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要讲的就是关于钢结构住宅的产业化。关于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我已讲过三次,第一次在四川,第二次在福建,第三次在江苏,这是第四次了。但每次都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无谓的空谈。每讲一次,我都能在以下两个方面增加了认识,取得些成效。要不要讲第五次我不好说,因为这个报告在2011年的工作上讲的不错,钢结构委员会2012年工作方向第一阶段就是推进钢结构住宅的产业化,可能不仅仅是今年,往后都要继续做下去。
一是推广意义很大。钢结构住宅的产业化这方面意义很大,究竟多大要看怎么去做。我们多次讲过这个问题之后,国家很多专家、新闻工作者也高度重视,做到了报上有字、电上有声、网上有页、视上有影,都在宣传钢结构的产业化。
二是推广难度很大。钢结构住宅的产业化这方面的难度也很大,意义很大难度很大,究竟多大多难我不好说,因为至今钢结构住宅只占全部住宅的百分之一、百分之零点几。难度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加,住宅产业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科技进步和节能减排的发展程度而定。我国现在是全球经济第二大国,但是人均水平很低,还是发展中国家。钢结构产业和经济实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的住宅是50年代茅草房、60年代砖瓦房、70年代带走廊、80年代建小楼房、90年代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住宅还远远没有形成规模,我只是预测二十一世纪就建筑结构来说是钢结构世纪。另外与住宅产业化有关系,住宅产业化到今天为止也没有形成产业化的一系列要求,还差的很远很远,这有待专家去研讨。
还有新型建筑工业化问题。我们的建筑业到今天为止不是知识密集型,不是技术密集型,而是劳动力密集型。还有我们的科技进步,尽管有技术进步但是离不开笨重的体力劳动,离新型建筑工业化还差很远很远。建筑业的科技进步也是存在有很大差距,需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还有与我们节能减排发展有关,节能减排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但是我了解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技术措施上也有很大差距。客观上与经济实力有关,与住宅产业化有关,与新型建筑工业化有关,与科技进步有关,与节能减排的要求程度有关。
主观上是我们政府部门并没把这个放在首位,但是我们有文件,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已经作为一个软课题,下达给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作为住宅产业化这一科技项目。我们得到住建部领导的批示,协会给住建部打的报告部长都有批示。作为企业家来讲我们有胆有识,30强的企业在当今住宅推广上做到什么程度,有多少家在钢结构住宅上有新的突破,我知道的企业有杭萧钢构、上海宝钢集成公司和鞍钢。钢结构专家委员会的专家是有责任的,我也注意到钢结构专家在钢结构住宅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如何发动起向中央领导去提出专家的意见,去年人大会议有两个提案是关于钢结构住宅的,住建部也有了回应,作为我们协会来讲要组织企业家、专家去日本考察。同时组成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研究的课题组,已经开始了工作。总之,从主观来说要全社会动员起来开展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调查研究。
钢结构住宅的大多数构配件都可采取工厂化制作和生产,机械化作业效率高,可实现设计标准化、模数化,带动建筑部品生产规格化,有益于从工业化走向大规模的通用体系,即发展以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建筑构配件、建筑部品为中心,逐步形成以专业化、社会化生产和市场化供应为基本方向的产业发展模式。钢结构建筑的优势有:
一是建筑材料大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近四成,每年我国城镇所产生的建筑垃圾高达4亿吨。而钢结构住宅改建和拆迁较为容易,70%的材料均可再利用,其建筑垃圾比钢混结构住宅减少2/3以上,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二是建设过程充分体现节能减排要求。建造钢结构住宅的物料总运输量比钢混结构减少1/2以上,施工占地比钢混结构减少1倍以上,现场水电用量比钢混结构减少1~2倍,施工噪音比钢混结构降低30%以上,外运渣土量比钢混结构减少30%~50%,使用能耗比钢混结构降低20%~30%,技术贡献率比钢混结构提升15%以上。
三是工期更短更快捷。钢结构住宅施工,多采用构件、板材配套件运到现场进行连接和装配,各项工序可立体交叉作业,比钢混结构施工工期减少30%-50% 。施工作业受天气及季节因素影响较小,可实现工厂制作与现场安装平行进行,一些标准化的住宅体系可随订货、随建造,全天候进行装配作业,大大缩短建造周期、节省资金成本。
四是建设成本可以大大降低。行业检测数据表明钢结构住宅尽管用钢量高于钢混结构,但混凝土用量减少2倍以上;非主材造价比钢混结构降低50%以上、墙体造价降低6%左右、人工费降低4%左右,建筑有效面积增加近10%;钢结构住宅自重比钢混结构减轻30%-50%,减少30%的桩基工程、基础造价低;建设工期缩短,减少资金占用及利息支出;钢结构住宅的构配件如果能实现产业化,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其建设投入更加经济。
