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绑架,即以道德为要挟,强迫个人或众人不得不从事或放弃某些事情。
在全民话语权旺盛、网络信息飞速传播的今天,尤其是微博的兴起,将众多社会的角落都送上了公众审判台,接受着大众的赞誉或指责。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公器,插上舆论之翅,开始拥有了越来越庞大的力量,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甚至改变了某些人的一生。
众人拾柴火焰高,抑或众口即可成虎伥:道德本如风,既可吹开社会的满园馥郁之春,也可如狂风过境,带给他人毁灭性的伤害。当道德这把被无数隐形操控者所执的利器脱鞘而出时,我们又如何确保它的锋芒指向了正确的方向?
“君子” 来袭:身边的道德困扰
事件浏览:
●小米是一名怀孕两个多月的准妈妈,也是一名商场员工。在她某日下班回家乘坐的公交车上,有位老太太一上车便直接站到她面前大声说: “年轻人,给让个座吧!”在柜台前站了一天的小米因为很疲惫,怕对腹中的胎儿不好,此时正想休息一下,便略有迟疑。这时,坐她前排的小伙子站了起来,给老太太让了座。老太太落座后,道了声谢,随后就很不满地说:“就是嘛,尊老爱幼是应该的嘛!哪像有的年轻人,一点礼数都不懂,我就不相信她没有老的那一天!”车上也有人随之议论纷纷,一道道目光射向小米,她面红耳赤,不知如何作答。回家后,小米在博客中写道,给老弱病残让座是应该的,怀孕前我每次看见老人也都会主动让座,但是我不明白:“让”是我的体谅,而非义务,为什么要受到他人理直气壮的要求和指责呢?
●蓝河最反感的时刻,就是同办公室林姐的“演讲时分”。林姐就像一位道德“判官”,每每在网上看到什么市井新闻就要在办公室公开“宣判”,对新闻中的某一方人物施以严厉的道德批判。如果蓝河和同事此时不加以声援,或者看法与林姐不一致,林姐就要指责他们的道德觉悟,并每每要以“现在的人啊”、“现在的社会啊”之类感叹结束个人演讲。久而久之,蓝河和同事们都很反感,但碍于情面,不便当面打断,便各自都配备了一副耳机,一面听歌一面工作。蓝河想,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喜欢以道德君子的身份自居呢?如果将那些激昂愤怒的心气,都化成实在而琐碎的平凡善举,大家的环境不是会更好些么?
编者的话:
道德是一种自我修养。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露自己的修养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与回报无关。做有德之人,而不因对方未以德报德而感到失落。
道德,并不是义务,要对他人的礼让和帮助抱有感恩之心。人人自我规范,做好有德之人,社会自然清风泰然。
门里的事:
家庭是不讲道德的地方
事件浏览:
●孙行的父亲很不容易,在乡镇中学当教师的他,中年丧妻后独自将儿子孙行抚养长大并供他读完研究生。孙行在城里成家立业后,见父亲年岁渐大,执意将父亲接来同住,以方便照料他。孙子要上学,孙行夫妻又忙于工作,老父亲一个人呆在家,每天就守着电视机等大家回来,很是无聊苦闷。后来,他结识了同小区的退休老人老张,经常一起喝茶下棋,心情才好起来。但好景不长,不久,老张住进了市郊的老人院,父亲又成了孤单一人。一天,父亲向孙行提出了要入住老人院的要求,原来他去探望老张时,见许多老人在一起热闹有趣,很是羡慕。
孙行和妻子对父亲的要求十分惊诧并表示反对,一方面他们担心老人院照料不周,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他们都习惯了一辈辈传下来的在家养老的生活模式,把父亲送入老人院在绝大多数人眼里都是儿女不孝的表现,孙行没法想象家乡的亲友们得知父亲被送入老人院后会怎样看他。
在孙行的强烈反对下,体贴的老父亲不再提起此事,却一天比一天郁郁寡欢。孙行看在眼里,很是难受。
●结婚四年,小荷与老公大江的情感渐淡,加上没有孩子,在大江的提议下,两人心平气和地离了婚。在领离婚证前夕,大江在工地被跌落的器物砸伤,下身瘫痪。小荷整日忙于伺候大江,大江也一天天对她越来越依赖。日子渐渐过去,大江对离婚的事绝口不提,小荷看着出事后显得脆弱无助的他,无论如何也提不起那么残忍的话题来。而且,此时离婚,亲朋邻里必定把离婚的原因归结到小荷嫌弃大江的受伤身残上,这让她更加犹豫。
