,都是慢慢积累的,俩人齐心协力,凡事商量着来,最大的生意也就是一次卖三五千个耳机。有的老顾客一次买个几百块或者上千块的货。”可能正因为不贪心不焦躁,做生意这么久,俩人居然也没怎么上当受骗过,一路稳稳当当。
  儿子是未来 是希望
  儿子健康,贾芳生产时却受了大罪。半夜救护车颠簸;没有床位睡病房大厅门口;两天两夜的半昏迷;加上剖腹产术后肠梗阻,插胃管嗓子都磨破了。吓得贾芳父母半夜1点从河北赶过来。直到贾芳脱离危险,耿赫才跟她说:“我说了你别伤心,我看着你插胃管,半夜睡不好,肚子涨得厉害又疼,自己偷着在外面哭了好几次。”“平常都是我爱哭,一遇事就哭。我从来没见过耿赫掉眼泪,他心疼我比心疼自己还厉害。”贾芳想起那几天的经历,还心有余悸。“不过”,贾芳话锋一转,“嘉鸿这名字是我起的,嘉为好的意思 ,鸿为鸿运的意思,儿子的出生肯定能给我们带来好运气。”
  如今,小嘉鸿健健康康的成长,耿赫和贾芳也开始计划未来了。“我俩以前不想太多,现在有了孩子,就想着以后了,现在租的两居室,房租每年就要三万,算下来比房贷差不了多少。前两天我们还去燕郊看了一下楼盘,打算过阵再去。”
  既来之,则安之。耿赫和贾芳这对年轻的夫妻在付出了比他人多得多的辛劳艰苦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迈着大步奔向幸福的日子;而耿直做人,富贾有方正是这对年轻的摊商做生意的准则和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