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征从“根”说起

2012-12-29 00:00:00李昊东隋富鑫
中国市场 2012年30期


  [核心提示] 根雕是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作品,根雕艺术作品的创作者需要有丰富的社会历练以及厚重的文化沉淀。本文主人公张克征老先生曲折坚韧的人生经历,正如根雕,拨云见彩虹,尽显华章。
  严冬造就暖春,树根滋养树木,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赞美树冠的葱茏、树干的伟岸、树叶的茂盛和树花的娇艳,且不知道这一切的誉美之词是献给了充溢我们目光的部分,很少有人关注隐藏滋长于大地深处的树根。树根生命力极其顽强,不畏严寒酷暑、岩缝窟隙,不怕刮风下雨、电闪雷鸣。树根不为外界所左右,主脉盘根错节,伏脉肆意延伸四面八方,与泥土朝夕相守,汲取大地的养分供给地表层的生长,把美誉之词拱手相让于表层部分。有了树根的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才使得木成材、树成荫。由此不难悟出我们周边所见的一切美好事物的背后一定有不可或缺、默默奉献的品质美。
  张克征,男,汉族,1937年1月23日出生于烟台市芝罘区,1971年开始研究根雕工艺创作。现为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国家二级根艺美术师,山东省民族文化学会理事,山东省花卉协会根艺协会会员。张克征老先生(张老)能与树根结缘,以树根艺术为毕生追求,从树根艺术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感悟人生真谛,他的内心中是根一样的大美而不外显的高贵内质,切切实实令我们这些晚辈钦佩不已!
  他没有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也没有“说得出口,拿得出手”的钱财,但是他却拥有别人没有的“财富”他是中国根艺美术学会成员,名字被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编印的《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收录;他参加市、区巧手制作大赛,均有一、二、三等奖状捧回。他双手撑起的这个家庭曾在市、区、镇等特色家庭、爱国之家、模范文明户评选中入选,并在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家庭》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美好家庭”评选活动中荣获金奖,是山东省入选的两家中的其中之一。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在接见他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闲暇之余,常常跟一些尊长谈起张老,张老出身贫寒,学历不高,但是他酷爱读书,一生都在不断学习,直至今日。张老为人和善、不为名利,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细品树根即是乐,不用浮名伴此生”。
  他尊老爱幼:他尊重热爱自己的母亲,写下了“妈的事情比天大,梦中想着妈,心里记着家……”的诗句,他时刻谨记母亲的谆谆教诲,刻苦读书,努力学习。家境的贫苦让他过早的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艰苦岁月磨砺了张老的意志,更熏陶了家人,妻子的贤惠和儿孙的孝敬是与之相称的和谐家庭氛围。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夫妇不仅让子女继承发扬自身的优秀品德,还用自身形象教育和影响子女勤俭持家、勤劳务实。两个孩子从不乱花一分钱,所有个人收入都自觉交母亲统一支配,就连衣服制作也是全家统一购置。
  他感恩乡亲:为了回报当年乡亲们的无私帮助,他为身患残疾又贫困的村民送拐又送钱,为村保健站送椅子,每年都为村办小学送木材、修门窗,帮福利院,助敬老院。
  他回报社会:为帮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张老不吝将自己的艺术品拍卖,无私的捐资助学。受驻烟高校邀请为莘莘学子们进行《寻根》文化义务讲座,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审美观念,增强爱国信念。用张老的话说他的根艺作品不当商品买卖,只做礼品相赠。
  他心系祖国:张老曾为十一届亚运会独自创作并赠送了根雕《展宏图》(高2.26米),至今仍存放在北京亚运村,还有一部分根艺精品被当地政府作为“国礼”馈赠给了来烟台友好访问的秘鲁副总统里卡多·马克斯·弗洛雷斯、新加坡资政李光耀、世界妇联主席蒙盖拉夫人等国际政要和友人,为扩大烟台在全国的影响力,张老还为陈慕华、董建华、王东华、李汉秋、杨汝岱等国家领导、文化名人馈赠了根艺作品。
  这样的故事在张老根艺的生涯中还有很多。张老雕的是树根,悟的是人生,彰显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如今古稀之年的张老在感恩中体会快乐生活,在夕阳下继续着他的根艺雕刻事业。
  张老就是这样在平凡中默默地奉献着,不为名利,与世无争。我赞美树根,更钦佩古稀之年的张老。世事越是浮躁我越是能体会到张老精神的难能可贵,当身边的人都在抱怨、感叹人生的时候,却都忘了坚守最初的誓言,平静自己的内心,追求自己的信仰,一位老人用他几十载的光阴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坚守”。张老手中一把雕刻刀,游刃于枯萎创造了锦秀,他在给养马岛驻军官兵的八一祝词中说到“生命因为有希望而活着,活下去的生命要有正气、勇气、志气”“平凡的是我们自己,伟大的是太平盛世的中国这壮丽的年代,生命只有一次,让年华丰茂,让生命光荣。”朴实的话语,激人奋进,发人深省。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张老对生命的诠释和人生的思索,让我们这些读过大学的人都为之赞叹,汗颜不如,这朴实的话语映射出了世人一直在寻觅的处事哲学,是张老半生来不断超越精神的积累和沉淀。 “我为的是让有着千百年的古国根植,从地下挖出来,炉火中炼出来,唤起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利用和开发”,他心中的一团火,守着信仰,从未熄灭。他出生伴着贫穷,却创造出了无价的精神财富,我常常思考一个人穷尽一生,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张老留下的是不忘本源的“根”文化和默默奉献的“根”精神。在张老身上我们看到:中国根中国心连着友爱与和平向世界延伸。(编辑/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