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化学纸笔测验题的有效设计——以南通市2012 年中考化学试题为例

2012-12-28 04:44:36吴丛铎
化学教与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考查化学探究

吴丛铎

(如东县实验中学 江苏 如东 226400)

纸笔测验就是我们俗称的书面考试。 尽管有很多人反对一卷定终身,因为分数不等于能力,可纸笔测验却是当下相对客观公正的选拔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纸笔测验能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操作方便,是最常用的学业评价方法。 ”所以,如何用纸笔测验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成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期, 笔者研读了多个省市的2012 年中考化学试卷,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导引下,中考试题已改变过去“只考查知识与技能,只关注学习结果”的弊端,评价目标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本文以2012 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试题为例, 试说明纸笔测验是客观有效的定量评价方式。

一、准确把握学习要求,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南通卷(理化合卷,其中11-25 题为化学试题)(略)

评析:南通卷的化学题很重视对“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路)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后续学习和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围绕基础性、主干性知识设计试题,考查学生对学科核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虽然试卷分值只有60 分,但重点知识覆盖率仍达98%以上。 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考查的试题有11、12、13、14、15、16、17、18、21(1)(2)、22(1)、24【实验准备】(1)、25(1);对过程与方法及学科思想进行考查的试题有19、20、21(3)、24【实验准备】(2)、24【方案一】【方案二】;注重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例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23 题)、环境保护(11 题)、生活中的化学(25 题)等;注意了再生性知识的考查以及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如23(2)、25(3),着眼学生未来发展。 从我们学校的测试结果看,试卷的区分度合理,得分情况与学生平时表现出的学业水平吻合。

二、合理创设试题情境,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纸笔测验的试题时,不应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取用鲜活的情景,体现实践性和探究性。

2012 年中考,各地试题情境真实,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反映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社会、环境、现代科技等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南通卷第25题

25.(8 分)维生素C 是一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 查阅资料可知下列信息:(图表,略)请参与下列问题的讨论。

(1)维生素C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现有黄瓜、馒头、牛肉,其中富含维生素C 的是______。(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维生素C 的还原性进行实验探究,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说明维生素C 在空气中氧化除跟氧气有关外,还与______有关。 因此,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蔬菜维生素C 的损失______(选填“大”或“小”)。

(3)①该兴趣小组同学对某果汁饮料中维生素C 的含量进行测定,反应原理为:

实验步骤如下:

a.取果汁饮料10mL,用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到50mL

b.加醋酸溶液酸化

c.加入少量指示剂

d.逐滴加入稀碘水至完全反应。 实验测得恰好反应时, 消耗溶质碘的质量为25.4mg。 计算该果汁饮料每100mL 中含维生素C 的质量为多少mg? (请将计算过程写在答题卡上)

②有些同学在测定时,未加入醋酸溶液酸化,测得维生素C 的含量明显小于其他同学。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化学教学有责任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帮助学生营养保健。 本题涉及到的维生素C 广泛存在于同学们熟知的蔬菜水果中,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而通过“兴趣小组同学对维生素C 的还原性和含量的实验探究”, 可考查学生对“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的了解,考查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及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生吃新鲜蔬菜”和“加醋炒菜”等健康饮食理念,改变不科学的饮食方式,科学生活。

三、搭建实验探究平台,提升科学素养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 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各地试题均将化学实验作为探究活动的重要平台,通过实验探究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一般方法的认识,及分析实验的思维过程、迁移运用有关实验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南通卷第24题

24.(9 分) 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准备】(1)用98%的浓硫酸配制10%的硫酸溶液,现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在稀释时,一定要______,并不断搅拌。

(2)准备两块表面积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并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要求两种金属片表面积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一】将除去氧化膜的镁条、铝条,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反应,观察到镁比铝反应更剧烈,说明______。

【方案二】(1) 连接仪器组成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某学生用抽拉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发现被拉出的针筒活塞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漏气?______。

(2)依次进行镁、铝与硫酸反应,写出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要比较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可以测定两种金属与硫酸反应得到相同体积氢气所需要的时间;还可以测定______。

【方案三】请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方案,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______。

