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战:克敌制胜的法宝

2012-12-29 20:10王瑞良
科学24小时 2012年5期
关键词:夜视我军红外

□王瑞良

夜 战:克敌制胜的法宝

□王瑞良

夜战,历来受到军事家的高度重视

夜战,顾名思义,就是在夜间进行的作战行动。由于夜战能有效地隐蔽自己、减少伤亡、出其不意、近战歼敌,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因而它历来受到军事家的高度重视。

我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中就提出过“夜战”的方法。公元478年,吴越笠泽之战,越军主力乘夜暗,出其不意偷袭吴军,大获全胜,可谓是冷兵器时代最成功的战例之一。

进入火器时代,线膛枪和速射武器运用于战场,夜战更是以偷袭与强攻相结合的方法近战歼敌,且每每奏效,受到人们的青睐。

两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化学能和电能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夜间照明手段,如探照灯、照明弹等,但并未因此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特质的夜战。直到上世纪50年代,随着光学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形式多样、功能先进的夜视装备,使得征服黑暗成为可能,这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夜战。

综观美国近20年来的战争,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大都是在夜间发起的,可见夜战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打夜战,离不开高科技夜视装备

早在上世纪40年代,德国因发现硫化铅和几种红外透射材料而率先研制出主动式红外夜视探测仪,但未能在二战中实际应用。美国研制的红外夜视仪虽然比德国要晚,却抢先将其应用于实战——1945年在进攻冲绳、消灭日军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里所说的“红外夜视仪”,是一种利用光电转换技术开发的夜视仪器。按照功能不同,它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前者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而后者则不发射红外线,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故又称为“热像仪”,具有穿云透雾的观察能力。

1991年海湾战争由于美军装备了夜视器材,美军能够先于伊拉克军队的坦克而发现对方,并开炮射击。而伊军只是从美军开炮时炮口射出的火光才得知大敌在前。2003年3月19日夜,美军出动两架F-117隐形战斗机,以名为“斩首行动”的夜间空袭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由于夜视装备的大量使用,美军等于为士兵和战车安上了“火眼金睛”,使夜战战场对其“单向透明”,从而能够不分昼夜全天候作战,牢牢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目前美军给一线作战主力部队都配备了数量充足、型式多样、功能先进的夜视装备。如一种为飞行员提供的夜视系统(PNNS)在夜间对坦克的探测距离达12千米,识别距离为7千米。另一种为坦克炮长提供的红外热成像系统(HTI-B),具有全天候、大范围探测、分辩、识别能力,其瞄准距离超过了武器射程。还有一种为“悍马”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和101空中突击师配备的“陶”式和“标枪”式反坦克发射系统,采用了AN/TAS-4热成像瞄准仪,它不仅可在夜间使用,白天也可使用,能穿过烟幕、薄雾、伪装和树林等发现目标,在夜间可对2~6千米以外的装甲目标进行探测和射击。

如今,美军已将夜视装备配置到每一名士兵,有的连队甚至配有三套。其中大多数都是崭新的AN/PVS-14夜视镜。该镜重0.4千克,既可戴在头上用单眼观察,也可手持观察或置于轻武器瞄准器上。它们极大地提升了作战的主动权。

与此同时,新一代更先进的增强夜视镜也在研发中。它们装有极为敏感的热传感器以及能实时传输各种数据的内嵌式LCD装置。为了测试这种传感器的敏感性,一位军人把手在墙上蹭了蹭,然后收回来,通过目视镜,人们仍然能从墙上看到他的手印;他又用脚在地上踩了踩,脚印同样留了下来,而且鞋子因为留有余热而在继续发光。

实际上,这种仪器内置有一个类似索尼3D眼镜的显示屏,能够显示士兵可能需要的几乎任何一种数据:地图、信息、位置、与无人机或者其他士兵之间的距离等,而且这些数据在士兵看到的同时,也能让指挥官看到。

有了这些高技术夜视装备,步枪、坦克和导弹等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发挥和白天里几乎一样的威力。

在夜训中探索打赢夜战的有效战法

面对外军夜战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军因应形势,加强了夜视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大力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的夜战能力。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军就已开始配备、使用国产微光夜视仪和红外热像仪。它们在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曾公开亮相。如红箭-9重型反坦克导弹车上装备的一种热成像观瞄仪,最大探测距离达6千米以上,最大识别距离超过4千米,持续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在沙尘暴天气与夜间所拍摄的图像相当清晰明锐。又如我军99G坦克所用的夜视仪,探测距离约为2000米,接近美国M1A1HA坦克所用夜视仪的水准。