五是房屋的抗震效果更明显。基于我国地震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灾害重的基本国情,地震灾害是典型的土木工程灾难,建筑物是造成地震伤亡的最大杀手。据台湾对1999年9.21大地震房屋倒塌情况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达52.5%,钢结构仅为0.6%。据日本2011年3.11大地震的统计,因房屋倒塌造成的人员伤害微乎其微。而我国2008年四川5.12汶川大地震和青海2010年4.14玉树大地震,都因房屋倒塌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建筑物的抗震减灾能力,钢结构住宅应该成为防震减灾的首选结构体系。
六是可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钢结构住宅的推广与运用,可以带动与之配套的节能、环保的轻质建材的研发生产,带动钢铁、机械制造、工业化设计、材料回收等一系列相关产业链的升级。改变房地产行业传统的、低端的发展方式,减少对劳动力和资源的过度依赖,鼓励大量的建筑领域劳动力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通过培训提高技能,成为有社会保障的产业工人,提高工人的薪酬待遇,有助于缓解建筑工地“用工荒”难题。
七是充分体现民生工程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机统一。
推行钢结构住宅,可大幅减少水泥、沙石、模板和脚手架等资源的消耗,有利于保护耕地,持续满足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发展要求。按每年全国新建房屋20亿m2的规模,如15%采用钢结构体系,则每年可节约水20-30万吨、节约土地5-6万亩、节约水泥40-50万吨、节约标准煤500-6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00-1800万吨。如果我国钢结构住宅市场份额增长10个百分点,每年减少的污水排放相当于10个西湖水的总量,减少木材砍伐相当于9000公顷森林,节约用电相当于葛洲坝水电站一个月的发电量。
八是扩大建筑用钢量是对冶金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一钢铁大国,2011年钢铁产量预计将超过7.2亿吨。在钢铁企业库存加大、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的情况下,如果保障性住房建设能够下达300-500万套采用钢结构住宅体系,每套建筑面积拟按50m2推算,总建筑面积将达1.5亿-2.5亿m2,建筑用钢量可达1400万-2400万吨。有利于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可以把钢铁资源储备在住宅建筑产品之中,为钢铁企业寻找新的市场出路,为建筑业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培育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 。
九是发展钢构建筑是对建筑业走出国门的推动。中国的建筑业要走向国际市场,需要的是钢结构。我们现在参加国际竞争的工程就是钢结构工程,包括迪拜和其他地区的钢结构建筑。
钢结构住宅推广在世界发达国家由来已久,发达国家日本、美国、法国等国钢结构住宅占到全部城市住宅建筑百分之四十,这些国家不仅产业指导政策、房屋建筑标准由政府主导实施,并由行业组织牵头,研究开发了一整套成熟的钢结构住宅设计、建造、产品配套体系及工艺,随着工业化发展进程、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而发展起来的,已经到了相对成熟、完善的阶段。
在钢结构住宅运用方面,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丹麦是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日本是率先在工厂里生产住宅的国家,美国注重住宅的舒适性、多样性、个性化,法国是世界上推行建筑工业化最早的国家之一,瑞典是世界上钢结构住宅最发达的国家,其80%的住宅采用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住宅通用体系;丹麦走的是“产品目录设计”,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将住宅模数法制化的国家。
从最初解决住房问题、提高住房性能、居住水平,到建造绿色住宅,住宅建设随着不同阶段需要,不断发展提高的,钢结构住宅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追求数量(培育)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追求质量(成熟)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追求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阶段。
以日本为例,日本钢结构住宅推广、实施、协调、组织的主体是企业,而这些企业不是传统施工企业或房地产投资企业,而是大型生产企业:如大和、丰田、松下等都参与其中,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拥有完整的制造运营组织经验,通过技术创新,工业化生产手段,至上世纪末的钢结构住宅即达到住宅总量的30%,同时,住宅的质量及功能构成得到提高,能耗、材料消耗极大下降。如住宅节能水平已远远超过我国现行的50%标准。
美国地多人少,其住宅产业形式与日本略有不同。美国是以产业协会起主导协调作用,市场为手段。但生产方式与日本相似,即技术标准统一,建材、设备、产品通用,钢结构住宅形式以独立住宅(house)为主。日本地少人多,城市大多为集合住宅(类似我国情况)。
发达国家基于国情,住宅形态有所区别,但都关注节能降耗(可循环)、构件、产品都实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由于钢材的可加工性和符合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特点,由此,在日本钢结构住宅已成为主流。钢结构住宅在发达国家能推广,在我国能不能行,曾经有一个日本朋友说过,搞钢结构住宅,为子孙后代留的是财富,可再生使用,而混凝土住宅若干年后是建筑垃圾。听了很有感触,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鉴呢?
