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学校的基本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心态和习惯。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讲、学生听,这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更有些胆怯的学生,课堂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课下不敢问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1.教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教师和学生双方互相协调,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师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工作、生活中的不如意,有时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为此教师应该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把积极、愉悦的心态展示给学生,为他们营造一个活泼、有趣味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让学生在兴趣的感召下主动学习,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生记忆中国近代史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个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时,我让他们运用多种方法记忆,并在课堂上展示。结果有的学生采用了想象记忆法,有的学生采用了谐音记忆法,有的学生采用了概括归纳法。这样,在热烈的探讨中,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增强了记忆,又培养了多种能力。
二、放飞自信的梦想
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信心,也是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的主要内涵。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发育高峰期,变数很大,要发展就必须面对种种挑战,只有树立了自信心,才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学生有明显的“向师性”心理特点,在这一特殊时期,教师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在自信中愉悦地学习。在教学中,我多次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教学方法,告诉学生“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去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学习任务。有了自信心,学生就能放松心情,在自信愉悦中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以博爱来感召学生
爱的体验是人发展的动力,有了爱,就有了奋斗、拼搏的勇气和力量。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爱与被爱,从而能够健康成长。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以充满爱的胸襟关怀每一位学生。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某些教师对学困生关爱不足,在学困生面前表现得过分严厉甚至武断,导致学困生沮丧、自卑,往往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教师应清楚,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没有永远的学困生,只有暂时学习落后的学生,教师要以包容、博大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关怀下学习、成长,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用不断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达到一个个新的高度,完成自己的人生蜕变。
四、创设活泼的文化氛围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内浓厚的文化氛围也对学生学习、成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譬如用名言、警句、座右铭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等;用“教师导语”让学生感到浓浓的师生情,使学生产生高度的责任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优异的成绩挥洒自己的青春、构想辉煌的人生蓝图;用“学习园地”栏目将各科知识以风趣、幽默的形式展示出来加以训练,让学生在放松心情之余,既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设置“我能行”栏目,展示学生的一个个学习目标和一份份人生宣言,让学生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状态中愉快地学习。
总之,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以自信乐观的心态努力学习,是我们教师应努力做到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去播种希望,用希望和真诚点亮学生成长的每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