评析: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本题涉及提出问题、制订计划(【方案二】(2)【方案三】)、进行实验(【实验准备】(1))、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方案一】【方案二】(1))、反思与评价(【实验准备】(2))、表达与交流(整个答题过程)等要素,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中考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本小题的得分情况与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密切相关, 以对【实验准备】(2)的解答为例,有学生回答“控制变量”,言简意赅;有学生则答“表面的氧化膜致密,阻止反应继续进行”,风马牛不相及;可见,精心设计的实验探究题能有效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引导关注STS,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用考题引导学生关注STS(科学、技术、社会),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体现化学课程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密切关系。

例:南通卷第23题

23.(8 分)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利用海水可制取许多化工产品。

(1)用海水制食盐,常通过______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少量的CaCl2、Na2SO4等杂质。 除去上述杂质,先加过量BaCl2溶液除去______, 再加______溶液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生成的沉淀经______除去。

(2)从海水中提取溴常用吹出法,即用氯气(Cl2)将海水里溴化钠(NaBr)中的溴置换出来,再用空气或水蒸气吹出溴(Br2)。 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氯气置换出溴单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在pH=3 的酸性条件下进行,可用______测定反应液的酸碱度。

②吹出的溴和大量空气混合在一起进入吸收塔(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根据流程图分析,通入SO2的目的是______。

评析:南通滨江临海,海洋是一座“液体矿山”,“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 多种,人类资源匮乏,利用海洋资源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目前,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 该题涉及图例、生产简要流程,是一条集知识、信息、双基、能力于一体的,体现初高中知识衔接的综合题,关于食盐炼制的基本原理已进入初中化学课程内容,“23(1)”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粗盐的提纯、复分解反应及实验设计思想的理解程度,“23(2)”则考查了学生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应用模型、比较等科学方法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23(2)②”通入SO2的目的是“富集溴单质”,得到溴单质这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角度回答“分离出溴”亦可,该题有一定的开放性,但不管从什么角度回答,都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进一步引起学生对与化学有关的资源问题的关注。

五、规范表述化学用语,考查学生的学科素质

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特殊语言,初中化学接触到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合价、原子团、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等,这么多的化学用语,在考试中一般都要涉及到,学生正确运用几率,可以很好的说明学生的学科素质。

例:南通卷21题、23(2)、24【方案二】(2)

21.(8 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质组成及变化的本质。

(1)上述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有______(填序号,下同);在化学反应中最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由②、③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上述粒子所属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化合物,请写出由上述某些元素组成的一种酸的化学式:______,一种碱的化学式:______。

(3) 下图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该反应的本质是______结合生成水。

请写出一个与上述反应本质相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21 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观察5种粒子的微粒符号和结构示意图, 从结构的角度对原子、离子、元素进行区分,考查学生书写化学用语的技能。 通过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的了解以及物质组成的规律的运用,21(3)考查学生对中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学生可书写的化学方程式不唯一,有一定的开放性。 23(2)需要考生读懂用化学用语表述的流程图,然后“写出氯气置换出溴单质的化学方程式”,笔者与所教班级学生交流时发现,有些平时学科素养较好的学生也将化学方程式书写成了Cl2+2NaBr=2NaCl+2Br,溴单质(Br2)的化学式写错了,细读试卷,觉得“(2)从海水中提取溴常用吹出法,即用氯气(Cl2)将海水里溴化钠(NaBr)中的溴置换出来,再用空气或水蒸气吹出溴(Br2)。 ”这段文字中提供的信息若再精准些,学生便能更好地区别溴元素与溴单质,然后用化学用语准确答题。

纸笔测验是人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融教学原则于其中的检测评价手段。 符合《课标》要求的纸笔测验可以促进教学,引导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是检测教学绩效不可缺少的教学评价方式之一。

[1] 任宝华.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化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3

[2] 蒋极峰.正确认识考试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5):179-180

猜你喜欢
考查化学探究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高中数理化(2024年8期)2024-04-24 16:58:14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中学化学(2017年6期)2017-10-16 09:47:38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中学化学(2017年2期)2017-04-01 12: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