我们钢结构委员会多次去了日本、美国、法国、瑞典、丹麦,这次我争取在5月中旬出发,全面考察日本钢结构情况。
上世纪60年代,由于钢铁工业的落后,产量不高、材质较差、品种不全,使得高层或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只有为数不多涉外投资的高层建筑和桥梁工程采用钢结构,对建筑钢结构的认识和施工技术远远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现在中国的大剧院、大型图书馆、体育馆、海上大桥、火车站、航空港等都是钢结构的。
我国50年代、60年代钢很少,我们限制用钢,后来节约用钢,再后来合理用钢,现在的中国是鼓励发展用钢,扩大建筑用钢使用量。
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钢结构建筑技术开始在建设领域得到推广运用。特别是本世纪初,我国建筑钢结构在城市公共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体育场馆建设领域突飞猛进,在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开始起步,但在钢结构住宅领域还是薄弱环节。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建设部当总工的时候,就讲过21世纪中国建筑结构是建筑钢结构的世纪。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当前的薄弱环节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缓慢的问题。
早在2003年,北京市建委就委托节能墙改办组织专家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钢结构住宅情况调研,主要围绕三个问题,一是要不要在北京推广钢结构住宅体系;二是钢结构住宅体系存在什么问题;三是如何解决。历时半年,专家走访了北京、上海、天津、山东、安徽等地,考察了20多个工程项目。专家的结论是:钢结构住宅是先进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领域的重要体现,北京发展钢结构住宅具有良好的前景。建议重点应放在多层和小高层住宅上,采取节能65%的设计标准。在初级阶段不强调全装修、产业化、市场化,作为一个互动的过程来推动钢结构住宅的建设。
从2003年到现在已经过去10年,2002年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就颁布了《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导则》,2004年颁布了《钢结构住宅设计规程》,也没有得到大面积的应用。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推广为什么这么难,或者说我们推进缓慢的主要原因,除了我前面讲的主客观原因外,从大环境看是社会对钢结构住宅的认识,可信度不足,政府部门缺乏相应的产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从住宅建设行业看技术性的难题还制约着钢结构住宅的推广运用,钢结构住宅的一次性投入相对较高,房屋维护结构、楼板连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相对于开发商而言,在短期内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目的,使得其对采用低碳节能等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对钢结构住宅具有的有效面积大、施工速度快、品质好等综合性造价优势认识不足,钢结构住宅建设的推进缓慢。目前,只有一些大型钢铁企业或钢结构企业,如宝钢、杭萧钢构、北京住总集团在钢结构住宅建设上已经起步。据初步统计,我国的钢结构住宅只占到住房建设面积不足1%。
当然,我也很高兴地看到我国的钢结构住宅,经过多年来引进、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通过国内钢结构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开发运用,初具相对成熟的产业基础。近年来,宝钢、莱钢和杭萧钢构等国内企业开发建设了一批钢结构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达229万m2。其中,已建成规模较大的有山东莱钢碧海金沙嘉苑31.3万m2、四川都江堰幸福逸园7.5万m2、武汉世纪家园22.5万m2等,在建的有杭萧钢构包头万郡大都城,一期27.5万m2,二期29.5万m2。钢结构住宅的楼板体系、防腐防火技术,整体厨房和卫浴体系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取得突破,只要国家适时出台一些产业扶持政策,结构安全、造价合理、功能完善的钢结构住宅就将在我国蓬勃发展,更好地造福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惠及于百姓生活。
中央特别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这是供给钢结构工业房地产开发的极好机遇,钢结构工业标准厂房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我多次讲过,美国的一个美东钢结构公司在中国八大城市搞了钢结构的工业园,实行租赁和物业管理,租赁给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两房建设,即商品房建设、保障房建设是钢结构民用房地产开发的大好机遇,我们协会给住建部打过报告,提出来在保障房建设上适当采用钢结构。厦门的建设局局长有胆识提出要带头在保障房建设上推广钢结构住宅。我们想想3600万套保障房拿出百分之十,就是360万套,360万套一套50平米就是1800万平米,这个潜力相当大,能否实现还有待大量的工作。
