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应急救护

2012-12-29 20:10:53王黛菲
科学24小时 2012年5期
关键词:重物伤者综合症

□王黛菲

地震中的应急救护

□王黛菲

谁也不知道亿万年来,地球曾经历了多少次的山呼海啸、天崩地裂。人们从对自然威力心怀惶恐顶礼膜拜,到逐渐了解如何预测与防护无数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学会自救与互救,已是当今人类求生的基本需要。

遭遇地震如何自救

突遭地震,难免惊惶,若一时逃不出去,应就近寻找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相对安全之地蹲下或趴下,并利用枕头、坐垫、书包、脸盆或厚书本等护住头、颈等重要部位,以湿毛巾、手帕等捂住眼睛、口鼻,待地震过后,再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处。若被埋压,则务必坚定求生意志。困于废墟,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不要盲目乱喊,等听到外面有动静时再呼救。还可通过敲击锅碗瓢盆、金属管道等能发出声响的物品,尽一切可能向外界传递求救信息。等待中,应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尽量拓宽生存空间。如被埋压难以移动,应设法挣脱手脚,小心谨慎地先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捂住口鼻以防过多吸入尘土造成窒息。

遭遇地震如何互救

地震现场往往秩序混乱,又缺医少药,而伤员却大批同时出现,且伤情复杂,往往是多发伤与复合伤并存,还可能同时诱发旧疾。大灾难面前,需要医疗、公安、电力、交通等部门协同作战,使搜寻、脱险、救护一体化。但人手有限应合理分配,普通民众以挖掘为主,医务人员以救治为主,遵循先近后远、先多后少、先易后难、先救后治的原则,同时尽可能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壮大抢救力量。挖掘时尽量采用小型轻便的工具,接近被困人员则改用纯手工操作,防止被埋者周围的支撑物发生坍塌。先帮助被埋者露出面部,迅速清除其口鼻中的灰土避免窒息,再向下挖掘暴露其胸腹部。若一时无法救出,可先输送牛奶等流质食物,做好明显标记等待援助,切不可强拉硬拽,否则很有可能导致脊柱损伤造成终身截瘫。

地震中易被忽略的挤压综合症

地震中有些伤员因短时间内症状表现不明显,在分类后送时未引起足够重视而延误了抢救时机。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地震中很容易被忽略的挤压综合症,多见于肢体被重物压砸、掩埋和挤压等,地震中尤其多见。因伤者的症状往往是在解除挤压后才逐渐显现并加强,从最初仅受压部位迅速肿胀,到后来有效循环血量突然减少而发生休克乃至死亡,常常只是并不太久的时间。因而在抢救压埋过久的伤员时,必须高度预防。而现场急救首先要尽早解除伤员受压状况,即使伤者仍能活动肢体,也应将其固定制动,并用担架送往医院。必要时可用衣物、竹竿等制成简易搬运工具,否则组织分解产物会迅速大量地侵入到血液循环。处理时注意勿抬高伤肢,开放性创伤可妥善包扎但不要加压,除非迫不得已,否则禁用止血带。局部应适当降温以降低组织代谢,推迟感染发展。必要时给予镇痛、抗感染药。若伤者意识清楚,可口服淡盐水、ORS口服液或含盐饮料,再将其迅速送往医院或等待120专业人员到达。

地震是大自然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在难避难逃的情况下,家庭、邻里间若能在最短时间内展开自救与互救,是减少伤亡最见成效的措施之一。而平时就学习和掌握一些救护知识防患于未然,应该并不仅仅只在每年的“减灾抗震月”才引起人们的重视。

猜你喜欢
重物伤者综合症
搬运伤者
关注夹腿综合症
启蒙(3-7岁)(2019年5期)2019-06-27 07:25:04
超重失重演示器
搬运重物时怎样才能不伤腰
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再开溜是否构成逃逸罪
红土地(2017年1期)2017-06-05 09:37:27
交通肇事发生后伤者可以得到哪些赔偿
新农业(2016年15期)2016-08-16 03:40:47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为什么吸盘能挂重物
重物移运器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