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开发者个体生存状况扫描

2012-12-28 03:11姜美芝
互联网天地 2012年12期
关键词:开发人员开发者个体

文|姜美芝

应用开发者个体生存状况扫描

文|姜美芝

IT行业曾经是很多心怀梦想的年轻人的风水宝地。大家心目中的新型英雄人物,大都是像马云、马化腾、李彦宏这样的IT创富典型。在这些人物中,正是以IT领域大佬居多。即便今天,IT业虽然没有了早年的繁荣,但无疑还是最吸引年轻人的行业。在应用软件、尤其是移动应用开发领域,同样聚集着大量极具想象力和创意的年轻人。他们或许没有马云、李彦宏等人那样的野心和魄力,但同样不乏创富的欲望和追求创新的勇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应用的规模逐渐赶超电脑应用,越来越多的个体开发者选择在手机平台上开发应用,而不是选择传统的电脑平台。

然而,手机市场和应用市场的规模虽然越来越大,但对个体开发者而言,生存的环境似乎并没有好过从前。2011年底,APP增长202.5%,AGM三大平台APP总量超过135万;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占整体互联网用户数的69.3%,其中70.5%的开发者尚未盈利。

这不是一个人的故事

2000年前的几年时间里,煤炭行业很不景气,不少单位都发不出工资。作为采矿专业的毕业生,笔者的很多同学都选择了逃离。在这些人当中,有不少人选择去做软件开发。那时候,软件开发是年轻人的乐园,很多“暴发户”都出身于这个领域。阿忆(化名)和笔者是同专业的同学,毕业后他在煤矿工作了两年,耐不住寂寞和清贫,辞掉了工作,甚至连档案都没带出来,就只身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北漂”。和众多年轻人一样,阿忆选择了做软件开发。

在一个软件培训班经过短期培训,阿忆就出师了,并且很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工作。那时候专业人才还很少,只要入门了,工作基本不愁。当然,工资待遇也还算不错。阿忆成了大家眼中的“大款”,他也不无得意地默认了。

这样的时光持续了几年,智能手机开始进入中国。这让一直做电脑应用和电脑游戏应用的阿忆感觉到了压力。但他无疑是一个很有适应能力的人,经过一年的准备,他迅速转向了手机应用开发领域,而且很快就转型成功。随后的一段时间,阿忆更是意气风发。手机应用比电脑应用更有市场,也更容易敛财。不到两年时间,阿忆就成了真正的“大款”了,在四环内买了一套过百万的房子。那时候,房价还没现在这么贵。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这样,任何一个行业门槛再高,只要有利可图,就挡不住想要进入的人。当阿忆这样的新白领引领潮流的时候,很多年轻人选择了学习和跟随,进入手机应用开发领域的人越来越多。从2010年开始,手机应用开发队伍就逐渐人满为患了。

阿忆虽然进入时间很早,有了经济和经验的双重积累,但由于生活本身的经济成本加大,导致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2011年,在我们的追问下,阿忆透露:手机应用软件的市场虽然越来越大,但由于进入的开发人员更多,导致价格大幅下跌,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且由于应用软件的水平参差不齐,也影响了软件推广。阿忆原本刚买了第二套房子,但他的收入应付月供就已经比较吃力了,再加上他的生活水平已经在较高的高度,很难从原有的圈子里退出来。

经过半年的坚守,阿忆终于决定离开北京,准备回老家创业。

早期应用开发者的创业生涯经历,大多与阿忆相同,虽然“晚景”可能凄凉,但毕竟有了一段不错的职业体验,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对他们来说,即便远离这个行业,也可以很好地生存下去。但对于新进入者而言,现状颇为尴尬,前景也并不美妙。

个体开发者生存状况扫描

与大部分个体开发者相比,阿忆的经历算是非常不错了。他赶上了应用软件的黄金期,也赚到了足够的财富。对目前大部分新进入者来说,就没那么好运了。这些迎头赶上的人们,追赶的是消费潮流,却不是生产潮流。对应用消费者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对应用开发者而言,这并不是最好的时代。他们虽然遇到了手机应用的黄金期,却很难坐享其成,而且很多人还在这波潮流中迷失了方向。

