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走进现代

2012-12-29 00:00:00李哲治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2年9期

信息教学与传统教学各有其优势,也各有其弊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扬长避短、各取所长,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就以必修二《新航路开辟》为例来说明如何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

《新航路开辟》的课标要求是“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从课标要求可以看出。重点应该是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和影响。但教材对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只用一幅图来表述,却用了两页的文字介绍“分散的文明”、“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这节课如果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而其影响中又有些概念难理解,如“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等。但如果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吸收传统教学系统性的优点,利用多媒体重组教材

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片、动画和声音有机地编排在一起,使内容形象化,增强了表现力,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教师板书、板图的教学基本功被忽视了,传统教学中用板书列出知识脉络的过程也丢失了。虽然新课程强调“用教材”,但由于历史知识的特点,学生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的依托就是学生手中的教材。新课程是专题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弱,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所以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时不能脱离整个教学目标体系的范畴,应该反映出该课内在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应当体现出这节课的内容在整个历史框架中的地位及与其他知识问的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知识体系。因此笔者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都有一张“板书”幻灯片,所有的教学环节都以此为链接,这样学生对本节的基础知识就有了很清晰的线索。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去单靠教师的语言创设历史情境的历史教学显得有点苍白和单调,如今多媒体演示教学可图文并茂、声情兼具地再现历史,具有很强的直观性c1c8bbe0d4ffdb7c42701f9f0ece3a442b856456505277906e309a84baac589e,使学生跨越时空、地域的鸿沟,拨动学生的情感,使其从内心自然接受和形成历史观感。如在这一节课中,笔者插入了《大国崛起》中的有关视频片断,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在讲述麦哲伦航海时,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描述了在航海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特点,突破教材重难点

教材对新航路开辟的具体史实没有详细说明,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拿着地图册干巴巴地讲解,每次考试总有学生弄混了。现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航海过程的动画。如在介绍各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时,在世界地图的葡萄牙(或西班牙)国界处先出现一艘帆船,帆船沿着当年他们各自航行路线行进。之后,再制作一张包含四位航海家航行路线的地图,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同时加深理解“新航路”的含义。

四、适当补充材料,拓展、活跃学生思维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过去在传统教学中只有依靠书本,让学生归纳教学中的结论,这样的结果往往感觉难以掌握。在设计多媒体课件中,教师精心设计如下问题:(1)请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2)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不同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3)请从世界市场的角度分析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以上三个问题,虽然要求回答的内容基本相同,但角度不同,表述的语言还是有差别的。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新航路开辟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进而理解了课标要求的“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五、继承传统教学优势,加强教与学的交流

有些教师在上多媒体教学时,只注重电脑而忽略了自己还有粉笔和一张嘴,忽视了教师自身的资源,尤其是忽略了教师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可激发学生的情感,而这些能对学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人文力量感召。

其实,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更要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教学反馈的及时订正或补遗。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它的存在是为了增强教师的作用,加强师生互动,而不是要削弱或代替教师的。所以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教师应作必要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从中获得知识,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总而言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立足点应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赶时髦、摆花架子。我们应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发扬传统教学的长处,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历史课堂,让传统的历史课堂也焕发出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