然而,由于国力的差别,我军目前还不可能将夜视装备配备到每一名士兵,只能给特种部队、少数精锐部队和伞兵等配备第二代微光夜视仪。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军费的增加,一些更先进的夜视装备普及到各部队只是个时间问题。

先进的夜视装备固然重要,但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并不完全在于武器装备,还要看指战员的勇敢精神和顽强斗志,看部队对战术的灵活运用。

我军素有擅长夜战、近战的光荣传统,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夜战经验,它们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晋西北的一场夜袭明阳堡日军机场的战斗,我军以少量人员牺牲为代价,用手榴弹炸毁全部日机24架,歼敌100余人,摧毁日军苦心经营的机场和其他防御设施,成为近代夜战史上一次著名战例。难怪西方强敌曾发出感叹:“连月亮也是中国人的。”

但是,在信息化条件下,面对技术装备强于自己的对手,如何打好夜战,我军还缺乏经验。怎么办?只能通过严格的训练来创新战法,积累经验。正如广大指战员所言:仗在夜间打,兵就要在夜间练!

这里,仅以解放军某部前不久在科尔沁草原进行的一次夜间实兵实弹演习为背景,简要介绍一下该部队探索、总结出的如何打好现代夜战的若干新战法。

靠信息化“点亮”夜战

这是一支庞大的部队,仅各种作战车辆就有800多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如何保持开进队形、准确到达预定地域,是首先要面对的一道难题。在一种新型导航定位系统的指引下,仅用了两个小时,部队就全员按时到达。电子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该系统在车队开进时自动标绘的各部队坐标和行军路线图,它们会实时传送到各级指挥部和开进分队,这样,就确保了部队在夜间生疏地形条件下按时准确到位。

该部队把提高夜战能力的突破口放在了现有信息化装备的使用上。如热像仪、微光夜视仪等观瞄器材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各型直瞄火器夜间准确捕捉目标和精确打击的能力。发起进攻时,他们利用导航定位仪,将各个进攻目标提前设置,标好路线,引导各群实施攻击。火力打击阶段,射击指挥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全新的指挥控制模式,使射击时效提高3倍,破解了以往精确打击难等瓶颈问题,使“黑夜”变得如同白昼一样。

用新战法“制造”迷雾

信息化条件下夜间战场单向透明,很难伪装。部队通过对敌方弱点、防护难点和夜暗特点等的深入研究,摸索出“土洋结合系统防护”、“被动防与主动骗”、“瞬间强光照射”等有效战术。他们运用多种器材进行伪装,增强了对可见光和合成孔径雷达的防护能力,从而使“敌”方的多次立体侦察无功而返。

进攻时,在多个方向组建佯攻网,制作各类假目标、假热源、假阵地,并利用战场音响掩护作战行动。由于多种欺骗手段的综合运用,为战场制造出层层“迷雾”,增大了“敌”方目标识别难度,扰乱了“敌”作战决心,有效地隐蔽了自身意图。随着两颗照明弹划破夜空,阵地前沿恍如白昼,“敌”方各类夜视装备瞬间致盲,目标明显暴露,于是部队乘机发起攻击,一道道火舌形成强大的火力网,顿时将“敌”前沿阵地摧毁。

战斗中,部队还针对“敌”夜视侦察装备的战术性能,探索出小群多路跃进,分时分段有重点地建立防空部署,预设多个阵地快打快撤等多种战法,大大降低了“敌”发现和毁伤我方目标的几率。

借火力战“撕破”防线

演习前,部队针对夜战中火器占领阵地难、发现目标难和精确打击难的实际,对实弹射击中四大类40余个重点难题进行攻关研究,编制出《夜间实弹射击指导手册》。其中将部队融合、侦察、指控、打击、评估等火力链路中的各个环节连为一体,实现了打击目标实时捕捉、射击指令实时下达、打击效果实时评估,大大增强了实战效果。夜暗中,“击发!”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只见一发发炮弹在“敌”阵地前“绽放”,一个个目标被摧毁,一道道防线被“撕破”,“敌”前沿阵地顿时变成一片火海……

我们坚信,随着夜视装备的不断完善,加上全军将士发扬擅长夜战、近战的优良传统,我军完全有可能重新夺回“制夜权”,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夜战。

猜你喜欢
夜视我军红外
网红外卖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闪亮的中国红外『芯』
8路红外遥控电路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夜视能力药水
美国公司研发的新型夜视镜
一段往事
OIP公司获得夜视瞄具定货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