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历史图片提高课堂效益

2012-12-29 00:00:00陈红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2年9期

一、有效利用历史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教学中利用历史图片不仅可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我在讲解“抗日战争”内容时,在导入的环节就引用了图1。这幅图片展示后,学生很好奇,提出疑问:日本开拓团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他们为什么要泼漆毁掉名单?这样与现实结合的设计,很自然地让学生想知道近代日本侵华的史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利用历史图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 有效利用历史图片提高学生记忆、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历史学习需要在阅读、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而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相比,具有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丰富的历史信息的特点,历史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能更容易让学生记住。如我在讲解“古希腊民主政治”内容时,投影展示了“古代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图略)。通过地图,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了希腊的地理位置,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这样的地理位置对希腊的经济会有什么影响?在经济活动中,人们形成了什么样的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记忆、理解古希腊地理位置对民主政治的影响,明显要好于直接呈现文字材料的教学方式。

2 有效利用历史图片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比较性和辩证性。历史图片与文字材料相比,可以更直接地展示相关的历史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和理解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历史图片设计问题引发对比,训练学生的比较能力。如在讲解“北宋商品经济”内容时,我向学生展示了图2和图3,并设计了如下问题:北宋东京与唐朝长安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对图片的比较分析,学生很容易总结出了北宋的商业活动变化:突破了市坊空间限制;突破了时间限制,出现了专门市场如鱼市,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北宋的商业活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对北宋商业活动的变化认识得会更加深刻。

3 有效利用历史图片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和发散性。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基础上的。历史图片就是一种有效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阅读历史图片,可以独立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培养思维的自主性和发散性。如在讲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问题时,我向学生展示了图4和图5。学生看到图片以后,自然就会想到以下问题:这些票证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见过,那么它们是在哪一历史时期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票证?这些票证又是在什么时候退出历史舞台的?这两张图片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发散性思维,学生就能得出以下答案: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票证既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全国对生活各个方面的统一分配,也体现了物资极其匮乏。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丰富起来了,国家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这些票证在20世纪90年代退出了流通领域。

三、有效利用历史图片实现思想教育功能

历史图片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挖掘其精神内涵,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历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积极健康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在讲解日本侵华罪行时,可以使用图片“南京大屠杀”以震撼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日本所犯的滔天罪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很显然,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历史图片,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高考的趋向,但是在引用图片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 选择性原则。历史图片丰富多样,但是我们的教学时间有限,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应尽量选择一些能突破重难点的图片进行教学。图片的运用与语言的表述一样,不在多而在精,切忌形式化。

2 启发性、有效性原则。在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运用,不仅要达到传授相关基础知识的目的,还要达到能力培养的要求。运用历史图片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观察图片、联系比较、想象等能力,让学生去思考、探究,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