钢结构住宅在我国推进缓慢,原因很多。首先是技术标准、规范跟不上住宅产业发展要求,现有部分规程未体现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制造的特点,仍然参照传统建筑规范执行。围护、墙体、装饰与结构分离,可用于住宅结构连接件匮乏。钢结构住宅的设计方法非智能化、标准化,不能与制造厂家实行无缝链接等。
钢结构住宅在技术配套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早期开发的钢结构住宅出现墙体开裂、漏水等问题,影响了业主的使用。后续的开发建设就会受到极大影响。
在建筑的灵活性方面,为了采光的需要,钢筋混凝土住宅在设计时可以任意地凹进或凸出,而钢结构住宅因受其结构的限制,一般都是规则建筑,自身的优势并未能充分体现。
另外,在不能形成规模建造量的情况下,钢结构住宅的造价相对要高一点等,造成房地产开发商不愿采用钢结构住宅。以上的这些问题还不全面,课题研究就是要把问题搞清楚,希望我们的专家、生产厂家在这方面多出些力。
钢结构住宅的产业化,需要政府部门出台哪些扶持、优惠政策,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1)在项目规划、立项、设计、审批环节上,是不是可以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一些优先发展、优先审批的政策,对一些地震等自然灾害活跃地区,办公、医院、学校、文化公共设施可否应强制性推行钢结构建筑规范;
(2)充分利用钢结构住宅对土地污染小、利于空间结构发展的优势,建议在建设用地的立项、审批、管理费征收和税收政策上可否给予一定的优惠;
(3)从钢结构住宅可以储备钢铁资源的功能,建议在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入手,保障性住房具有安置性、周转性功能的住房,短时间的拆除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对钢结构住宅的建设用钢、建材供应,政府可否出台一些优惠、扶持措施,实行国家补贴价格,推动发展;
(4)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发展角度,建立钢结构住宅建设专项发展基金,金融机构应给予必要的倾斜、优惠政策,在国家政策范围内的节能减排资金方面,可否应对发展钢结构住宅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5)对消费者在购买钢结构住宅时,在房贷利率上可否给予适当的照顾;
(6)对钢结构住宅的建设可否给予贷款和税收方面的支持等。对建筑进行审批时,根据其建筑的碳排放量来确定其税率,用政策引导市场,用市场拉动钢结构住宅和相关企业的发展。我们行业的专家要在这些方面很好的研究,为政府决策出好点子、出谋划策。
一是坚持在发展方式上创新。创新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发展的核心。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是跨行业之间的协同作战,单靠一个行业难以形成气候、规模。钢铁生产企业开发适合钢结构住宅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以满足设计要求;房地产公司、钢结构企业在住房建设中,满足住房经济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包括舒适性)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形成完善的建筑体系。设计单位要加快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制订和修订。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在市场监管、资质审查、工程质量上严格把关,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是坚持在性能上创新。注重对钢结构住宅建筑物理指标的实验研究,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设计、智能化生产软件及钢结构工业化生产机制的认证标准构件,建立钢结构住宅性能评价体系和测试方法。注重满足住宅在适用性能、环境性能、从国情和地方习俗、习惯等都要在钢结构住宅设计、建造环节予以充分考虑。
三是注重在生产模式上创新。产业化的重要特征是实现钢结构住宅的工业化生产,从部品研制生产,到整体住宅的成型,配套的建筑围护墙体功能开发,在住宅部品、部件标准,模数协调机制研究,钢结构住宅设计、生产、装配、验收技术标准的研究,都要突破传统产业的局限和框框,走创新发展之路。
四是坚持在产品功能上创新。钢结构住宅示范生产线的设计建设及其产业布局的研究,要加强社会组织功能与工业化住宅协调发展模式的研究,钢结构住宅产业与配套产业发展、环境影响相关度研究。
要围绕发展钢结构住宅的关键技术展开攻关,现代中高层钢结构住宅在结构体系优选、抗震技术研究、节点连接试验、楼板屋盖技术研究、外围护结构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我国与钢结构住宅相关的技术标准的制订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据统计,我国现行和正在积极制订中的用于建筑钢结构的各类技术标准、规范共有90多本,我们要巩固这些研究成果,为钢结构住宅在我国的推广、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