但小荷对大江确实已无爱情,离婚前大江已坦陈对女同事心生爱慕,离婚一事也由大江提出,这让小荷更不甘心同他共度余生。对大江的道德与自己的自由,像一把锯子,每日割痛着小荷的心。
编者的话:
家是讲爱的地方,如果到了论道德的地步,很伤感。
在法律触角不及的一些领域,道德确实保障了家庭形式的完整。但为了刻意保全这形式的完整,而长久付出快乐甚至幸福的代价,是不值得提倡的。毕竟,方式不重要,幸福才是目的。在不违背法律与良心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倾听心声,包括自己的,也包括所爱之人的意愿。尊重,是爱的最高形式。
道德坐标:“英雄”二字难书
事件浏览:
●正上小学三年级的男生新新被生气的妈妈给揍了,原因是偷家里的钱。新新的学校为了倡导孩子们学雷锋,3月以来,便将做好人好事学生的名单都写在校园板报上。孩子们都把上板报当成了巨大的荣誉。新新也很想榜上有名,却总是碰不上表现机会,情急之下,新新便偷了家里200元钱交给老师,谎称是捡来的。老师果然将他捡钱的事写上了黑板报提出表扬,新新成为班上的“小英雄”。尝到甜头的新新几天后又偷了家中800元钱,买了一部手机上交。但因为手机没有使用痕迹,心存怀疑的老师便给新新的妈妈打了个电话,妈妈这才留意到家中丢钱。问清原委后,气愤的妈妈用尺子打了新新的手心。
●16岁女孩敏敏的爸爸跳入河里救邻村一名溺水儿童,再没有浮上来。这事在当地影响很大,敏敏的爸爸作为一名英雄被政府和人们称颂。出殡那天,很多乡邻都赶来相送,跟爸爸感情向来很好的敏敏却躲在屋里,任来人怎么相劝,她都拒绝出去送爸爸最后一程。敏敏哭着说:“当时不远处还站着好几个人,爸爸明明不会游泳,为什么不求助他人而是不计后果地跳下去呢?他成了英雄,却不顾我从此失去了爸爸,我不能原谅他!”
编者的话:
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不需要英雄的国度,是最好的国度。这句话或许可以给人带来一些启示。我们的社会还并未到达不需要英雄的阶段,我们感谢那些牺牲了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的人,是他们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英雄是一种高尚人格的存在,但拥有高尚人格的不只是英雄,还有许多看似庸常的人们。成就英雄称谓的,除却品质,还有命运机缘。
愿我们的社会,人人都是内心的英雄,而生活中成就英雄的机会,少一些,再少一些。
捐款门:公益姿势的高低调
事件浏览:
●在大S和汪小菲的婚礼上,小S代表新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婚礼礼金都将捐给日本灾区。婚礼结束后,万达老总之子王思聪首度公开质疑婚礼礼金去向,向张兰索要捐款发票,引来网友声援。后来,北京“俏江南”门前有人举横幅“求大汪婚礼礼金捐款发票”,更惊动警方。
●东北贫困农民刘某,为了筹钱给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儿治病,向国内六大富豪发去求助信,希望他们能发发善心,某报将刘某所求助的六位富豪的名字悉数公布。此后,该报连篇累牍地跟踪这一事件。
●有“中国首善”之称的中国大陆企业家、慈善家陈光标因高调行善,频频引起争议。例如2011年在云南盈江灾区,陈光标向灾民发放23万元善款,同时请灾民举钱同他合影。图片在网络出现后,掀起轩然大波,恶评远超赞声。
编者的话:
公益出于自愿。不管以何种形式的胁迫,都是对公益的荼毒。
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公益之举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把质疑暂放身后,我们应对每一个公益人心存感激。
这个世界允许多样性,我们能做的,是以宽容的目光看待事件。如果他是善良的,如果他的行为确实使一些人生活得更好,那么至少我们是不应对他的行为进行打压的。我们无法拒绝陈光标的高调,因为他的高调后面跟着善行。
(龚宝良荐自《爱人》2012年第9