阿诚(化名)上学期间就喜欢赶潮流,在同学中是出名的“潮人”。工作不久,他就被SOHO的生活方式所吸引,在朋友的推荐下,他自学成才,成了一名专业的应用开发者。起初,他还颇为兴奋,得意地告诉我们,人才市场上招聘应用开发者的企业很多。然而,在试用了几家企业之后,他就失去了兴趣。据他所言,这些企业的待遇太低,他的劳动力被剥削得无以复加。之后,他开始了个体开发者的生涯。

应该说,阿诚是个极有天赋的开发人员,无论是开发数量还是产品质量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竞争太过激烈的市场并没有带给他应有的回报。应用软件市场鱼龙混杂,产品同质化严重,有限的优质产品在大量同质品和劣质品的掩映下,很难脱颖而出。在这种背景下,不用说开发者个人,就连那些小型的开发团队,也很难获得认可。只有那些获得资本认可的开发公司和部分开发团队,才能够凭借资本的优势和良好的推广,将产品广而告之,成为真正的赢家。

阿诚苦心经营,一个月平均收入不过5000余元,比起他原先的工资收入,少了将近3000元,与他的预期薪资相比,更是差之甚远。但相比而言,阿诚的收入还是中等偏高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开发者群体的收入远低于阿诚的收入。尽管如此,应用开发人员的队伍依然在不断膨胀。

艾瑞咨询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国手机应用开发者人数已近100万。其中,面向苹果iOS系统的应用开发者约14万人,面向Android系统的开发者约75万人,面向Symbian平台的开发者约4万人,其他开发人员约7万人。在这些人员中,个体开发者和小型团队的人员数量约60万人。这些开发者大都是白手起家,没有资本支持,只能靠自身的勤奋和努力获取回报。

在娱乐消遣和普通应用项目上,中国消费者普遍没有付费的习惯,小量的付费应用面临着无人下载的尴尬处境。在免费成风的大背景下,想靠出售应用赚钱是不现实的。当前,大部分个体开发者都采取了“免费App+植入广告”的盈利模式。经常玩手机的人会发现,大部分智能手机开机后会自动启动很多应用,尤其是在Android系统上。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Android系统本身是免费的,但这种免费是建立在广告推广的基础上。而那些自启动的应用,就是Android系统的收入来源。

作为个体开发者,在利润分成上是不具备话语权的。虽然他们创造了全部价值,但只能分享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大部分利润被应用市场价值链和各种广告平台瓜分了。那些下载量极小、甚至无人下载的应用,在应用市场上比比皆是。偶尔出现一款流行的软件,开发者也只能赚取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利润。

毋庸讳言,大部分个体开发者的处境极其尴尬,不要说发财致富了,生存本身就是个问题。那些经验丰富、成果斐然的开发者,也因利润分割的不均而颇为无奈。

如何摆脱应用平台和广告平台的“双重桎梏”,成为自主应用的所有者和利益的享有者,就成了个体开发者的梦想。

个体开发者前景遐想

很久以前就有人说过:软件开发人员吃的是青春饭。相比传统的软件开发者,当前的应用开发者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既然是青春饭,就必须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获得足够丰厚的回报,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涯结束后凭借积累的资本进入其他领域。

那么,对于处境尴尬的个体应用开发者来说,前景到底如何呢?

从好的方面来看,随着应用市场的日益成熟,利润分成体系和下载监测手段会日益成熟,这有利于保护个体开发者的利益。虽然个体开发者缺乏话语权,但在部分开发企业和开发团队的努力下,应用市场的分成体系会日益规范和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个体开发者的利益。同时,随着检测手段的完善和成熟,个体开发者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应用的下载量和使用量,能够为争取利益提供确凿的“证据”。

从不利的方面来看,应用开发人员的总量在不断上升,加剧了应用市场的竞争,也压缩了应用软件的利润空间。同时,随着大型开发团队地位的提升,垄断的趋势会越来越严重,对于个体开发者而言,这无疑是极为严峻的挑战。

应用市场发展迅猛,还远未到饱和的状态。只要能抓住市场趋势、消费心理,生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要想真正的掌握话语权,就必须联合起来,采取团队作战或者联盟的方式进行开发。

可以想象,个体应用开发者的总量会越来越多,但那些有远见的开发人员,会尽量避免单兵作战,选择团队开发。

猜你喜欢
开发人员开发者个体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Semtech发布LoRa Basics 以加速物联网应用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85后”高学历男性成为APP开发新生主力军
16%游戏开发者看好VR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后悔了?教你隐藏开发人员选项
三星SMI扩展Java论坛 开发人员可用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