钢结构住宅的推广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完善不同类型结构设计规范和施工技术标准,研制新型的轻质保温墙体材料以及与住宅部品的配套问题,还有钢结构住宅窗口尺寸地方标准的研究制定。同时还要广泛宣传开发轻钢住宅的益处,让更多的开发商、设计师和用户认识了解钢结构住宅的优点。
要通过专家的调研,解决一个可行性的问题。调研不光是调研机构的事,调研的过程就是提高认识的过程,调研的过程就是发动的过程,调研的过程就是我们专家和企业家发挥作用的过程,调研的过程就是完善机制、解决难题的过程。
住建部有个住宅产业化研究中心专门研究产业化,产业化是指施工生产工厂化、建筑部件标准化、钢构住宅规模化、建筑管理规范化、产业链企业现代化。
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研究,是个大课题。整合建设主管部门有限的资源,发挥相关部门的专业资源优势,实行部门间的团结协作,汇集近年来在钢结构住宅推进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成果,对丰富研究的内容、得出更权威、更科学的结论十分重要。
国内研究和国际考察相结合,我们的企业可以到国外企业去考察,我们的协会可以和国际上的同业协会考察交流,我们的政府部门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政府部门也要了解考察。
世界发达国家在推进钢结构住宅的政府主导方式、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规范方面的经验做法对我们在研究国内的政策和措施上一定是有些帮助、有些启发的。
我们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国内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对不同地区房屋建筑水平、建筑风格,对不同地震灾害的影响程度、不同地方民众的住房标准、生活习惯等进行考察研究,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加快推行钢结构住宅建设的路子。发挥使馆商务参赞、外国华人社团、中外合资钢构企业作用,做好钢构住宅的信息情报工作。
我们的方法是实行专家领衔,企业家为主相结合。专家领衔就是要把各相关的专业技术的专家组织起来,系统的分配各工作,以企业家为主,就是企业作为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直接实施者,对专家研究的成果,组织实施认证,起到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作用。我多次讲过,我们协会经常开专家论证会、优秀论文评奖、专家研究报告,都很不错。我希望专家研究的成果要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也欢迎社会各界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工厂企业和各专家自主交流或提供资料,或技术交流,或发表文章。
专题研讨会的重点应放到产业政策、政府作用、技术标准等方面;案例现场会则重点在钢结构住宅的使用功能、材料选择、技术难题攻关、实验数据的数值取得等方面;还要广泛征求钢结构住宅用户的意见,使理论研究的数据在实践中获得证明,现场实际的使用和实践的结果来丰富理论的内容,形成科学结论。
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研究的结果,最终是要被全社会、广大用户所接受、认同,才是钢结构住宅产业真正发展的动力。
对钢结构住宅推进这种大的产业政策应该提交到社会中去讨论、验证。让钢结构住宅的优势、特性,得到国家、社会、老百姓的认可,才能真正形成社会发展的力量、市场发展的动力。
需要新闻单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结构协会、大型钢厂、钢构设计、制造、施工、监理等各类企业的通力协作。同时需要新闻单位有见解的新闻记者、有社会责任的记者通过各种方法宣传,还需要钢结构委员会的专业宣传,还有我们的兄弟协会,还有我们的大型钢厂,还有我们的钢构企业、制造工厂、施工企业、监理公司,所有与钢结构相关的各类企业的共同努力。钢结构产业主要指路桥、机场、车站、海上平台和基地设施、风力发电站等工业交通项目建设,靠出租出售工业厂房的工业园区的建设即工业房地产开发,靠出租出售的住宅的小区建设即民用房地产开发还有从事剧院、文化宫、体育场,特别是农村大量的学校、医院、养老院等标准化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即公用设施的开发。
钢结构产业是可持续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是国内外市场大,对国民经济带动效应大的支柱产业;是科技含量高的朝阳产业。
钢结构产业的发展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于人才。闽船钢构在创建新型百亿钢构城的同时正策划创办全国唯一的钢构学院。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行业发展的大事。我们协会、钢构行业的企业家、专家、教授、学者理应全力支持。
总之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推广一个是意义很大,一个是难度很大。但只要我们紧紧把握“十二五”规划主题、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求真务实,科学严谨,做好调研,全面创新,要用我们的努力,让中国早日迈进钢结构为主的世纪,拥有更为欣欣向荣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